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9例镉作业工人进行了尿溶菌酶、β_2-MG、蛋白质总量及尿镉含量测定,发现尿镉是反映体内镉负荷的重要指标,但与镉损害、包括肾损害的程度无显著性相关。尿β_2-MG及溶菌酶异常升高是镉中毒性贤损害的早期表现,较蛋白质总量敏感,特异。β_2-MG与溶菌酶呈显著正相关,尿溶菌酶与其他肾损害指标的符合率较β_2-MG更高。  相似文献   

2.
溶菌酶活性测定可以做为许多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的指标。如测定白细胞、血清及尿中溶菌酶的含量可做为白血病鉴别诊断及观察疗效的手段。测定血清及尿中溶菌酶含量做为判定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2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和15例对照组进行脑脊液溶菌酶测定,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与其它组间溶菌酶浓度有明显差异(P<0.01),结果提示脑脊液中溶菌酶浓度测定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03例胸腔积液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测定结果,认为胸水溶菌酶活力测定及其与血清溶菌酶含量之比值,对胸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以及对渗出液治疗效果的评价确有价值。胸水溶菌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对胸膜渗出液的诊断具有同样价值。同时指出癌性胸水溶菌酶下降,乳酸脱氢酶升高,是癌性胸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用比浊法测定了581名健康小儿尿溶菌酶的含量,其中550名(95.0%)为阴性,仅31名(5.0%)为阳性,且阳性中绝大多数(93.5%)的含量在0.6mg/L以下,与国外及广州报道相一致。测定了102例肾脏病的尿溶菌酶含量,其中急性肾炎,单纯性肾病、紫癜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出现溶菌酶尿的仅占0—20%,且含量不高,除合并肾功不全者外,均在2mg/L以下,血肾炎性肾病,慢性肾炎以及合并急、慢性肾功不全的病例出现溶菌酶尿的机率在50%以上,且其含量多显著增高,甚至达30mg/L以上,与血尿素氮的增高基本一致随尿肾功能恢复而逐渐下降。尿溶菌酶含量增高是近曲肾小管功能障碍的重要指征,因此尿溶菌酶的检测有助于肾脏病的鉴别诊断及肾功能不全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63名正常人唾液的pH值、溶菌酶活性水平,经统计学分析证明,在弱酸性唾液中溶菌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弱碱性唾液组,P<0.01。唾液pH值与溶菌酶活性呈负相关。结果提示,临床在诊治疾病时,应注意病人的唾液pH值。这有助于判断唾液溶菌酶活性水平或治疗时对溶菌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 在许多疾病中常伴有某些酶活性的改变,如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因此测定酶活性的变化,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自1922年弗来明发现人的鼻涕、唾液等有强力的溶菌活性以来,对人溶菌酶与疾病关系方面作了详细研究,如肾功能障碍患者尿中,溶菌酶活性比正常人高。弗耒明认为在生物体中,溶菌酶有防御细菌感染的作用。现已清楚,溶菌酶确有溶菌作用。至于在人体内,还承担别的什么重要作用,迄今尚无明确答案。  相似文献   

8.
采用比浊法测定混合苯(苯、甲苯、二甲苯)作业组及非接触苯各30例之唾液溶菌酶含量。结果:混合苯作业组唾液溶菌酶测定值的几何均数82.82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15μg/ml。提示混合苯可降低作业人群唾液溶菌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自1966年Qsseman首先将血、尿中溶菌酶的测定应用于各种白血病分型以来,由于深入研究了肾脏在人体内对于低分子量蛋白质的代谢作用,溶菌酶的测定已成为当前临床上逐渐被重视的肾小管功能试验的新方法。另外,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测定,对于了解唾液腺、口腔的病理生理及观察气功后生理效应的变化,均有一定价值。实验室一般用平皿法和比浊法,其中平  相似文献   

10.
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通过活性测定比较了PEG修饰前后溶菌酶复性动力学的差异,同时利用圆二色谱、色氨酸荧光谱等方法比较了PEG修饰前后蛋白质折叠过程中构象变化。结果显示:PEG修饰改变了溶菌酶复性动力学过程,使溶菌酶在低浓度变性剂条件下快速折叠。色氨酸荧光谱结果显示,PEG修饰对溶菌酶折叠过程中疏水微环境的形成有明显影响,稳定了溶菌酶折叠过程中的"熔球态",从而提高了溶菌酶正确折叠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