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对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介导高密度脂蛋白(HDL)中的胆固醇酯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中的甘油三酯等量交换 ,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 ,调节各种脂蛋白颗粒大小和脂质组成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CETP在多个位点有基因多态性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CETP基因第 1内含子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根据是否有TaqI作用位点划分等位基因B1和B2 ,由此测定 3种CETP基因型B1B1、B1B2、B2B2[1] 。研究表明 ,CETP TaqIB多态性是一普遍存在于白种人群中的遗传学变异 ,等位基因B2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高脂血症人群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及其对血浆各脂蛋白间脂质转运的调节作用。方法脂蛋白电泳结合酶显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各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脂质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高甘油三酯组、高胆固醇组、混合组和对照组中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分别为1.89±1.32、2.37±1.30、2.33±1.73和1.58±1.00 mg/L,与对照组比较,高甘油三酯组变化无显著性(P>0.05),高胆固醇组(P<0.01)和混合组均升高(P<0.05)。高脂血症人群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降低;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组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升高,高胆固醇组无差别,其中高甘油三酯组变化程度最大,混合组次之,高胆固醇组最小;且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上述比值相关。高脂血症人群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高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升高,促进了脂蛋白间脂质转运,使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脂质组成发生变化,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不同民族健康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两种主要基因突变D442G和I14A的发生率,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及其与其他血脂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两种主要突变的发生率,采用ELISA法测定蒙古族,维族,回族,东乡族,傣族和汉族6个民族共600例健康成人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固醇,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B水平。结果发现,蒙古族,回族,东乡族,傣族和维吾尔族居民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汉族居民无显著差异,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D442G和I14A两种主要突变频率也无明显差异;与汉族居民相比,其它5个民族居民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回族居民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居民(P<0.05);蒙古族,回族和东乡族居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汉族居民(P<0.05),维吾尔族,回族和东乡族居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汉族居民(P<0.05)。结果提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两种主要突变的频率在不同民族之间无明显差异,6个民族居民中地理和膳食等环境因素对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限制片长多态性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促进脂蛋白中各种中性脂质的转运和交换,调节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在第1内含子上具有限制片长多态性,其等位基因为B1和B2,等位基因B1与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升高,活性增强,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是一种血浆糖蛋白,能够把胆固醇酯从高密度脂蛋白转运到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并交换甘油三酯,从而调节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重构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组成。高活性的CETP可以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而CETP抑制剂可以和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即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又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使血脂得到双向调节,因此,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CETP抑制剂曾被认为是治疗动脉硬化非常有  相似文献   

6.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不同特性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低密度脂蛋白因颗粒大小、密度不同分为小颗粒致密、大颗粒疏松的亚组分,其不同特性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颗粒致密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强危险因素。血浆高甘油三酯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下,引起脂蛋白间发生脂质转运,促进B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富含甘油三酯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不易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途径从循环中被清除,在血浆中停留时间长,更有机会被氧化;且其本身抗氧化能力低,导致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刺梨汁言含多种抗氧化剂,可介导细胞内胆固醇外流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抗氧化能力,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7.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生理过程中抑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可以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理论上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调节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以抑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为基础的相关药物治疗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文章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在脂质代谢中的生理作用、部分动物研究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与胆固醇的双向转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是一种细胞膜的糖蛋白,具有广泛的配基识别谱,在多种组织中高度表达。它是一种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高亲和力受体,在细胞水平上介导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选择性摄取胆固醇酯。在介导游离胆固醇的双向转运,参与动脉壁胆固醇的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混合型高脂血症(CHL)的主要特征是富含甘油三酯(TG)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皆升高。小的、高密度LDL的增多是血脂异常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心病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评价阿托伐他汀,一种新的HMG-GoA还原酶抑制剂,对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介导的含载脂蛋白B(ApoB)的脂蛋白的作用,更具体地说,是对CHL中含有的VLDL和  相似文献   

10.
B类I型清道夫受体是一种细胞膜的糖蛋白,具有广泛的配基识别谱,在多种组织中高度表达.它是一种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高亲和力受体,在细胞水平上介导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选择性摄取胆固醇酯.在介导游离胆固醇的双向转运,参与动脉壁胆固醇的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促进脂蛋白中各种中性脂质转运和交换,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关键作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和基因缺陷导致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含量或活性降低,引起脂蛋白代谢发生显著变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常伴有高α-脂蛋白血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变异和脂蛋白代谢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脂代谢和冠心病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及其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促进脂蛋白中各种中性脂质转运和交换,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和基因缺陷导致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含量或活性降低,引起脂蛋白代谢发生显著变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常伴有高α-脂蛋白血症.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变异和脂蛋白代谢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脂代谢和冠心病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及其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仅决定于它的生成速率,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代谢水平。一系列的基因及其相关产物参与了高密度脂蛋白参与的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包括与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基因及其产物如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A1、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磷脂转运蛋白和脂蛋白脂酶等,以及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基因和产物如清道夫受体B1、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肝脂肪酶和内皮细胞脂肪酶等。而高密度脂蛋白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也是多方面的,不能仅由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来明确推断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参与体内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促进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在脂蛋白之间的交换,同时参与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的重塑,本文介绍有关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的新发现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对单核细胞株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变化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THP-1单核细胞株经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用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或高密度脂蛋白在体外干预巨噬细胞,测定干预前后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反应蛋白或高密度脂蛋白均可以诱导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C反应蛋白使巨噬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使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显著降低(P<0.01)。结论C反应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都能引起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表面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上调,提示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并不是介导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性受体。  相似文献   

16.
B类I型清道夫受体是第一个在分子水平上证实的位于细胞表面的高密度脂蛋白受体。B类I型清道夫受体有多种配体,可以介导胆固醇及其他脂质在高密度脂蛋白和细胞之间转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 (LPL)基因S4 4 7X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TaqIB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 2 4 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 16 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者进行研究 ,采用酶法测定血脂各项水平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LPL基因中S4 4 7X及CETP基因中TaqIB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LPLS4 4 7X和CETPTaqIB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甘油三酯≥ 1 7mmol/L时 ,B2 B2 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P <0 0 5。甘油三酯 <1 7mmol/L时 ,SX/XX组血脂各项与S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B2 B2 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P <0 0 5。在B1B1基因型中 ,当S突变为X时 ,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在B1B2 基因型中 ,当S突变为X时 ,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 ,P<0 0 5 ;在B2 B2 基因型中 ,当S突变为X时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S、X、B1、B2 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冠心病组及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是胆固醇逆向运输的关键蛋白质,是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关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论,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它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双重作用。多数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而使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降低;但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正常或较低的个体,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的下降去使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表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与脂蛋白代谢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脂类堆积的影响及机制,用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β- 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与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温育48 h 后,发现β- 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都能促进平滑肌细胞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堆积,以β-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更显著。乳铁蛋白作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的一种特异配体,当它与上述脂蛋白共同与平滑肌细胞温育后,发现乳铁蛋白对脂蛋白所致的平滑肌细胞内脂质堆积有抑制作用。乳铁蛋白与标记的β- 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竞争结合实验也进一步发现乳铁蛋白可明显竞争β- 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平滑肌细胞的结合,且对β-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竞争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提示β- 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能主要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介导进入平滑肌细胞,导致平滑肌细胞内脂质堆积。  相似文献   

20.
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是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而溶解、转运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含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最多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含甘油三酯最多 ,高密度脂蛋白 (HDL)含蛋白最多。血浆中增高的脂质以LDL、VLDL和经动脉内膜表面脂蛋白酯酶的作用而分解成残片的形式侵入动脉壁。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载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关注。其中载脂蛋白E(ApoE)ε4等位基因与血脂、冠心病及阿尔茨海默病 (AD)的联系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而作为含ApoE的脂蛋白受体 ,VLDL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