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红 《工企医刊》2012,25(6):31-32
目的讨论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且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ST-T压低的83例患者,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33~82(56.0±5.2)岁,均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无ST-T动态改变分为A、B两组,并且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A组44例ST-T动态改变的患者确诊冠心病30例,符合率68.18%,而B组39例ST-T无动态改变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仅13例,符合率33.33%。结论 ST-T无动态改变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较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价值相对较大;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简便、快捷、记录时间长、重复性好且无创性等优点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在胸痛患者中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男性、女性绝经前、绝经后运动平板试验假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268例胸痛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诊断为冠心病.结果 26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176例(65.67%),女性绝经前患者假阳性率为66.67%(26/39),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8.08%,41/146)和女性绝经后患者(30.12%,25/83)(P < 0.01),女性绝经后患者与男性患者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痛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行运动平板试验筛查,阳性者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大大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女性绝经前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假阳性率较男性患者和女性绝经后患者高.  相似文献   

3.
张东 《现代保健》2011,(4):88-89
目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冠一15,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182例患者,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有86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9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在冠状动脉狭窄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63例示sT段压低,23例无ST段压低;9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67例示ST段压低,29例无ST段压低。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与冠脉造影及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40例。在安静环境下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电图ST段抬高或降低情况。螺旋CT扫描仪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硬化斑块性质。结果14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127例(90.71%),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78例(55.7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14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正常及轻度狭窄组(<50%)37例、中度狭窄组(50%-74%)62例、重度狭窄组(≥75%)41例。重度狭窄组患者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正常及轻度狭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判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无法用于判断轻中度狭窄,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者在检查时行症状限制性运动,同时结合病人年龄、性别、危险因子、ST—T改变及运动时峰值心率、有无心绞痛等多变量进行分析。结果24例选择性冠脉造影阳性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多变量分析均诊断心肌缺血。6例假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X综合征)。诊断准确度为90%,特异性83%,敏感性100%。结论在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加做症状限制性运动,结合多变量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3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年龄<60岁,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患病平均年龄较男性晚(56.4±3.2岁 vs 47.4±6.2岁,P<0.05);有高血压病者显著高于男性,但糖尿病、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ST-T改变不明显,冠脉病变较轻.年龄≥60岁时,女性冠心病有高脂血症者显著高于男性,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无差异,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特异性ST-T改变仍不明显,但冠脉病变较严重,单支血管(前降支)病变减少.结论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显著增加,冠脉病变逐渐加重,应及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常规心电图检查(ECG)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38例住院患者,将其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为77.7%,特异性为52.2%,假阳性率为47.8%,假阴性率为22.3%,阳性预测值为64.1%,阴性预测率为68.1%.ECG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检出率为64.8%,双支病变为87.9%,三支病变率88.7%.结论常规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筛选冠心病的首要有效手段,具有实用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将112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痛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脂水平,并对胆红素与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血清TBIL、D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TG和LDL-C呈负相关,HDL-C与前三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可能参与血脂代谢.低胆红素血症易患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们对1136例ST-T改变疑诊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了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发现典型的胸痛伴有ST-T改变患者诊断符合率达81.3%。可以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首要条件。不典型胸痛或无症状伴有ST-T改变患者诊断符合率为30.2%。结论单纯ST-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给予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标准,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62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7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医生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08例为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其余为对照组(男38,女40),测定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和血脂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大,血尿酸、血脂水平越高.结论 血尿酸水平,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有关.高尿酸浓度可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对比活动平板心电图负荷试验(平板运动)评价平板运动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可疑冠心病,符合平板运动适应证98例,行18导联平静心电图、平板运动及冠造对比分析.结果 (1)平板运动与冠造对比:98例平板运动属阳性者35例(35.7%),其中冠造有改变者25例(71.4%),其中有狭窄≥50%符合冠心病诊断的为18例(51.4%),属阴性者63例(64.3%),其中冠造有改变者21例(33.3%),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2)平静心电图可疑心肌缺血78例(79.6%),其中冠造有改变者39例(50.0%),平静心电图正常者20例,其中冠造有改变者7例(35.0%).(3)35例阳性者平板运动终止后心电图异常出现时间与冠造对比:运动结束后即刻~2min出现阳性者18例(51.4%),冠造有狭窄者13例(72.2%),其中双支及3支病变12例(92.3%),包括全闭2例;>2min~4min阳性者9例(25.7%),冠造有改变者6例(66.7%);>4min~6min阳性者6例(17.1%),冠造有改变者4例;>6min~8min阳性者2例(5.70%),均为单支病变.各组病变程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1)平板运动与冠造对比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分别为28.6%和33.3%,不能只凭平板运动肯定与否定冠心病.(2)平板运动结束后其阳性出现时间愈早,冠脉病变愈重而且双支及3支病变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对比活动平板心电图负荷试验(平板运动)评价平板运动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可疑冠心病,符合平板运动适应证98例,行18导联平静心电图、平板运动及冠造对比分析.结果 (1)平板运动与冠造对比98例平板运动属阳性者35例(35.7%),其中冠造有改变者25例(71.4%),其中有狭窄≥50%符合冠心病诊断的为18例(51.4%),属阴性者63例(64.3%),其中冠造有改变者21例(33.3%),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2)平静心电图可疑心肌缺血78例(79.6%),其中冠造有改变者39例(50.0%),平静心电图正常者20例,其中冠造有改变者7例(35.0%).(3)35例阳性者平板运动终止后心电图异常出现时间与冠造对比运动结束后即刻~2min出现阳性者18例(51.4%),冠造有狭窄者13例(72.2%),其中双支及3支病变12例(92.3%),包括全闭2例;>2min~4min阳性者9例(25.7%),冠造有改变者6例(66.7%);>4min~6min阳性者6例(17.1%),冠造有改变者4例;>6min~8min阳性者2例(5.70%),均为单支病变.各组病变程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1)平板运动与冠造对比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分别为28.6%和33.3%,不能只凭平板运动肯定与否定冠心病.(2)平板运动结束后其阳性出现时间愈早,冠脉病变愈重而且双支及3支病变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发作次数、缺血部位及ST段改变的检出情况;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前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为85.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2.50%(P0.05)。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检出次数明显多于常规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对侧壁、下壁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前间壁、前壁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常规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改善诊断效能,有利于明确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女性冠心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3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年龄<60岁,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0岁,女性患病平均年龄较男性晚(56.4±3.2岁 vx47.4±6.2岁,P<0.05);有高血压病者显著高于男性,但糖尿病、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ST-T改变不明显,冠脉病变较轻。年龄≥60岁时,女性冠心病有高脂血症者显著高于男性,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无差异,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特异性ST-T改变仍不明显,但冠脉病变较严重,单支血管(前降支)病变减少。结论 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冠心病检出率显著增加,冠脉病变逐渐加重,应及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可疑阳性的原因及如何提高TET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拟诊为冠心病的54例TET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患者,与其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在54例可疑阳性者中,18例经CAG证实系由于发生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出现TET的可疑阳性结果,而其余36例出现TET可疑阳性结果为其他相关疾病引起继发性心电图改变所致。且女性误诊率(83.9%)高于男性(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TET时,做好试验者的筛选,排除各种可能干扰因素,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提高其诊断冠心病符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和冠心病患者病变的关系.方法 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78例,统计分析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碎裂QRS波发生情况、发生部位,及阳性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在LAD、LCX、RCA病变发生情况、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阳性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发生率(69.2%)高于阴性组(35.9%),LCX病变发生率高于无碎裂QRS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发生率高于1支病变、2支病变者,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发生在下壁的比例均高于侧壁、前壁,发生在侧壁的比例高于前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检测中,碎裂QRS波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多支病变的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伴2型糖尿病(108例)和不伴2型糖尿病(103例)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血脂异常率升高(P<0.05),体质指数及血尿酸水平升高(P<0.01),血脂异常以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主要特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主要表现在3支病变和多支多节段病变,分别占33%和35%;左室射血分数较低,为(41.33±2.80)%.结论 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常见,心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5例拟诊 CHD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各组分别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有无狭窄阻塞等,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CHD)和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发作性胸痛胸闷症状疑诊CHD入院的中老年妇女85例,根据月经状况,分为围绝经期组29例,绝经后组56例。所有病例均经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SBET,B ruce方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与左心导管检查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测定,对比统计分析两组间E2、CHD危险因素、SCAG结果及心功能指标等改变。结果:①绝经后组的平均年龄、CHD患病率(67.9%vs 6.9%)、血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而血清E2水平却显著低于后者(P<0.01),高血压患病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绝经后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后者(P<0.01);③绝经后组的SBET真阳性数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真阴性数及SBET阴性的准确性显著低于后者(P<0.01或P<0.05)。结论:①与围绝经期妇女比较,老年绝经后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更低,更易发生脂代谢异常、冠心病及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不利改变;②围绝经期妇女运动试验阴性者,基本可排除冠心病;③中老年妇女冠心病的诊断应最后由SCAG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