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组方及用法 :仙人掌 (去皮 )、葱白各 10 0g ,韭菜5 0g ,生姜 30g ,白酒 5 0ml。将仙人掌、葱白、生姜、韭菜捣烂 ,放置盆中 ,加开水 10 0 0ml,白酒 5 0ml。用法 :热敷患处 ,每日 2~ 3次。一般热敷 2~ 3d可使乳房红肿消失、变软 ,挤之有乳汁 ,溢出而愈。李某 ,女 ,2 7岁 ,教师。足月初产 ,孕 1产 1。产后 5d双乳房红肿 ,乳汁不通、寒战发热 ,周身不适。触及乳房内有肿块 ,疼痛 ,局部发热 ,挤之乳汁不溢出。舌质红 ,脉浮数。取仙人掌、葱白各 10 0g ,如上法炮制热敷 3d ,日 2~ 3次 ,双乳房红肿、热痛消失 ,乳房变软 ,挤之乳汁外溢而愈。急…  相似文献   

2.
张董晓 《河南中医》2004,24(8):62-62
1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王某 ,女 ,2 3岁 ,工人 ,2 0 0 3年 8月 3日就诊。产后10d ,乳房肿胀疼痛 3d ,发热 1d来诊。诊见 :患者恶寒发热 ,体温 4 0 .5℃ ,双侧乳房红肿 ,扪及 4cm× 5cm大肿块 ,疼痛拒按 ,乳汁分泌不畅 ,头痛恶心 ,口渴 ,纳差 ,便秘溲黄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诊为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乳痈 )。药用 :柴胡 12 g ,金银花 2 0 g ,连翘 2 0g ,夏枯草 15 g ,黄芩 12 g ,浙贝母 12g ,海藻 15 g ,全瓜蒌 15 g ,甘草 5g。共用 3剂。局部外敷金黄膏。8月 6日二诊 :恶寒发热大减 ,体温 38℃ ,乳房肿块缩至2cm× 1.5cm大 ,乳汁通畅 ,疼痛…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患者,女,58岁,2012年3月7日初诊。右下肢小腿处红肿热痛反复发作10年余,再发2天。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小腿处皮肤红肿热痛,伴发热,头痛。曾就诊于西医。用抗生素治疗有所好转后又复发。10余年来反复发作。2天前因再发来诊。来诊伴症:口疮,便秘。舌质红,苔白,舌边生疮,有齿印,脉弦。处方:金银花30g,紫花地丁15g,连翘30g,蒲公英20g,野菊花20g,当归20g,赤芍20g,浙贝母12g,天花粉12g,陈皮9g,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汁郁滞症 2 6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6例均为门诊病人 ,年龄 2 2~ 34岁 ,其中 1 2例因未及时治疗或用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导致急性乳腺炎形成 ,但未化脓 ,辨证属阳证 2 4例 ,阴证 2例。2 治疗方法阳证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 ,乳房胀硬而痛 ,严重者红肿 ,伴有两腋下淋巴结肿痛、发热。如急性乳腺炎形成 ,乳房局部结块 ,红肿热痛 ,舌质偏红 ,脉弦带数。方用下乳涌泉汤加减 :柴胡、川芎、漏芦、鹿角片各 1 0 g,赤芍、丹皮、穿山甲、王不留行各 1 2 g,通草6g,皂角刺 …  相似文献   

5.
1.用法:朴硝一两(视患部赤肿大小可酌加或减少),双层纱布两块(比患处略大).将朴硝平铺于纱布夹层中,中心处微厚;再将纱布四周缝合,然后复盖于患处,外用橡皮膏或绷带固定.每天敷两次,敷后朴硝得热溶化.患者自觉局部有清凉或如虫行之感.2.适应证:乳痈初起,乳房红肿胀痛,或乳汁不通者.已成脓者,无效.3.疗效:作者用上法治疗2例,均于敷药后次日痊愈.一例为28岁,产后一个月,左乳红肿胀痛,乳汁不通已2天,经用上方敷后,局部胀痛即减,至晚乳汁不畅,次日换药一次而愈.另一例为23岁,产后乳汁不畅,右乳房胀痛,继则发热恶寒,乳汁不通,乳房焮肿胀痛,有灼热感,经敷上药后,局部灼痛减轻,6小时后换药一次,次日痛胀消除,乳汁通,寒热退,病已痊愈.  相似文献   

6.
乳头皲裂,多见于初次哺乳妇,轻者乳头表面裂口出血,重者出现小溃疡,严重者整个乳头裂口化脓,婴儿吸吮时即会疼痛难忍,并给婴儿的健康带来不利;若不吸吮则会影响乳汁分泌,使乳汁减少或不能正常排出,导致乳房郁滞肿胀,甚者红肿热痛或化脓。临床上有许多妇女初时患病羞于就医,或没得到有效的方法治疗而延缓病情,造成母婴痛苦。多年来笔者自拟白芷散外敷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2例中轻者30例,重者18例,严重者14例;年龄最大者32岁,最小者24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最长20d,最短3d,平均12d;治疗时间最长5d,最短1d,平均时间3d。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推拿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青霉素钠400~800万U+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青霉素钠过敏选其它抗生素。治疗组35例,内服瓜蒌牛蒡汤加味:瓜蒌、牛蒡子各20g,王不留行15g,漏芦、路路通各10g,柴胡、蒲公英各12g,连翘、丝瓜络、赤芍各7g,浙贝母、皂刺各6g;肝郁加香附、合欢花;胃热加大黄、黄连,1剂/d,水煎200mL,早晚分服;外敷,蒲公英研磨成粉,用食醋调为糊状,外敷在患处,2次/d;外敷同时烤灯热疗;手法推拿,揉抓排乳法:①按摩通经:手法触诊了解肿块位置与大小,并对患侧乳房进行热敷、消毒,然后涂抹润滑剂,五指从乳房四周根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以刺激乳汁排出,同时用手轻提乳头数次,使乳头乳管发生扩张;②通导乳络:患者坐位,暴露乳房,一手掌面轻托乳房,一手由乳房四周往乳头方向进行均匀按压,顺摸到乳晕,在四个象限内反复按摩推拿数次,遇到肿块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直到乳络通畅,此时可观察到乳头数个乳络口内有乳汁流出,肿胀一侧乳头内流出淤乳或稠脓,每次按摩一侧乳房30min,1~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肿块大小、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14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推拿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聂××,女,30岁。1989年6月7日诊。右乳房出现6×4厘米肿块半月余。一月前出现右乳房肿胀疼痛,皮肤红肿灼热,伴头痛身痛,恶寒发热等。在当地治疗,皮肤红肿消退,全身症状消失,然右乳房肿硬结块,疑为“恶变”,拟行手术。因患者不愿,来本院要求中药治疗。查:右乳房微肿,微痛,不红不热,按之有6  相似文献   

9.
<正>张文泰老中医,临证五十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喜用经方治病,验之临床,屡屡得心应手。本文将其重用忍冬藤治疗急性乳腺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毒蘑菇中毒、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症、婴幼儿湿疹、败血症的独特经验,简介如下。1忍冬藤配瓜蒌治疗急性乳腺炎李某,女,28岁,工人,已婚。2012年10月20日来诊。自诉:产后15天,两乳房红肿热痛2天,右乳红肿更重,有明显结块,压痛明显,乳汁黄粘稠排出不畅,  相似文献   

10.
按摩加拔罐治疗产后乳汁瘀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汁瘀积常发生在妇女产后初乳期3~5天之内,尤其是初产妇最为常见。笔者近2年来,采取按摩加拔罐法治疗此病20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一般资料在本组20例中,有11例患者产后3~5天出现乳房肿胀疼痛且硬,乳汁排出不畅;4例产后3天,因不慎挤压所致,一侧乳房处有肿块,乳房胀痛,乳汁不出,伴有低热;5例因乳头小而凹陷,致使婴儿吸乳困难。对以上病例,均选用人工吸乳及吸奶器等治疗方法,效果均不明显,而采取按摩加拔罐法治疗3~5次,患者乳汁排出通畅,肿块散尽,乳房疼痛消失。对乳头凹陷者宜再用吸奶器辅助治疗。2法疗方法2.1…  相似文献   

11.
鲜蒲公英治疗急性乳腺炎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科  史璋英 《四川中医》1999,17(11):37-37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病因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当乳汁淤积,乳汁未吸收尽或乳腺管不通时,或有产妇情绪郁闷,气机不朽,产后气血两座,抵抗力低,细菌易乘虚而人致得本病。我院自lop年一IM年用鲜范公英治疗急性乳腺炎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田席资料叨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均为产后5-40天内,年龄22-40岁,病程2。5天,均未化脓。轻症5例(体温38t以下,有乳房红肿、胀痛、肿块);重症15例(高热恶寒、乳房热痛、胀痛、触痛、肿块、便结,白细胞在12.OXI0/L以上)。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2.
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乳痈”,是乳房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尤其初产妇由于缺乏哺乳经验,易发生乳汁淤积而引起急性乳腺炎。临床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乳汁淤滞期,炎症浸润发展期,脓肿形成期。使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乳腺炎患者107例,年龄23~38岁;经产妇5例,初产妇102例;体温最高40.5℃。将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2组。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予抗生素治疗,并加中药大黄和芒硝肿块…  相似文献   

13.
凤尾草根外治急性乳腺炎8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年龄20~40岁;初产65例,经产15例;临床表现为产后乳汁排出不畅,患侧乳房局部红肿热胀痛,惧怕哺乳,并可扪及包块,腋下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有口干、寒颤、高热、白细胞增高等;病程2~5d,均未化脓.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5岁,于2011年8月20日就诊.主诉:右眼上睑下垂10余天.病史: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周围不适伴头痛,眼眶周围剧烈疼痛,右上眼睑下垂,后右眼渐不能睁开.于眼科医院就诊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予泼尼松每次20mg,每日2次;维生素B12每次500μg,每日3次治疗.服用14 d后疼痛缓解,余症未见明显改善.查体:右眼红肿,右结膜充血,右眼睑下垂;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右眼内收、上视、下视均不能,外展可,畏光,视物模糊且有重影,无眼震,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钟某,男,17岁,1999年9月28日就诊。右乳房肿大疼痛,右上肢不能抬举,经当地治疗未见好转,来我科要求治疗。检查:右乳房有约7cm×7cm大的肿块,按之痛甚。B超检查为可疑脓肿,穿刺未见脓液。化验检查WBC12.5×109/L,N0.74,L0.26。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诊断为男子急性乳腺炎。治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通络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黄芩、赤芍、当归、香附、三棱、莪术各15g,蒲公英、玄参、夏枯草各30g,乳香、没药各10g,甘草6g。1剂/d,水煎分3次服。另用头孢安苄0.375g,肿节风3片,扑炎痛0.5g,口服,3次/d。10月3日复诊:…  相似文献   

16.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哺乳期且多为初产妇,一般以产后6周内发病为多见,一侧或双侧同时发病,多因产后护理或哺乳不当,致乳头破碎或皲裂,乳腺导管开口阻塞,引起乳汁壅积而成。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乳房包块、乳汁不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并发脓毒血症,影响母乳喂养,给母婴带来痛苦。急性乳腺炎属于中医"乳痈"范畴,俗称"奶疮",多由肝郁气滞、胃热壅盛、邪热瘀络所致。临床根据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均为40岁以上;男性22例,女性10例;急性腰腿痛8例,肩周炎24例.患处均有明显压痛点,但无红肿,肢体活动受限.2 治疗方药当归、川芎、羌活、独活、秦艽各12g,白芷、防己、柴胡、防风各10g,血竭、玄胡各9g.肩周炎者加桂枝9g;急性腰腿痛者加牛膝12g.一日一剂.3 治疗结果痊愈26例(疼痛消失,功能恢复),好转4例(疼痛缓解,功能基本恢复),无效2例.4 典型病例贺某,男,50岁,干部.1993年4月28日就诊.右肩关节酸胀一周余,近日来疼痛加剧,右上肢不能外展,就餐时被迫用左手进食,痛甚时大汗淋漓,夜不能寐.查体;体温37℃,右肩关节周围有压痛,无红肿,右上肢抬举和外展艰难.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数.服本方一剂后症状减轻,二剂后疼痛锐减.三剂后右上肢活动自如而愈.  相似文献   

18.
1996~ 1999年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 1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12例患者均为女性 ,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年龄在 2 1~ 36岁 ,平均 2 5岁 ,病程为 2~ 5天 ,平均 3天 ,其中已化脓者 1例 ,余 11例为乳房部胀闷疼痛或有结块。1.2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为乳房胀闷疼痛 ,或有结块 ,或已化脓 ,伴有乳汁减少。2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 :采用自拟通乳煎 :当归 30 g、穿山甲15g、王不留 12 g、漏芦 10 g、蒲公英 15g、银花 30 g。如有身热者 ,加黄芩 ,乳房胀硬热痛者加丝瓜络、路路通、夏枯草 …  相似文献   

19.
张贵瑾  李彩红 《河北中医》2012,34(4):561-562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在产后2~3d发生.乳房胀痛是由于乳房内血液、体液及乳汁堆积而成,主要表现为皮肤绷紧、局部有硬结、胀痛怕触摸及乳头变短,甚至出现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由于乳房分泌的乳汁得不到及时排出或乳腺管淤塞不通,乳汁淤积成块,出现胀痛及沉重感[1],给产妇造成痛苦并影响产后哺乳.2009-02-2009-12,我们采用乳房按摩加通乳方治疗产后乳房胀痛45例,并与常规方法及按需哺乳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病案实录 患者王某,29岁,2006年6月5日初诊.产后51 d,双乳胀痛伴红肿发热10 d就诊.曾于外院注射青霉素4 d,未见好转.专科查体见双侧乳房红肿,双乳可扪及块状物,疼痛拒按,左乳内下方见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局部皮肤透亮,乳汁分泌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