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薛秋枫 《家庭护士》2008,6(2):520-521
持续胃肠减压是抽出胃肠道内的液体和积气,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的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为胃肠道手术病人行术前准备,增加手术安全性,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为了观察胃肠减压的有效性,2007年6月-2007年10月,对我院普外科进行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检查.现将存在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苏颖 《家庭护士》2007,5(1):29-30
持续胃肠减压是外科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用手段[1],在食管及胃肠手术后普遍应用,引流出胃肠道的渗血、渗液及积气,减轻腹胀,防止胃肠道扩张,减轻吻合口张力,防止发生吻合口瘘,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笔者2004年-2006年对108例病人应用持续胃肠减压,发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引流不畅的情况,现就其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减轻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但在胃肠减压期间,患者因严格禁食、禁饮、胃管放置时间长,常出现咽喉部干燥、疼痛、痰多等不适,有关资料统计98%留置胃管患者感觉鼻咽部不适、恶心,自拔管发生率一般达16%[1], 严重影响术后病情康复.韦丽等[2]认为,舒适的改变是自拔胃管的主要原因.本科将行胃肠减压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液适时口腔喷雾,大大减轻了患者咽喉部干燥、疼痛、痰多等不适,提高了在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肠减压是外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是利用负压和虹吸的原理,通过胃管吸出胃肠内的积气、积液,以减轻胃肠道的膨胀和压力,改善胃肠管壁的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疾病的诊断,减少术后并发症.2008年1~12月,我们共行胃肠减压术162例,对其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胃肠减压时实施舒适护理的有效方法,全面提升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从舒适的心理护理,治疗中的身心舒适护理,环境的舒适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胃肠减压护理.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明显降低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降低自拔管的发生,减轻了痛苦.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胃肠减压术是普外科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内的液体及胃肠内气体吸出,减轻腹胀及缝合的张力,利于伤口愈合,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消化道穿孔以及胆道及胰腺等疾病的病人.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5月122例住院行胃肠减压术病人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肠减压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胃肠减压的效果与胃管插入长度对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均为成年人)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观察组改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为55~66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病人腹胀及引流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量多,腹胀明显减轻,对照组较观察组引流量少,病人腹胀不适,观察组恢复较对照组早,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肠减压增加插管长度10~11cm,使引流量增加,能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胃肠减压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利用负压吸引及虹吸原理,预防术后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胃肠内的压力,利于手术后胃肠吻合口的愈合和胃肠功能的恢复。胃肠减压是否恰当、有效,关系到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由此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现对胃肠减压胃管置入深度、留置胃管时机、腹部手术胃肠减压的应用价值及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胃肠减压术是根据负压吸引及虹吸作用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及肠道中的气体及液体吸出。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肠道压力,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协助疾病诊疗[1]。胃肠减压置管是重症医学科的常用操作之一,置管长度是胃肠减压的疗效所在,是能否抽出胃内容物所在的关键,也是防止误吸发生的因素之一。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方法留置胃管很难抽出胃液且引流效果不佳,会造成误吸。自2011年10月,我科  相似文献   

10.
胃肠减压适应症、不良反应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治疗。胃肠减压使用是否恰当及有效,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各种文献对胃肠减压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护理等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研究,现综述如下。1胃肠减压的适应症1.1刘春丰[1]认为胃肠减压的适应症有(1)急性幽门梗阻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急性胃扩张高度膨胀,留置胃管吸出气体及液体减轻症状用于治疗;(2)急性消化道穿孔或腹腔空腔脏器破裂行胃肠减压,减少胃液及内容物向腹腔溢出,减轻中毒症状;(3)上消化道出血行胃肠减压抽出血凝块,观察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不同方法对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胃肠减压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胃肠减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延长至55~ 65 cm,并将连接的负压吸引器安置在低于鼻孔平面30~40 cm,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腹胀、腹痛、呕吐明显减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留置胃管时间缩短.结论 实验组的胃肠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胃肠减压是腹外科病人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减轻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胃管置人深度是影响减压效果的重要原因.各类教科书规定的插入长度不尽相同.有的为45~55 cm,有的为60~75 cm.由于病人身高不同,具体应该插入多深,很具有盲目性.临床上多以发际至剑突或耳垂至剑突的长度作为插入的长度.但经过临床验证,两种长度均达不到有效的引流部位.因此,我们对胃管置人长度进行了改进与观察.  相似文献   

13.
胃肠减压是腹部外科病人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恢复胃肠功能,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减轻病人的痛苦。但有时因病人活动度过大,过度牵拉使胃肠减压器与胃管连接处脱开,使其失去正常负压吸引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后的胃肠减压术对胰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12月本科收治的80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使用常规胃肠减压术作为对照组,40例使用改良后的胃肠减压术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置管成功后观察组的舒适感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胃肠减压术可明显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并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弱患者的消极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5.
持续胃肠减压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秋枫 《家庭护士》2008,6(6):520-521
持续胃肠减压是抽出胃肠道内的液体和积气,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的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为胃肠道手术病人行术前准备,增加手术安全性,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为了观察胃肠减压的有效性,2007年6月-2007年10月,对我院普外科进行胃肠减压的病人随机检查。现将存在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管是临床鼻饲和胃肠减压护理中采用的医疗器材,胃肠减压是外科病人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减轻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近年来,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明显不足,因此对胃管置入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减压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种胃肠道手术及肠梗阻、胰腺炎等保守治疗的患者均需要胃肠减压,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手术的成败及疾病的预后[1].因此加强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保持其在位通畅极其重要.但临床上因各种原因而发生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屡见不鲜.我科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实施胃肠减压的200例患者中发生意外拔管25例,对这25例意外拔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1],临床上虽持续胃肠减压引流但效果有时不明显,为了提高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吕凤珍 《天津护理》1998,6(3):117-117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弓{和虹吸作用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在胃肠道的气体液体吸出;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胃肠减压方法,在腹外手术中作为一种常规手段仍在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择期胆囊切除术不行胃肠减压逐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固定法预防胃管意外脱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减压是对胃肠道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减低胃肠压力,减轻吻合口张力及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按<基础护理学>的方法固定胃管,易出现胃管脱出,导致反复插管而损伤鼻咽部黏膜和胃肠道刺激症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据此,我们对胃肠减压时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加强了对负压吸引器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