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有效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急诊儿科就诊的300例患儿家属作为对象,对其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选用单因素统计方式对调查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总结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存在常见问题主要为等候时间过长、分诊标准缺乏统一性、护士凭经验实施分诊、急症患者转归未能得到有效追踪、预检信息录入存在单一性、预检分诊人员不足等。结论通过合理增加急诊科分诊人员、减轻对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测、提高服务意识、完善患者信息录入、引导非急诊患者到门诊就诊等,可促进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卢喜玲  王莉  杜丽霞 《中外医疗》2009,28(8):161-161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预检分诊的因素,降低今后工作中分诊的失误率。方法列举急诊分诊工作中失误的事例,找出不足。结果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结论通过对急诊护士专业培训,学习急诊分诊相关知识,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的实施在提高预检分诊质量中的作用。方法依据卫生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指导建议》,联合国际预检分诊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院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的管理标准,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所有的急诊患者进行分级分区管理,进行预检分诊,回顾性比较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急诊分诊质量,比较分诊准确率、危重病人就诊处置时间及满意度的差异,P0.05,有意义。结果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急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及满意度显著提高、危重病人就诊至处置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三区四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危重病人救治时间显著缩短,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急诊PCI诊疗流程、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等流程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实施流程管理前后的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前后内、外、妇、儿预检分诊准确率与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事件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急珍预检分诊流程的建立和实施,提高了预检分诊准确率;急诊PCI诊疗流程启动胸痛绿色通道,使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均未超过60min;实施危重患者转运流程管理,降低了危重患者转运中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诊科危重患者使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进行预检分诊,同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5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200例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生成的随机码,将1200例患者按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式,而实验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对两组危重症患者分诊的准确率、总的死亡率、危重患者的评估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100名患者被认定为危重患者。实验组危重患者分诊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的死亡率,危重患者的评估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分诊的准确率,降低总的死亡率和危重患者的评估时间,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四诊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及中医诊断思维与西医临床的结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预检分诊中采用中医四诊法的患者382例,分析预检分诊时中医四诊的具体应用及分诊效果,探讨临床价值。结果382急诊患者分诊时间平均为(3.5±1.5)min,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6.07%(367/382)。达到急诊预检分诊目的,符合分诊要求。结论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预检分诊质量直接影响绿色通道的救治质量:①预检分诊是根据急诊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治疗过程.②目前,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已超过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如何从这一庞大的就诊人群中准确分流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病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是绿色通道预检分诊的重要目标,因此,扎实地做好急诊分诊工作对医院、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院急诊预检信息缺失、预检分诊效率低下、就医环境混乱、急诊患者信息不全的现状,探讨通过建立急诊预检分诊体系,采用符合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计算机管理软件,使护理人员能快速获取病人基本信息及客观的体征信息,及时准确地划分患者病情等级,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完整、详尽的评估信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赣英  王弋  傅蓉  钟利君  沈小玲 《浙江医学》2017,39(24):2305-2306,2309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在优化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急诊科预检就诊的非创伤性高风险胸痛患者70例(对照组),2016年1至12月在急诊科预检就诊的非创伤性致死性胸痛患者87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日常预检分诊方法进行预检分诊;观察组患者采用HFMEA方法优化的预检分诊流程进行预检分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致死性胸痛检出率和确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致死性胸痛检出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94.29%,P<0.05),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12.2±11.4)minvs(23.2±20.53)min,P<0.05]。结论应用HFMEA方法制定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流程,可提高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时致死性胸痛的检出率,缩短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王晓燕  沈小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2131-2134
目的 调查急诊护士预检分诊能力,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急诊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杭州市三甲医院急诊预检护士177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预检分诊能力,并分析影响急诊护士预检分诊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177名急诊护士预检分诊能力总得分最小值101分,最大值214分,平均得分(157.80±26.42)分,其中认知行为、经验及技术信心、直觉和批判性思维等4个维度评分分别为(35.09±7.11)分、(47.37±7.29)分、(27.54±6.43)分和(47.78±8.5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工作年限、预检分诊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是否取得急诊相关证书、是否经过急诊分诊正规培训、是否参加病例讨论以及考核间隔是影响急诊护士预检分诊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预检分诊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是否经过急诊分诊正规培训、是否参加病例讨论以及考核间隔是急诊护士预检分诊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急诊护士预检分诊能力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工作时间短、学历及职称低、未经过急诊分诊正规培训、不参加病例讨论和考核间隔较长的护士预检分诊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内急诊预检分诊与首诊负责制在急诊抢救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患者进入治疗抢救护理区之前,首先经过急诊分诊护士的预检、检诊评估、分诊。检诊台设有电脑与就诊诊室电脑联网。分诊护士填写的分诊评估单在患者进入就诊诊室之前就已经在接诊医生的电脑桌面上了。检诊评估分快速引领与流程分诊。结果急诊预检分诊与首诊负责制的开展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避免患者投诉。结论急诊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在院内急诊抢救、急诊接诊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循证护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秋燕  陆一宁 《华夏医学》2007,20(5):1053-1055
循证护理是依据最好的证据为患者实施最好护理,遵循的证据是科研结果、临床经验以及患者需求三者的有机结合[1]。是近年来护理领域中的新思维,目前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于2006年1月起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诊分诊中,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循证的方法急诊科是医院直接面向患者的窗口,而急诊分诊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诊是否正确及时直接影响整个急诊科工作的医疗和护理质量。做好预检分诊工作,缩短候诊时间,减少投诉,提高分诊的准确性,是护理管理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应用计算机网…  相似文献   

13.
李常乐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224-1226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56例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预检分诊方法诊治;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60例为研究组,使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诊治.对比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诊治等待时间、肌钙蛋白水平获得时间、分诊准确率、30天内病死率以及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诊治等待时间、TnI水平获得时间、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而就诊服务满意度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分诊准确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非创伤性患者救治中应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可有效提升分诊效率,保证患者可及时得到诊治,并可有效减少死亡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探讨钟银娟浙江省富阳市人民医院311400预检分诊是急诊工作的第一环。本文在总结多年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对预检分诊工作做进一步探讨。1要有扎实、全面的临床理论知识第一个接触急症患者的人是护士,在医生到来之前必须在最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有效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急诊科就医流程优化前接收的急诊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急诊科就医流程优化后接收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比较两组急诊分诊时各指标状况、医护人员对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前后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评估用时与挂号用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各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应用前(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患者的就医流程进行优化,效果明显。可缩短急诊评估用时及挂号用时、提高分诊准确率,同时可提升患者就诊流程中各环节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评价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本院急诊接收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急诊接收的5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预检分诊,对照组:常规预检分诊,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分诊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分诊准确率,减少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调查问卷对156名急诊预检分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212.40±25.63)分,其中专业发展能力维度得分(4.17±0.64)最低.对本专业兴趣度、是否专职预检分诊护士、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准确分诊、分诊工作前是否接受相关培训、分诊工作后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培训结束是否考核、成为分诊护士后的考核频率以及愿意接受的培训频率对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进行准确分诊、培训结束是否考核是影响其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P<().05).结论 西安市三级综合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专业发展能力较弱.建议护理管理者重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专业发展能力,加强制度完善、学科专业化建设,进行阶梯式多元化培养,切实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促进急诊预检分诊亚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分析"三区四类"预检分诊表在急诊分诊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急诊科室就诊的220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预检分诊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三区四类"的预检分诊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的准确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预检分诊的准确率9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室的患者采用"三区四类"的预检分诊表进行分诊,能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分诊准确率,降低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55-40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状况的改变,近年来急诊患者人数骤增。预检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关系到整个急诊科的运行和发展。为此,如何更加合理、高效地应用急诊科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服务已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自2011年以来,我院对急诊预检分诊进行了改革,从而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现将我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分诊制度,提高护士分诊准确率。方法:根据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等制定预检分诊标准,分诊护士依据标准将患者病情分成(Ⅰ~Ⅳ)类,并迅速将患者安置在相应的抢救区域进行救治。结果:实施新的分诊标准与流程后,提高了分诊准确率,复苏室及抢救室利用率显著提高,危重病人漏诊事件明显减少。结论: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实施使护士能够准确地掌握具体的量化指标,提高分诊准确率,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