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尚无既可顺利切断茎突,又可确保茎突断骨不致滑脱的手术器械,我们研制一种专门切除茎突的工具——茎突截断装置(国家专利号:ZL01239746.6),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头颈外科     
20030006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显微解剖/张明广…刀解剖学杂志一2002,25(5)一459~462 目的:研究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方法:镜下(x3)观测40例颅骨的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结果:颈静脉孔分为岩部和乙状部。53.8%的颈静脉孔基本呈三角形;67.5%的内口、72.5%的外口右侧大于左侧。内口上方有内耳门和前庭水管外口;外口外侧有茎乳孔和茎突,后方有枕骨颈突。鼓乳切迹位于茎乳孔外侧。结论:多数标本的颈静脉孔右侧大于左侧。半数以上颈静脉孔呈三角形。茎突和枕骨颈突可作为颈静脉孔的定位标志,鼓乳切迹可作为茎乳定位的标志。图4参6…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自制的简易支撑鼻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对鼻腔行检查治疗和手术时所用之鼻镜大都是手持式的 ,给手术带来诸多不便。有鉴于此 ,笔者等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支撑式鼻镜 ,可以在任何体位和方向起支撑固定作用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制作材料固定夹 ,可塑形金属或塑料软管 ,万向节 ,普通鼻镜 ,螺杆 ,螺母若干。结构见图 1 ,2。1 .2   制作原理本装置由鼻镜 ( 1 )、万向节 ( 2 - 1 )、软管 ( 2 - 2 )、固定夹 ( 2 - 3)组成 ,构成固定支撑装置。鼻镜 ( 1 )采用普通手持式鼻镜。万向节在市场有售 ,由金属材料制成 ,可全方位转动 ,万向节中央有调节松紧…  相似文献   

4.
食管异物尤其是某些尖锐的危险性异物 ,可致严重的并发症 ,危及生命。现报告 2例食管特殊金属异物。例 1,男 ,37岁 ,吸毒者。吞入理发推子手柄 5h后入院。入院时检查 :患者痛苦病容 ,咽喉疼痛 ,吐字不清。间接喉镜检查 ,见异物手柄端位于左梨状窝内 ,另一端伸入食管入口。颈部正侧位片示异物位于 4~ 7颈椎水平 (图 1)。后在表面麻醉下及在直达喉镜下用异物钳夹持手柄一端 ,将异物拉出食管 ,术中局部有少量出血。术后无并发症。经测量 :异物长 12cm ,最宽处 3cm。例 2 ,男 ,34岁 ,吸毒者。吞入铁锁 1h ,于 2 0 0 0年 1月 1日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5.
茎突过长变位与眩晕头痛三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例 1 男 ,36岁。主诉 :向右转头时反复出现眩晕 2年多 ,求治于多家医院 ,被诊断为“梅尼埃病”、“位置性眩晕” ,但治疗效果不好。于 2 0 0 1年 9月 2 3日来我院就诊。无耳鸣、耳聋以及咽部异物感。双耳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均正常。咽部检查双扁桃体Ⅰ°大 ,指诊发现右侧扁桃体窝内可触及到条索状物 ,转头时出现眩晕感 ,但无眼震发生。茎突三维重建CT显示 :右侧茎突长达 38 7mm ,其尖部抵近颈椎旁间隙 (图 1) ,诊断为茎突综合征。 2 0 0 1年 10月 9日行部分茎突切除术 ,切除茎突长达 14mm。术后转头时无眩晕发作 ,随访 2年多至今无复发 ,…  相似文献   

6.
经颌下径路治疗茎突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30例(35侧)茎突综合征经颌下径路茎突截短术。其中茎突舌骨韧带骨化2例,茎突骨折1例。术前被误诊为牙痛而多次拔牙1例,X 线照片漏诊1例。经颌下径路术前茎突长3~7.5cm,平均右4.13cm,左4.38cm;手术截除平均长度右2.13cm,左2.26cm;术后存留平均长度右2.0cm,左2.12cm。术后经2月至6年(平均2年)随访,显效65.7%(23/35),好转28.6%(10/35),无效5.7%(2/35)。经咽径路茎突截短3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颈深部出血和血肿。认为:经颌下径路茎突截短具有简便、安全。较咽径路更易暴露和截短,可作为茎突截短手术的首选;在临床上注意不要忽略茎突综合征的诊断,同时又要注意对茎突过长者要排除精神性咽痛的可能,以避免误行茎突截短术。  相似文献   

7.
例 1 男 ,5 6岁。因咽部疼痛不适 2年余入院。患者 2年前无明显原因咽部疼痛不适 ,吞咽、转头及劳累后加重 ,左侧明显 ,伴有头、枕、颈部不适等 ,无发热。曾以“扁桃体炎”治疗 ,效果不佳。X线摄片示茎突过长而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佳 ,心、肺、腹检查正常 ,咽部略充血 ,扁桃体Ⅰ度大 ,左侧扁桃体窝内可扪及条索状物。左茎突侧位片显示 :茎突长约 7.5cm ,中远段断裂并形成假关节 ,远端茎突与舌骨小角相连。住院行扁桃体切除 茎突截短术。扁桃体切除后见左侧茎突沿扁桃体窝壁斜向前下走行 ,窝内触不到茎突尖。分离咽上缩肌 …  相似文献   

8.
茎突综合征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突综合征是由于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 ,触及邻近的主要血管及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头颈痛等症候群。该综合征表现复杂 ,常被误诊误治。现将我院 1 991年以来CT三维重建64例茎突综合征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4例中 ,男 5 2例 ,女 1 2例 ;年龄 34~ 68岁 ,平均 5 1岁。主诉 :咽痛 2 5例 ,咽喉异物感 1 6例 ,吞咽痛或梗阻不适感 8例 ,放射性颈痛 5例 ,耳痛及耳闷胀感 4例 ,胸痛 3例 ,舌根痛 3例。检查 :64例中有 60例较为明显 ,患侧扁桃体窝可明显触及索状物或骨刺状物 ,CT三维重建茎突长度 :右侧 2 .4~ 6.5cm ,平均 …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评定大鼠发生条件性厌食的程度及晕反应指数,构建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运动病动物模型及前庭适应动物模型。方法(1)建立运动病动物模型72只对0.15%糖精水饮用量稳定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0°/s旋转刺激组和240°/s旋转刺激组,旋转刺激组分为单次旋转刺激15min组、20min组、25min组、30min组和35min组,共12组,每组6只,测量大鼠旋转刺激前后24小时0.15%糖精水的饮用量变化及旋转运动刺激后晕反应指数。(2)建立前庭适应动物模型18只晕敏感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旋转运动刺激,每组6只,分别进行每天旋转刺激、间隔1天旋转刺激、间隔2天旋转刺激,每次刺激30分钟,在旋转运动训练开始后的第1、3、7、14、21天测量旋转刺激后24小时的糖精水饮用量和晕反应指数。结果(1)180°/s旋转运动刺激组大鼠在不同的旋转运动刺激时间下,0.15%糖精水的饮用量未发生明显改变,晕反应指数随着旋转运动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240°/s旋转运动刺激组大鼠在25min、30min和35min旋转运动刺激组的糖精水饮用量明显下降,晕反应指数在25min组最高。(2)进行每天连续旋转训练的晕敏感大鼠第7、14天糖精水饮用量显著下降,第14、21天逐渐恢复到训练前水平,晕反应指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间隔1天和间隔2天旋转训练的晕敏感大鼠糖精水饮用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晕反应指数在训练的最后1天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240°/s旋转运动刺激25min可成功诱导大鼠发生运动病;连续进行21天240°/s旋转刺激30min可成功使大鼠产生前庭适应。  相似文献   

10.
一、一次性喉头喷雾器的结构及性能该喉头喷雾器包括带弹簧的按压瓶和储药瓶,按压器的下端带有可伸人储药瓶内的吸管,按压器的侧面开有药物出口,在药物出口上套装一个可360.旋转的直角两通接头,在直角两通接头另一端固连长度为9~12 cm的喷管,为了使药物更容易到达患者喉部,将喷管的前端设计成弯头,喷管中心线与前弯头中心线的夹角设计成45°,弯头的末端连有喷雾头,在储药瓶表面设有刻度线(图1).  相似文献   

11.
鼻后孔息肉位置较深 ,难窥清 ,常用圈套器不易套除 ,我科将原圈套器进行改进 ,并为 3 0例鼻后孔息肉患者顺利摘除息肉。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鼻息肉圈套器一把 ,套圈钢丝以钛钢丝代替 ,其弹性好 ,不易折叠。空心管探针 1根 ,长 1 6cm,前后端分别与其主杆呈直角弯曲 ,带灯泡的光导纤维可插探针管内 ,光导纤维接 2 2 0 V可变小型变压器 ,作术中照明用。圈套器主杆前后端分别有一个高为 0 .5cm和 0 .2 cm的卡座 ,卡座的正上方附有固定探针的卡槽 ,并使探针能绕圈套器主杆旋转3 60°,前后自由移动度为 2 .5cm(图 1 )。2   操作方法表面麻…  相似文献   

12.
例 1   男 ,8岁。误吸塑料哨笛后咳嗽、呼吸不畅 3 d,于 1 997年 1 0月 3 0日入院。体检 :体温3 6 .4℃ ,呼吸 2 0次 /min,呼吸平稳 ,深呼吸时胸腔内发出哨鸣音 ,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X线胸透 :深呼吸时见纵隔摆动 ,右下肺透光度增强。诊断 :右支气管异物。家属带来与吸入物相同的塑料哨笛一只 ,为白色圆管状 ,长 1 3 mm,一端外径 8mm,另一端略大 ,且有一环形外突的唇缘 ,外径 1 0 .5 mm,管内径 3 .5 mm,内卡有一片可取出的簧片。即取支气管镜及异物钳进行模拟试取 ,哨笛内孔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于当日在全麻下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MRI)是高效新颖诊断手段,采用强磁场和射频信号,在轴、冠状和矢状面形成人体解剖切面图。与传统显示组织密度的技术不同,MRI可评价一些物理-化学性能,产生更为复杂,信息更多的照片。磁共振信号可传送组织中质子密度、质子周围物理环境和质子运动的信息,形成既能区分解剖结构,又能表示组织类型的图像。作者对妊娠约20周流产胎儿颞骨行磁共振检查,取得反转回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蝶窦的自发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极为罕见 ,我科遇见 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 ,4 6岁。 2 0 0 1年 2月 2 0日入院。主诉头痛 3年 ,鼻根部麻木感 1年。无鼻塞、流涕 ,否认头面部外伤史和鼻出血史。鼻内镜检查 :鼻腔内诸结构未见异常 ,黏膜正常 ,未见分泌物或出血。鼻窦轴位CT显示右蝶窦、后筛窦扩大 ,窦腔均匀高密度影 ,窦壁增厚 ,未见骨质破坏。冠状位CT除显示右蝶窦、后筛窦扩大和均匀高密度影外 ,蝶窦外侧壁及右前床突区骨质破坏 (图 1)。诊断 :右蝶窦黏液囊肿侵及后筛窦。 2月 2 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右蝶、筛窦囊肿切除术 ,…  相似文献   

15.
运动病不但引起恶心和呕吐,还可产生瞌睡、嗜睡、胃排空抑制、脑电图慢波及运动迟缓等继发症状。本文评价肌注抗运动病药物对运动病继发症状的疗效。40名志愿者参加本实验,男34,女6,年龄18~29岁。受检者头置前、后及两侧位在转椅上旋转,诱发运动病达MⅢ水平,旋转后1~2小时测脑电图。旋转结束时每个受检者肌注一种抗运动病药物及对照药物。结果发现肌注海晕宁50mg者,可减轻头昏;肌注麻黄素25mg者头昏和瞌睡都减  相似文献   

16.
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检查及解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讨额窦引流通道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影像学表现规律和鼻内窥镜下解剖定位特征。材料和方法 :选择完整成人头颅干骨标本 2 6例 (5 2侧 ) ,行冠状位、横断位和矢状位 CT扫描 ,骨窗。观察额窦引流通道 (额鼻管 )走行及其周围气房和结构的分布和毗邻规律。结果 :2 6例 (5 2侧 )头颅骨标本中 ,2侧未发育 ,占 3.8%。钩突附着眶纸板 2 3侧(4 6 .0 % ) ,附着中鼻甲 13侧 (2 6 .0 % ) ,钩突分叉 8侧 (16 .0 % ) ,钩突附着颅底 6侧 (12 .0 % )。额窦引流到中鼻道者占 2 3侧 (4 6 .0 % ) ,直接引流至筛漏斗者 2 7侧 (5 4.0 % )。影像中额鼻管投影多为半月裂或筛漏斗走行方向。结论 :(1)额鼻管非真性管道 ,额鼻峡的命名较额鼻管更准确和合理。 (2 )钩突最上部的附着方式决定额窦引流方向 ,是影像检查和鼻内窥镜手术中可依赖的解剖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17.
原发于颞骨的先天性胆脂瘤少见 ,且多发于颞骨岩部 ,而发生于颞骨颧突并向颞颌关节窝及颞下窝广泛扩展者尤为罕见。本科曾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者女 ,6 3岁。发现右耳前肿块 1年入院。既往无耳流脓史。查体 :全身情况未见异常 ;右耳屏前颞颌关节处明显膨隆 ,可触及下颌升支向外隆起 ,但未触及肿块 ;张口正常 ,外耳道、鼓膜未见异常 ;纯音测听 :双耳听力正常。乳突X线摄片 (Schueller和Mayer位 )及下颌骨X线全景片显示右颞鳞颧突骨质明显吸收 ,颞颌关节腔扩大 ,边缘整齐 ,下颌骨切迹处及颞下窝见圆形肿块影 (图 1) ;颞骨高…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2岁,因"左颈部不适并发现左颌下肿物2个月"入院.体检:神志清,可于左颌下颈动脉分叉处触及肿物,约4.0 cm×3.0 cm大小,质地韧,活动可,边界清.心肺(-).入院后行颈部强化CT提示:左侧颈动脉鞘内侧部、茎突以下约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其上方水平见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46.0 mm×34.5 mm×21.4 mm,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边缘尚清晰,相邻颈动脉鞘内血管受压向外侧移位;左侧颈动脉鞘内侧见强化的软组织块(图1);双侧腮腺、颌下腺及咽部未见明显异常.拟诊:左颈部颈动脉鞘内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颞骨CT三维重建面神经立体解剖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基于PC机的颞骨CT三维重建在面神经解剖定位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总结出一套量化的研究面神经定位的方法,以便指导耳科及侧颅底手术。方法:使用3D-DOCTOR软件对成人轴位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颞骨内各重要结构的形态及其相互间复杂的立体关系。并用软件自带的功能测量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分析测得的数据,总结面神经与其毗邻解剖标志结构之间的相对关系。结果:重建获得清晰的三维图像,包括面神经、鼓环、听小骨、匙突、锥隆起、内听道、耳蜗、半规管、颈静脉球窝、颈内动脉管等颞骨内结构。准确测量三维模型所得的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之间的相关参数并发现一定的规律性,这非常有益于手术中进行面神经快速定位和手术入路的设计。结论:基于PC机的颞骨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地显示其内部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间的空间立体关系,并可进行测量定位。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手术纠正鼻结构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构异常所致慢性鼻及鼻窦炎90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90例患者,男52例,女38例;年龄14~68岁,平均41岁;病程0.5~30年,平均11.25年.主要临床症状:单纯鼻塞10例,鼻窦伴鼻干燥、鼻出血14例,鼻塞伴流涕、头痛18例,鼻部疼痛伴头痛16例,单纯头痛6例,鼻塞伴嗅觉减退15例,鼻流脓涕伴面颊部肿胀4例,反复鼻出血7例.鼻腔、鼻窦结构异常表现:90例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放大冠状扫描,单纯鼻中隔偏曲10例(图1),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肥大1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泡性中鼻甲10例(图2),鼻中隔偏曲合并钩突肥大12例,中鼻甲肥大伴息肉样变14例,钩突肥大伴息肉样变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外移6例,中鼻甲反向弯曲4例(图3),巨大筛泡2例,Haller气房2例,下鼻甲骨质增生10例,其中12例同时合并额窦、筛窦、上颔窦、蝶窦阻塞性炎症病变,16例同时合并筛窦、上颌窦阻塞性炎性病变,18例同时合并额窦、筛窦、上颌窦阻塞性炎症病变,20例同时合并上颌窦阻塞性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