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丝裂原 ,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肝细胞再生是受多因素调控的精细过程 ,而重建肝窦血管网是其前提 ,VEGF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两者的关系可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肝细胞再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丝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肝细胞再生是受多因素调控的精细过程,而重建肝窦血管网是其前提,VEGF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两者的关系可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影响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脱发形式,虽然目前已有数种可用的治疗选择,但人们还是在不断寻找一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ion growth factor,CGF)作为一种新型血小板制品已经成功应用在诸如骨科、口腔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皮肤科等众多领域,CGF可增强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以及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GF含有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以及CD34阳性细胞群,其中的主要成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能有效刺激毛囊细胞生长、改善头皮微环境及头皮血供。尽管有可能成为治疗脱发的有效手段,但国内外关于CGF应用于脱发治疗的临床案例及疗效鲜有报道,也没有关于CGF对毛囊作用机制的评论文章。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CGF及其在促进毛发生长中的有效作用机制,为患者的抗脱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后发挥其生理效应。能促进上皮细胞及中胚层实质细胞分裂增殖,促进胚胎发育,参与肿瘤生长抑制胃酸分泌,加速烧灼创面修复及肝细胞坏死后再生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EGF在肾脏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与多种生长因子有关.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不同的生长因子可分别引起肾小球肥大及增殖、肾周血管生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等.了解这些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是有效降低糖尿病死亡率极具前景的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动脉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始动及促进因素,与PTCA术后再狭窄(RS)的生成密切相关。在AS及R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动脉壁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mitric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积聚直接导致了动脉内膜增厚和管腔的狭窄。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以其创伤小、易于实施、缓解症状明显、作用迅速可靠等优点,使人们看到了介入治疗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中应用的曙光。但随着接受PTA患者数目的增多和随访时间的延长,PTA后再狭窄问题日益突出,这成为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再狭窄的主要机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异常增殖及向内膜下迁移。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等功能,其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性膜受体介导的。研究VEGF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对由血管及淋巴管生成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文综述了VEGF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血祛瘀方对家兔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1)、中药组(n=12)、西药组(n=11)、空白组(n=6),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高酯饲料喂养4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造模。术后各组予正常饲料喂养,中药组予活血祛瘀方灌胃4周,西药组予舒降之、阿司匹林灌胃4周,模型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胃4周。造模术4周后处死家兔取腹主动脉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VEGF表达。结论 活血祛瘀方使兔腹主动脉内膜损伤后对血管内膜增殖早期VEGF有拮抗作用,提示其对血管内皮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为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再狭窄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缺氧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其在缺氧缺血后的脑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与多种因子及mRNA的水平有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增加新生血管生成 ,改变血管通透性等功能 ,它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及转归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表达甚至突变与机体多种常见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化学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如今急需要另外的方法突破化疗的瓶颈。因此以VEGF和EGFR为靶点,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方法在基因及细胞分子水平对其表达、活性及其效应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抑制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新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文就抗VEGF及抗EGFR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过表达甚至突变与机体多种常见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化学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如今急需要另外的方法突破化疗的瓶颈。因此以VEGF和EGFIK为靶点.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方法在基因及细胞分子水平对其表达、活性及其效应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抑制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新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文就抗VEGF及抗EGFFK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蜂乳可护肝     
日本波拉化妆品公司经过实验确认,蜂乳可促进肝细胞增殖,从而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这家公司使用中国生产的蜂乳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蜂乳含有一种蛋白质。有促进肝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合成、抑制细胞“自杀”的作用,其功能与肝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缺氧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在缺氧缺血后的脑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与多种因子及mRNA的水平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新生血管生成,改变血管通透性等功能,它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及转归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管腔再狭窄的准确性,并与血管内超声(IVUS)作对比分析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15例PCI术后复查疑似管腔再狭窄患者的DSCTA、血管造影(CAG)、IVUS的检查资料,以IVUS结果为参照,评价DSCT对冠脉PCI术后管腔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5例患者DSCT、CAG及IVUS分别诊断支架内再狭窄<50%的患者为10例、13例、11例;支架内冠状再狭窄>50%为5例、2例、4例;三者之间比较有一致性(P>0.05)。结论:DSCTA能准确评估PCI术后再狭窄,与IVUS结果有一致性,可作为PCI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手术方法及要点,以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6年3月至2011年11月本院血管外科行CEA 63例.术前常规多普勒彩超、CTA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术中常规置颈动脉转流管和使用血管补片做颈动脉成形术.结果 围手术期及术后30d均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术后随诊均无再发.3例6个月后颈动脉轻度狭窄(<40%),余患者均无颈动脉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常规运用颈动脉转流管及采用血管补片做动脉成形术,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显著疗效亦被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所证实。但球囊扩张术及传统金属裸支架植入术后,其中、短期内出现再狭窄的发生率达20-50%[1],严重限制了PCI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为血管壁弹性回缩、支架邻近血管重塑、炎症、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8.
邢军  温洁  张文真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04-4906
子痫前期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3%-4%.由于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为其预防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目前胎盘浅着床导致胎盘缺血缺氧及血管内皮损伤学说已经成为研究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因的热点.有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可能参与调节滋养细胞的浸润、增殖、凋亡等生物活性,对维持正常妊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了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形成。VEGF与某些避孕制剂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有关,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ISR组与非ISR组的炎性因子的水平,通过IVUS评估,探讨炎性因子预测ISR的可行性。方法对204例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进行造影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随访,造影证实再狭窄组31例,共38个病变;无再狭窄组173例,共229个病变;术前及随访时均行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比较两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后hs-CRP、MMP-1、MMP-9变化。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更大的斑块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更少的最小管腔面积;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MMP-1水平无明显差异,无再狭窄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后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再狭窄组术后MMP-9、Hs-CRP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MMP-9、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但与再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