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1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双源CT进行肺动脉成像(CTPA)扫描,所得扫描图像经采用Lung PBV软件处理得到CTPA、DEPI图像及两种能量成像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肺动脉内栓子的数量、位置与相应肺叶、肺段、肺亚段组织灌注状态相对照.结果:CTPA共检出26个肺叶、57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在肺叶基础上,DEPI检出灌注缺损或降低25个,符合率为92.0%;在肺段基础上,DEPI检出52个,符合率为89.0%.当段、亚段肺动脉栓塞充盈缺损为完全时,相应的DEPI主要是肺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分别占84.0%、63.0%.而当充盈缺损为部分时,DEPI以灌注降低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损,相反,4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异常.结论:DEPI表现与CTPA上肺动脉栓塞程度、部位有关,两者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扫描时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结合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急性肺栓塞患者12例,应用双源CT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先行CTPA,再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行肺灌注扫描,得出肺灌注图像及两种能量状态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段及亚段肺血管内充盈缺损的位置、数目、类型与DEPI中肺灌注位置、数目、形态进行对比。结果当段、亚段肺血管为完全充盈缺损时,相应的肺灌注图像主要是肺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分别占84.4%(16支血管,7例)和63.6%(7支血管,5例)。而当部分充盈缺损时,肺灌注图像以不均匀灌注缺损为主,16%表现为无灌注缺损;相反,4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异常。结论双源CT肺灌注成像表现与CTPA上肺动脉栓塞程度、部位有关,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动脉造影(CTPA)比较,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DEPI扫描,最终19例CTPA确诊肺栓塞的患者纳入研究。以80 k V的数据得到CTPA图像,采用肺灌注成像软件(Lung PBV)后处理得到DEPI图像,以肺段为单位观察CTPA图像上肺栓塞的位置、类型,DEPI图像上肺灌注缺损的位置及形态,并对两者的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CTPA与DEPI诊断肺栓塞的一致性,并对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80个肺段,CTPA检出162个肺段有肺栓塞,DEPI检出155个肺段有灌注缺损或降低,部分型肺栓塞主要为斑点状、斑片状灌注缺损或无缺损,完全型肺栓塞则以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为主,两者存在相关性(χ2=305.5,P=0.000)。CTPA与DEPI诊断肺栓塞的符合率为83.42%,KAPPA系数值为0.659。结论:DEPI的表现与CTPA上肺栓塞的程度及类型有关,两者联合有助于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梅早仙  王勇  李丽  吴琦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9):1175-1177
目的 探讨合理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急性PE患者采用CT肺血管成像、导管碎栓及导管溶栓.以诊断和治疗PE.结果 25例患者CT造影检查有阳性表现.所有患者均成功插管至肺动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6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发脑出血并死亡1例.结论 CT肺血管成像、肺动脉造影、经导管栓子除去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是诊断、治疗和预防急性PE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邓鑫  杨汀  张镭 《国际呼吸杂志》2004,24(5):305-308
临床实践证明CT诊断肺血栓栓塞症 (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 ,本文综述了CT肺动脉造影 (CTPA)和间接性CT静脉造影 (CTV)的临床应用、比较影像学及发展前景。CTPA CTV可作为诊断PTE DVT的首选检查方法。CT肺血流灌注技术 ,可以在微血管水平定量研究肺血流灌注 ,评价肺血流灌注功能 ,用于指导治疗、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6.
CT诊断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实践证明CT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本文综述了CT肺动脉造影(CTPA)和间接性CT静脉造影(CTV)的临床应用、比较影像学及发展前景。CTPA—CTV可作为诊断PTE—DVT的首选检查方法。CT肺血流灌注技术,可以在微血管水平定量研究肺血流灌注,评价肺血流灌注功能,用于指导治疗、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栓子有多种多样,其中,以血栓栓子最为常见[1].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近年来发病率已明显增多,尤其在老年人中更是如此[2-3].由于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导致许多病例初期被漏诊、误诊,从而延误治疗[4-6].为探讨该病的一些临床特点,将我院近5年来经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诊断的38例老年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6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103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5例。结论肺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不排除肺血栓栓塞时,应结合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下肢静脉彩超、CT肺动脉造影(CTPA)等检查,明确诊断,尽早给予溶栓或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20排CT肺减影技术进行CTPA诊断肺栓塞同时,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提高亚段肺栓塞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98例PE患者行CT肺减影扫描获取常规CTPA图与肺减影图。两名医师独立完成常规CTPA图及肺减影图的诊断,并记录栓子的位置及类型。采用Kappa系数检验两位医师的诊断一致性,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常规CTPA与减影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差异。结果 两位医师在肺动脉干水平、叶肺动脉水平、段肺动脉水平和亚段肺动脉水平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均>0.75。常规CTPA组与肺减影组在肺动脉干水平、叶肺动脉水平及段肺动脉水平栓子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亚段肺动脉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20排CT肺减影技术可以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提高亚段肺栓塞检出率及医师的诊断一致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与核素肺灌注/通气(V/Q)显像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4例疑似PE患者的肺V/Q显像和CTPA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者对P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TPA诊断PE的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V/Q显像(81.2%vs 57.8%,87.5%vs 71.2%,74.6%vs 69%,均P<0.01)。结论核素肺V/Q显像相比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P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是PE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栓塞(PE)患者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式对2002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4例肺栓塞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15例,死亡5例。死亡5例中,4例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结论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大面积PTE死亡率高。临床上对于存在危险因素者,要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警惕性,尽快行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抗凝溶栓治疗能安全有效治疗肺栓塞。  相似文献   

12.
肺血栓栓塞症6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对PTE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60例PTE病人临床特点和多种诊断技术进行回顾及分析,治疗方法主要是溶栓和抗凝。结果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 灌注(V/Q)显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治疗方法有溶栓和抗凝。PaO2溶栓前后比较和CTPA溶栓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螺旋CTPA是确诊PTE的重要方法。PTE经溶栓治疗能较快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氧分压,改善过度通气,血管再通较快。  相似文献   

13.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因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而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临床所见的肺栓塞栓子类型主要为血栓,称为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此外尚可见到非血栓性栓子,如脂肪、羊水、空气、异物等,统称为非血栓性肺栓塞,它们的病因、临床过程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血栓性肺栓塞,应注意区别。以下按栓子类型分别阐述。1脂肪栓塞(fas embolism)脂肪栓塞是病理诊断名词,是指脂肪小滴进入循环的一种状态,可有或没有临床表现。脂肪栓塞…  相似文献   

14.
正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急性肺动脉栓塞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首选辅助检查方法~([2]),但X线及碘对比剂对人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危害,且剂量增加危险性增大。因此,降低辐射剂量及对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时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肺栓塞 (PE)动物模型的建立 ,评价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随机编号 ,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8头 ,平均体重 16 1± 1 4kg ;建立模型前均行肺灌注显像及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CPA) ,取自体猪血 2~ 5ml制血栓 ,通过右心导管将栓子加压注入肺动脉 ;建立PE模型。建立模型后及溶栓治疗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及CPA ,前后采集条件一致。结果 :8头猪造模前CPA均正常 ,肺灌注显像 1例左肺放射性分布不均 ,肺灌注显像特异性 87 5 % (1 8)。 7例存活的模型猪 ,5例造模成功 ,2例不明显 ;以单侧肺观察 ,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 ,肺灌注显像诊断PE灵敏度 10 0 % ,准确率 90 %。 1例肺动脉造影正常 ,肺灌注显像为亚肺段栓塞 ,与尸检肉眼病理所见一致 ,溶栓后恢复正常血流灌注 ;如果以溶栓治疗有效为标准则准确率增至 10 0 %。溶栓疗效观察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二者结果一致。 1例CPA溶通 ,肺灌注显像部分改善 ,尸检证实为部分坏死、实变。结论 :肺灌注显像诊断PE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与肉眼病理所见完全吻合。可作为肺动脉造影前的筛选 ,及临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PTE)致顽固性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36例肺心病顽固性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合并PTE,其中25例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给予溶栓抗凝治疗;11例无血流动力学障碍,单纯应用抗凝治疗。结果 36例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好转33例,3例死于呼吸衰竭及顽固性右心衰竭。结论肺心病合并肺血栓栓塞易致顽固性右心衰竭,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原发病及并发症掩盖,漏诊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方法显示肺血栓栓塞症(PTE),总结出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像表现,同时对选择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大面积PTE患者共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2—78岁,平均69.7岁。其中肿瘤2例(肺癌、胰腺癌),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骨折患者2例。均经CTPA检查诊断为大面积栓塞。分别行抗凝和介人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CTPA影像表现直接征像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介入治疗对大面积PTE优于单纯抗凝治疗。结论 CTPA是目前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临床医生诊断PTE具有重要意义,可为PTE预后疗效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E)患者D-二聚体检测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明确诊断为PE的住院患者的病例特点,比较10例D-二聚体阴性与103例D-二聚体阳性PE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高危因素、临床表现、D-二聚体值、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栓子栓塞部位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发病到就诊时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阴性组略长于阳性组。两组CTPA所示,阴性组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阳性组;而左右肺动脉及段以上肺动脉栓塞的比例低于阳性组(P<0.05)。结论急性PE患者D-二聚体检测阴性可能与发病到就诊时间较长、血栓阻塞部位较远或血栓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PE)的程度与其产生的症状并不一致。大的栓塞可无任何症状,而小的栓塞有严重血气异常和症状者也不少见,这可能与PE的栓子释放的支气管和血管活性物质有关,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则是其中之一。为确定PAF在PE中的可能作用,观察吸入PAF对患者气道反应的影响。对新入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做通气灌注肺扫描,发现24例既往有PE发作,其中12例在急性发作时曾有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另12例无症状。全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的育龄期妇女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育龄期妇女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PTE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胸痛、发热、心悸、气促、下肢肿胀等;均经CTPA证实为PTE,均给予抗凝治疗,病情均好转。结论对有VTE危险因素的育龄期妇女,应提高警惕,积极防治急性P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