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32):4515-4518
目的:了解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及完善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以"七叶皂苷""不良反应"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47篇文献、552例病例,进行资料提取和统计分析;另收集12家企业注射用七叶皂苷纳说明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事件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以静脉炎、静脉损伤等静脉刺激反应最为常见;药品说明书部分项下信息缺失。结论:临床应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应统一地修订药品说明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将"不良反应"、"七叶皂苷"等当成检索词,对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进行检索,共纳入文献20篇,提取资料,并认真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累及,最常用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静脉炎等,如果患者不良反应严重,则可能引起肝肾损害、过敏性休克等。结论临床中应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导致的不良反应加以关注和重视,对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能让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安全性风险,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国内文献中不良反应报告及药品监管部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致皮疹、瘙痒、静脉炎、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和老年人也存在用药风险;临床应用需注意并做好相关防治措施。结论为防控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风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对已识别的风险及时采取修改说明书等风险控制措施,主动开展上市后研究。医疗机构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持续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警示用药风险,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数据库中2009年-2014年注射用七叶皂苷钠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用药部位损害404例次(28.5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74例次(26.43%),全身性损害296例次(20.92%);ADR/ADE 表现较多的有注射部位疼痛、皮疹、静脉炎等。结论 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发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完善药品说明书,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梁晓丽  宋建华 《首都医药》2008,15(12):46-46
目的 探讨静脉点滴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由1例静点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不良反应病例入手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例静点七叶皂苷钠当天即出现静脉炎.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某三级医院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163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药物选用不当3例,1例日剂量超过20 mg,30.06%的患者用药疗程在10 d 以上,41.71%的患者用药浓度大于4%,出现不良反应2例。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应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医师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年~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七叶皂苷钠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七叶皂苷钠所致的不良反应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为静脉炎,肝肾损害等。结论临床应重视七叶皂苷钠的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主动监测与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HIS哨点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主动监测本院2018年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604例住院患者,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使用信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监测患者中男300例,女304例,平均年龄(53.07±17.90)岁;用药原因主要为骨折、创伤等;均采用ivd,qd给药,日剂量范围5~20 mg;疗程1~28 d,平均(6.05±4.81)d。主要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浓度范围2%~20%。共发生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5%。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超适应证用药、疗程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配制浓度过高以及肾功能异常者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等。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我院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或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根据监测实际情况对主要科室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多在30min内发生(34.31%).结论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严重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和肾功能衰竭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企业应及时修改说明书不良反应项并增加警示语.  相似文献   

10.
吴迪  黄萍 《安徽医药》2016,20(6):1223-1224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安徽省数据库中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675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与年龄、用药剂量、发生时间、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不良反应转归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5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86例(12.7%)存在超最大推荐剂量用药;74.22%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8.16%)、全身性损害(19.16%)和用药部位损害(18.59%);不良反应转归好转与痊愈占99.85%。结论 临床应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在儿科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在儿科应用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七叶皂苷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资料,对其在儿童脑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硬肿症、儿科烧、烫伤及儿科其他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汇总。结果:七叶皂苷钠主要具有抗水肿、抗炎和增强血管舒张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能有效改善儿童脑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硬肿症的相关症状;也是儿科烧、烫伤的有效治疗药物,可减少创面渗出,加速消肿,加速愈合。结论:对于儿科患者相关疾病的治疗,七叶皂苷钠注射剂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安全有效的剂量范围为0.05~0.25mg·kg^-1,应用过程中应控制给药剂量,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寻找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以“炎琥宁”,“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53篇文献,进行资料的提取与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患者发生率高,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以皮疹、发热、过敏反应等最为常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重视炎琥宁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儿童用药监测,防范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汤韧  高艳  范燕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9):560-562,566
目的 探讨注射用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注射用磷霉素”并含“不良反应”为主要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0年1月~2013年1月间报道的涉及注射用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分别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原患疾病、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33篇97例病例,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呼吸困难、胸闷等;多数不良反应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注射用磷霉素钠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较少,不良反应预后良好,但临床仍应重视注射用磷霉素钠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11~2012年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筛选关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所有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例不良反应中78例是单独使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31例仅作为溶媒引起的不良反应应。17例是联合用药(非同瓶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5例既作为溶媒也联合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涉及到全身、循环、呼吸、皮肤及附件等多器官多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左右。结论临床应重视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严格遵守其适应症和配伍禁忌,了解患者既往过敏史及合用药的品种等;应防止滴速过快,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鱼腥草注射液临床引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类型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1979~2010年),以“鱼腥草注射液”and“不良反应”or“治疗”or“病例报道”为检索式,下载全文.收录中国期刊文献全文97篇,包含54篇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和43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文献.结果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以速发型(30min)为主兼具迟发型,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 加强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监测,完善药品说明书及规范临床的合理用药,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54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有关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54例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岁之间。发生时间多为用药时,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静脉炎等,存在3例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21例存在合并用药情况。均无超剂量给药现象。结论使用奥硝唑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多种药物序贯输注时,应科学安排药物输注顺序,单独给药,从而避免潜在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结合患者疾病特点、药品不良反应,制订相应的药学监护措施,提出用药建议;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进行药学监护,在监护药品不良反应的同时关注药物疗效,从药物的给药方式、药物剂型选择方面向医生提供参考,同时监护护士给药的合理性,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显示出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方面的自身优势,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8例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锋  曲毅  关瑜  蔡淼 《中国药物警戒》2011,8(6):376-378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香丹注射液"、"休克"、"不良反应"等为关键词检索2003~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8篇,涉及患者病例8例。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以循环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较为多见。结论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多为中老年患者,与剂量有一定关联性,不可超剂量用药,同时注射剂自身的因素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香丹注射液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虽不常见,但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眼科用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眼科临床合理用药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眼科集团228家医院在2017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药事数据上报平台中的1229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发生的ADR,对给药途径、转归、临床表现以及发生ADR例数排名前10位药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1229例ADR的报告中,眼局部用药发生例数671例(54.6%),静脉给药366例(29.78%),口服152例(12.37%)等。发生ADR例数排名前10位药品中以荧光素钠注射液静脉注射ADR发生率最高,共266例(45.70%);滴眼液中以双氯芬钠滴眼ADR发生率最多,共79例(13.57%)。荧光素钠注射液、中药注射剂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结论眼局部用药可引起局部及全身ADR,应重视及关注荧光素钠注射液及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并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