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发难治性高血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0月就诊的初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氯化钾缓释片、双氢克尿噻、硝苯地平缓释片及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螺内酯、双氢克尿噻、硝苯地平缓释片及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40例(66.7%),高于对照组8例(1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0%;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为131±8 mm Hg,舒张压为76±8 mm Hg,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联合常规高压治疗药物可有效控制难治性高血压,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口服依那普利10mg/d;B组121服硝苯地平缓释片40mg/d;C组口服依那普利10mg/d、硝苯地平缓释片40mg,/d,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c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降压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李云军 《现代保健》2010,(15):20-2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分析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基础上,用依那普利5~10mg,每日1~2次,螺内酯20~100mg,每日2次,联合治疗8周后观察血压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均〈0.01),36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显效19例(52.8%),有效15例(41.6%),无效2例(5.6%);临床治疗期间无严重高血钾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可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12.5-25mg/d,螺内酯20~40mg/d,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25mg,1次/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有效率为67.7%(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患者年龄〉60岁、收缩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而舒张压正常。笔者采用螺内酯、氢氯噻嗪联合治疗40例,并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30例比较,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三联小剂量单次给药对老年不同类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84例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B组72例为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均给予卡托普利25mg/d,氢氯噻嗪12.5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d,晨顿服,共治疗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脉压、血生化指标并评价降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末,A组收缩压下降非常显著(P〈0.01),而对舒张压影响不大(P〉0.05),B组收缩压、舒张压非常显著下降(P〈0.01)。脉压差A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与B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卡托普利三联小剂量单次给药治疗老年ISH及SDH均安全有效,而对老年ISH降压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限酒戒烟、减肥、低盐、低脂饮食、治疗合并症等。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12.5mg,1次/d,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2d后增加至25mg,1次/d。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20-40mg/d,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对照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血压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O.05),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可有效降低血压,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蒋素琴 《医疗装备》2016,(5):165-16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单用及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3.28±10.20)岁。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单药组(A组)、硝苯地平缓释片单药组(B组)、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组(C组)各30例。A组给予依那普利5~20 mg,1次/d;B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 mg,2次/d;C组给予依那普利5~10 mg,1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 mg,2次/d。总疗程4周。以坐位舒张压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及血压下降值,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依那普利及硝苯地平缓释片单药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张兰芳 《药物与人》2014,(10):133-134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运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运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取得降压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相比治疗前具有明显的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运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并与单独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4.21、3.11、4.30、3.28,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45.24%)(χ2=9.62,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科收治的3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依那普利组(A组)、硝苯地平组(B组)、依那普利硝苯地平联用组(c组),每组各106例。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第1、2、4周收缩压和舒张压,统计4周后三种降压药疗法的疗效。结果:用药后,三组患者的血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c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A组和B组;第4周,c组的降压疗效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结论: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能更好地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降压效果十分优越,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邓红胜 《现代保健》2010,(16):12-13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医院门诊病房治疗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左旋左旋氨氯地平25mg/d,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10mg,2次/d开始,根据患者血压情况每3天增加1次剂量,最大至20mg,2次/d,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相比,降压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E峰、A峰、EDC、E/A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明显,能够达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疗效确切、效价比高、是较理想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治疗方法,比较尼群地平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用和联合应用的降血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150例IS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尼群地平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用和联合应用情况分为3组:A组50例,单独给予尼群地平10~20mg,2,d;B组52例,单独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62.5~325mg,1,d;C组48例,联合应用尼群地平5~10mg,2/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62.5mg,1,d,3组疗程8周。结果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0%、80.8%、95.8%,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群地平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治疗ISH临床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根据颅脑MRI的结果,将16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 SBPV、dSBPV、nSBPV、24 h DBPV、dDBPV、nDBP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0.15±0.03比0.11±0.02、0.14±0.02比0.10±0.03、0.14±0.03比0.10±0.08、0.13±0.08比0.11±0.04、0.14±0.02比0.11±0.07、0.14±0.05比0.0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晨峰收缩压-SD、晨峰舒张压-SD、晨峰收缩压-CV、晨峰舒张压-C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15.37±4.55) mmHg(1 mmHg=0.133 kPa)比(13.53±2.26) mmHg、(13.64±4.95) mmHg比(9.80±3.46) mmHg、0.141±0.048比0.113±0.037、0.145±0.056比0.105±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水平,尤其是晨峰BPV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增大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4周),4周后血压仍不能控制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剂量加倍(10 mg/d);B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4 mg/d.A、B两组患者均在加服药前与加服药8周后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24 h动态血压,以测量值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 A组加服药8周后,24 h收缩压变异度(24 h SSD)、白天收缩压变异度(dSSD)、夜间收缩压变异度(nS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24 h舒张压变异度(24h DSD)、白天舒张压变异度(dDSD)、夜间舒张压变异度(nDSD)均较加服药前降低[(13.22±1.10) mmHg(1 mmHg=0.133 kPa)比(15.97±1.65) mmHg、(12.04±2.21) mmHg比(15.15±2.89) mmHg、(10.22±3.29) mmHg比(12.23±3.21) mmHg、0.093±0.021比0.104±0.017、(11.33±2.09) mmHg比(13.27±1.43) mmHg、(10.64±1.81) mmHg比(12.57±1.43) mmHg、(9.56±1.32) mmHg比(11.23±2.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加服药8周后,与加服药前比较,24 h SSD、24 h SCV、dSSD、dSCV、24 h DSD、24 h DCV、dDSD、dDCV、nDSD均显著下降[(10.23±4.72) mmHg比(15.27±3.23) mmHg、0.083±0.032比0.106±0.019、(10.85±3.29)mmHg比(15.09±3.21)mmHg、0.080±0.028比0.096±0.025、(10.13±2.43)mmHg比(13.37 ±3.13) mmHg、0.111±0.035比0.136±0.032、(9.58±2.49) mmHg比(12.29±3.27) mmHg、0.112±0.036比0.123±0.041、(9.46±2.78) mmHg比(11.19±4.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SSD、nSCV及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服药8周后,B组24 h SSD、24 h SCV、24 h DSD、24h DCV、dSSD、dDSD、dSCV及dDCV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SD、nDSD、nSCV及nD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单药加倍剂量和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且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复方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片口服治疗,100mg/次,1次/d;复方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口服治疗,即厄贝沙坦100rag/氢氯噻嗪12.5mg,1片/次,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复方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发挥协同降压作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洛汀新治疗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入选72例高血压患者,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收缩功能正常,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改变生活方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洛汀新治疗。测定治疗前后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指标。结果治疗2~3周后,治疗组血压、心率、LVDd降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洛汀新是治疗高血压并舒张性心衰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比较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具体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32例)和B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对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以及血液动力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阶段以及拔出气管导管时等不同时段,A组的心率、血压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t=5.227,t=6.003;P<0.05);②A组的麻醉用药量、阻滞起效、麻醉效果以及阻滞完全时间4方面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t=4.956,t=7.328,t=6.887;P<0.05);③术后镇痛比较,A组要优于B组(x2=22.337,P<0.05);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则显著低于B组(x2=15.321,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可在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