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的方法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 ,简称CystC)是一包含12 2个氨基酸残基的非糖化多肽链 ,分子量为 1335 9,等电点(PI) 9 3。它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成员之一 ,在细胞内蛋白质多肽代谢、激素原的蛋白分解过程、胶原代谢及肿瘤细胞穿透正常组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ystC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 ,产生率恒定。它可以强烈抑制某些半胱氨酸蛋白酶 ,如木瓜酶、组织蛋白酶B、H[1] 。循环中的CystC经肾小球滤过 ,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完全代谢 ,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GFR)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1 …  相似文献   

2.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tatinC)又称γ-球蛋白或post-r-痕迹蛋白。它是由有核细胞稳定地产生的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检测健康人血清CystatinC浓度的参考范围,并探讨血清CystatinC浓度与性别、年龄、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1材料与方法1.1对象:105例健康人,男65例,女40例;年龄10~35岁27例,≥35岁78例;BMI(体重指数)≥25kg/m28例,BMI<25kg/m297例。1.2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德国Behring公…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 ,血清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与传统的血肌酐测定相比 ,是更好的检测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标志物。这类蛋白质有 :核糖核酸酶、α1 微球蛋白、β2 微球蛋白 (β2 M)和胱抑素(cystatin)C。血肌酐通常在GFR下降约 5 0 %时才增加 ,而这些蛋白 ,尤其是胱抑素C在血肌酐浓度未改变时 ,即所谓的“肌酐盲范围”就已经增加。近来 ,又发现一种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的低分子量蛋白质 :β 痕迹蛋白 (β traceprotein ,BTP) ,在肾病时血浆中浓度增高。为研究BTP在早期检测GFR下降的潜在临床实用性 ,作者做了BT…  相似文献   

4.
胱抑素C的临床意义与测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胱抑素C的发现和生物学特性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1961年Clausen于脑脊液中首次发现,因它与哺乳动物胱蛋白A和胱蛋白B的结构及活性相似,当时被称为胱蛋白C。80年代中期瑞典的Simonsen等科学家研究发现并被报道可作为评估GFR的指标。CysC,又被称为芈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以前也被称为γ-微球蛋白及γ-后球蛋白,中译名为胱抑素C,是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基化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3.3KD,由1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带正电荷,等电点为9.3[1]。人的CysC基因片段位于20号染色体上,其基因序列在大多数组织中能稳定表达。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2中的一员。半胱氨酸蛋白酶包括木瓜蛋白酶家族中的组织蛋白酶(主要存在于溶酶体中)和Ca2+激活蛋白酶家族中的Ca2+激活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它们在细胞内肽类和蛋白质代谢特别是胶原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这些肽切酶是肽键内切酶,其作用取决于酶活化位点上的氨基酸残端半胱氨酸的巯基。编码CysC的基因5’侧翼序列与“看家基因”的启动子区具有相同的特性,故可将胱抑素C基因看作是“看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  相似文献   

5.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简称Cyst C),近10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已对Cystatin C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它是一个包含122个氨基酸残基的非糖化多肽键,分子量为13359,等电点(PI)9.3。它是半胱氨酸蛋白酸抑制剂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内蛋白质多肽代谢,激素原的蛋白分解过程,胶原代谢及肿瘤细胞穿透正常组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体内所有有核细胞均可产生Cystatin C,其合成不受肌肉量、年龄、性别、炎症等因素影响,产生速率基本恒定,其可以强烈抑制某些半胱氨酸蛋白酶,循环中的Cystatin C经肾小球滤过,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完全代谢,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王均乐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903-1904
胱抑素C(Cystatin C,简称CysC)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a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CysC基因在包括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等所有组织中持续地转录和表达。研究发现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7.
胱抑素C(Cys C)是胱氨酸蛋白酶的一种抑制剂,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率恒定,不受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食、炎症等)的影响.它是由Anastasi等在1983年首次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I)后被命名为Cys C.是一包含122个氨基酸残基的非糖化多肽链,相对分子质量13.359×103,等电点(PI)9.3.在生理条件下,Cys C的重要功能是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酶的活性,并且可影响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对于细胞内蛋白质的转换、骨胶原的降解、蛋白质的分离有重要意义.Cys C还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参与炎症过程和一些神经性疾病[1].本文就Cys C在临床中的意义及其和其他项目联合检测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胱抑素C(Cyst 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1984年从血清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9.
补体C1的抑制剂(C1Inhibitor,C1INH)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ProteaseInhibitors,Serpins)“家族”的成员之一,对补体,凝血,纤溶,激肽释放等蛋白酶激活系统有重要的抑制功能,C1INH通过其分子表面的反应中心环与靶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形成共价复合物从而达到抑制靶酶活性的作用,C1INH的遗传基因位与常染色体p11.2-q13,遗传基因中的部分缺失,插入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构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原核表达载体,用以快速获取低成本、高浓度、高纯度的 CysC 纯化蛋白,为 制备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 CysC 标准物质和质控品奠定基础。 方法 用 Codon Adaptation Tool 将人的 CysC 编码序列优化 为大肠杆菌偏好的密码子序列,再将合成的 DNA 片段克隆至 pET?28a(+)原核表达载体。 将重组 CysC 表达质粒转化至E. coli BL21 感受态中,优化诱导表达条件、确定最优表达条件组合及有效表达序列,并用融合标签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 结果 成 功构建重组 CysC 原核表达质粒,明确 CysC 表达序列,确定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浓度、诱导温度等 条件,纯化的 CysC 蛋白可通过临床检测,且稀释倍数与检测浓度间呈现线性关系。 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 CysC 的高效原核表 达系统,重组 CysC 蛋白纯度大、浓度高、生产周期短,有望为 CysC 标准物质和质控品的制备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