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氟西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及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以脑卒中、抑郁及氟西汀等作为关键词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内检索所有关于氟西汀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限为1990-01—2015-05提取原始数据,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临床RCT研究,共47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治疗结束,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84,95%CI 2.16~3.73,P0.000 1);治疗结束,干预组卒中量表减分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1,95%CI 1.34~1.94,P0.000 1)。结论氟西汀不但可改善PSD患者抑郁情绪,亦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年-2014年)、Embase(1985年-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1983年-2014年)和万方数据库(1983年-2014年),纳入舒肝解郁胶囊与其他抗抑郁药比较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RCT),仅纳入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根据研究间的异质性选择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RCT,共350例患者。纳入的所有研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PSD的疗效与黛力新、西酞普兰及多塞平相当且不增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PSD的临床有效性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当,两者均能有效改善PSD患者症状,但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抗抑郁药物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月。使用Stata 14.2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本文最终纳入32个临床研究,共2 644例PSD患者。与安慰剂比较,帕罗西汀(MD=9.34,95%CI:4.39~14.29)、氟西汀(MD=8.63,95%CI:5.51~11.75)、丙米嗪(MD=9.41,95%CI:0.12~18.70)、去甲替林(MD=8.54,95%CI:4.14~12.94)、文拉法辛(MD=6.97,95%CI:2.04~11.90)、传统疗法(MD=6.40,95%CI:1.70~11.11)、依地普仑(MD=6.32,95%CI:1.91~10.73)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舍曲林、黛力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帕罗西汀治疗PSD较氟西汀(MD=0.71,95%CI:-5.14~6.56)、丙米嗪(MD=0.07,95%CI:-9.38~9.25)、去甲替林(MD=0.80,95%CI:-5.82~7.42)、文拉法辛(MD=2.37,95%CI:-4.61~9.36)、传统疗法(MD=2.94,95%CI:-3.89~9.77)、依地普仑(MD=3.02,95%CI:-3.61~9.65)、舍曲林(MD=6.14,95%CI:-4.98~17.26)和黛力新(MD=6.37,95%CI:-2.11~14.86)存在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抗抑郁药物对PSD治疗效果从优到差依次为帕罗西汀、氟西汀、丙米嗪、去甲替林、文拉法辛、传统疗法、依地普仑、舍曲林、黛力新。结论帕罗西汀、氟西汀、丙米嗪、去甲替林、文拉法辛、传统疗法、依地普仑均对PSD有疗效,其中帕罗西汀的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中关于 SFBT 对 PSD 患者焦虑、抑 郁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3 年 9 月。使用 RevMan 5.4 和 Stata 软件评 价 SFBT 对 PSD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 13 篇文献,1 285 例 PSD 患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 SFBT 后的抑郁量表评分(SMD=-1.04,95%CI:-1.39~-0.69)、焦虑量表 评分(SMD=-1.12,95%CI:-1.87~-0.37)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MD=4.61,95%CI:3.64~5.58)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SFBT 能改善 PSD 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 我效能感,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胶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经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HAMD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缓解PSD的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以拉莫三嗪(lamotrigine)、癫(痫)(epilepsy)、抑郁(depressive)等中英文词汇,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2014年6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等关于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分别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2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和RevMan 5.1.1统计软件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48篇文献中最终仅纳入3项临床试验共668例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Meta分析显示:拉莫三嗪组患者Beck抑郁量表第2版(MD =-8.400,95%CI:-10.890 ~-5.920;P=0.000)、康奈尔精神抑郁量表(MD=-8.240,95%CI:-11.180~-5.290;P=0.000)以及简明心境量表(MD=-24.210,95%CI:-30.740 ~-17.680;P=0.000)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OMS量表6项分量表评分中拉莫三嗪组患者紧张-焦虑(MD=-3.360,95%CI:-4.620 ~-2.100;P=0.000)、抑郁-沮丧(MD=-5.490,95 %CI:-7.420 ~-3.560;P=0.000)、愤怒-敌意(MD=-3.870,95%CI:-5.510-2.230;P=0.000)、疲乏-迟钝(MD =-4.480,95%CI:-5.630~-3.320;P=0.000)、迷惑-混乱(MD =-2.720,95%CI:-3.730~-1.720;P=0.00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精力-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MD=3.970,95%CI:2.870 ~ 5.070;P=0.000).结论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疗效良好,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正念训练干预改善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BMJ、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 2021年1月20日公开发表的关于正念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结局指标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或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估。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 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项RCT研究,5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HAMD评分[加 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4.06,95%CI -4.70~-3.42,P<0.000 01]及SDS评分 (WMD -6.32,95%CI -7.75~-4.90,P<0.000 01)均较对照组降低。 结论 正念训练结合常规护理及治疗更有利于卒中后抑郁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搜索有关氯胺酮(试验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治疗TRD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结果:最终纳入13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内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临床总体印象改善量表(CGI-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治疗后1周至1个月内,试验组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PGI-S)、总体印象变化量表(PGI-C)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有优势(P均0.05);1 d至1周内,试验组自我描述量表(SDQ)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8 d时试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筛查量表(PHQ)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疲劳、分离状态、血压升高、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结论:氯胺酮治疗TRD有显著疗效,但应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合并抑郁障碍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拉莫三嗪(lamotrigine)、癫痫(epilepsy)、抑郁(depressive)等中英文词汇,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2014年6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等关于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分别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2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和Rev Man 5.1.1统计软件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48篇文献中最终仅纳入3项临床试验共668例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Meta分析显示:拉莫三嗪组患者Beck抑郁量表第2版(MD=-8.400,95%CI:-10.890~-5.920;P=0.000)、康奈尔精神抑郁量表(MD=-8.240,95%CI:-11.180~-5.290;P=0.000)以及简明心境量表(MD=-24.210,95%CI:-30.740~-17.680;P=0.000)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OMS量表6项分量表评分中拉莫三嗪组患者紧张-焦虑(MD=-3.360,95%CI:-4.620~-2.100;P=0.000)、抑郁-沮丧(MD=-5.490,95%CI:-7.420~-3.560;P=0.000)、愤怒-敌意(MD=-3.870,95%CI:-5.510~-2.230;P=0.000)、疲乏-迟钝(MD=-4.480,95%CI:-5.630~-3.320;P=0.000)、迷惑-混乱(MD=-2.720,95%CI:-3.730~-1.720;P=0.00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精力-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MD=3.970,95%CI:2.870~5.070;P=0.000)。结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合并抑郁障碍疗效良好,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PSD诊断标准,共纳入102例PSD患者。随机将PSD患者分为研究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各51例,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及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01),且研究组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特征和西酞普兰的疗效。方法:65岁以上首次发作的老年脑卒中患者230例,于卒中15天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智能量表(MMSE)评估,对伴有卒中后抑郁的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3个月后随访,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随访评估合并PSD患者90例,占39.1%;PSD的发生率与卒中类型无关;脑叶和左侧半球与PSD发生具有相关趋势(OR>1,P=0.10);抑郁组与无抑郁组患者ADL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抗抑郁治疗后,西酞普兰组患者的抑郁症状逐渐好转,HAMD及ADL评分明显改善。结论:PSD的发生率高达39.1%;PSD对ADL和MMSE可产生明显影响;西酞普兰治疗PSD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认知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 、Cochr 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 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关于认知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分析两组治疗 方法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 结果 共纳入9个RCTs,共计584例患者,对认知行为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PSD的早期(4周、8周)及 长期(12周、21周、52周)疗效做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认知行为合并抗抑郁药物治 疗组更能显著降低患者早期及长期的HAMD评分[4周WMD -1.4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02,-0.78),P<0.001;8周WMD -3.74,95%CI(-5.50,-1.99),P<0.001;12周WMD -1.86, 95%CI(-2.55,-1.17),P<0.001;21周WMD -2.20,95%CI(-3.09,-1.30),P<0.001;52周WMD -3.73,95%CI(-4.75,-2.70),P<0.001],同时也促进了治疗8周后患者Fugl -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改 善[WMD -0.32,95%CI(-0.60,-0.04),P =0.03]。 结论 认知行为联合抗抑郁药物较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更能显著降低PSD患者的抑郁评分,促进 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卒中抑郁患者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以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常规抗抑郁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 CA),巴塞尔指数(BI)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上述表格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量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HAMD评分,Mo CA评分、MMSE评分、BI指数评分上,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合并低频r-TMS可更显著改善PS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症状,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路优泰300mg口服,3次/d,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爱丁堡斯堪地纳维亚神经功能缺失改良量表(NES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及NE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优泰治疗PSD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团体积极心理疗法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诊107例老年PSD患者采用掷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3例患者接受PSD常规干预,研究组54例患者在常规心理干预基础上加用团体积极心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HAMA评分、NIHSS评分及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团体积极心理疗法能明显缓解PSD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23年5月收录的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直流电刺激(试验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假刺激或仅采用常规治疗), 筛选及应用Cochrane文献质量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 以渗透误吸量表、纤维内镜吞咽困难程度量表、功能性由口进食等级量表评分为结局指标, 应用Reviewer Manager 5.4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 以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效应指标。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 包含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的渗透误吸量表评分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40, 95%CI:-1.020~-0.460, P<0.001);试验组患者的功能性由口进食等级量表评分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680, 95%CI:0.220~1.130, P=0.003);试验组患者的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康复、临床疗效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和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有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Ovid数据库进行检索,逐一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丁苯酞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及ADL评分,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50例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对照组50例为卒中后无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及行P300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MMSE评分(24.7±1.2)较对照组(26.9±1.5)明显降低(P0.05);PSD患者P300潜伏期(379.3±23.7)ms较对照组(349.2±29.8)ms明显延长(P0.05);PSD患者经治疗HAMD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结论 PS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P300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MMSE评分及HAMD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10—2018-10期间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收集病史资料及NIHSS评分,并跟踪观察1个月,以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的抑郁诊断标准诊断PS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PSD组(HAMD评分≤6分)和PSD组(HAMD评分7分),再将PSD组进一步分为轻度抑郁亚组(HAMD评分7分且≤16分)、中-重度抑郁症亚组(HAMD评分≥17分)。计算PSD患病率,并分析影响PSD患病率的相关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吸烟、饮酒、既往有无脑卒中史),以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HAMD评分)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PSD的患病率为34.0%(51例),其中轻度抑郁症状患者占64.7%(33例)。PSD组既往脑卒中史的构成比(83.3%)显著高于非PSD组(30.3%;P0.05)。PSD组NIHSS评分与HAMD评分具有相关性(OR=5.231,95%CI=1.204~10.154,P=0.01)。结论 PSD以轻度抑郁症状为主,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患病率高,且NIHSS评分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NIHSS评分越高,PSD患病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