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次均医疗费用快速增长、需求释放和医保收支平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等发达地区次均医疗费用增长,医疗需求潜在释放和居民收入增长趋势社会医疗保险收支平衡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控制次均医疗费用的增长,在中等发达地区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每增加1元保费收入,必须面对2元左右的医疗费用支出,医保收支失衡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
医疗费用上涨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已成为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1989年~1994年6年间,人均门诊费用由4.4元上升到27元;平均住院医疗费用157元上升到912元。每年分别以35%和34.1%的速度递增。1989年~1994年6...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的“两个不合理”,见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即:“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A),“争取在二三年内解决当前存在的卫生服务价格不合理问题”(B)。上述“两个不合理”相互关联,只有着力抓好A的问题才能为B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样,只有认真解决B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的超常增长。基于上述,笔者认为,孤立只抓其中一个“不合理”,其效果并不理想,弄得不好,还可能诱发某些不合理对策,使政策失效。为避免出现上述不良效应,我们应当遵循《决定》的精神,把“两个不合理”捆在一起攻关,努力创造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可以操作的卫生服务价格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医疗费用核算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费用的核算是用实际使用法测算安徽省卫生总费用的重要部分,利用安徽省家庭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资料,通过门诊费用与住院费用,年龄别与疾病别的二级分类的测算结果,反映安徽省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对医疗费用的消耗情况,并同时反映安徽省城乡居民在利用卫生费用上的差距,从而为当地的卫生部门和卫生工作者制定切实有效的卫生工作目标和重点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5.
患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所承付的医疗保健费的合理性程度,是卫生经济研究过程中应注意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患者在医院发生的医疗保健费用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一方正医院或医生。当然,医院对患者的治疗是因患者的需要而决定,但这并不排除医院耐对患者所实施的治疗方案的不合理性及不够注重经济效益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发展适宜医疗技术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有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疗费用上涨了9倍多,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增长了10倍多。据云南省总工会2004年对省内7个州市的调查,职工医疗费用自负比例最低的为25%,最高的达到47%。由于医疗费用过高,导致不少低收入职工看不起病、不敢看病。  相似文献   

8.
为控制医疗费用,韩国实行费用共付政策。就1998年一个阶段内的门诊材料作分析,对门诊看病有负面影响,收入低的更敏感,医疗单位级别高的影响反而较小。结果在控制医疗费上没有起到作用,却影响收入低的人就诊,引起医疗待遇方面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9.
“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是军队医院的使命任务。在和平年代,使医院有限的卫生资源在为部队服务中既不“惜用”又不“过度”,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是军队医院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1-4]。通过对某院2001—2005年度军内伤病员住院医疗质量及费用的回顾性分析,提供有益的启示。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案首页身份属性为军内伤病员,即在编的各级干部、战士与职工,以及军队优惠医疗家属和未移交地方的离退休干部。1.2资料来自军队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军字一号”工程数据库,通过《病例分型质量费用监控管理系统》软件调出军内伤…  相似文献   

10.
医疗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应用病例分型分级质量包罗模型评价法原理,研究和建立一种以单个病例评价对象、以病种病例分型为评价单元、具有质量、效率、医疗消耗三大指标特征的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即以病种病情分型、治疗转归和以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药品费用为主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逐个病例与其相应标准对照比较,以百分法区分优、良、中、低、劣。基于单个病例医疗质量评价,对全院或科室的医疗诊断治疗质量、医疗费用消耗和工作效率进行医疗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区级大病风险基金60岁以上老年人1万元以上医疗费用的调查分析,初步了解60岁以上老年人1万元以上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和趋势,提出完善保障老年人高额医疗服务的设想。方法:对嘉定区1999、2000、2001年三年中获得合作医疗区级大病风险基金补偿的60岁以上老年人1万元以上医疗费用、疾病发生情况、就诊流向,以及农村居民基本退休养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区级大病风险基金60岁以上老年人1万元以上医疗费用发生人数、医疗费用、补偿金额均逐年上升。但是,他们的人均医疗费用和补偿低于整个人群,更低于60岁以下人群,老年人的高额医疗服务受到经济的制约,60岁以上老年人1万元以上医疗费用的疾病发病排列不同于本区出院疾病排列,相同疾病在不同级别的医院治疗费用不同。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是农村的弱势人群,他们的经济收入低微,对他们的高额医疗费用补偿要实行政策倾斜,对相同疾病的治疗要鼓励在能实施治疗的医院进行治疗,以保证老年人能看得起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情况发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农村老年人进行健康筛选,对他们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干预和预防,使他们健康平安地度过晚年。  相似文献   

12.
透析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我国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疾病经济负担,为建立合理的透析治疗费用支付范围和标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根据血透和腹透患者的年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计算经济负担。结果:血透和腹透患者的年总费用分别是98204元和84141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分别是80988元和76205元,直接非医疗费用分别是6014元和3522元,间接费用分别是11132元和4414元;医保部分每年为每位血透患者和腹透患者分别负担总费用的65.8%和72.0%。血透患者和腹透患者的负债率分别是8.2%和3.6%。结论:透析对患者和医保部门来说经济负担都是沉重的,需要多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费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需求的层次是多方面的,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它决定了人们对医疗消费的意向。经济收入越高,人们对医疗消费的需求就越高。我国目前经济不够发达,国家财力有限,人均收入较低,在现有的财力下,是不能满足职工的所有医疗需求的。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实行医疗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个人3方共同负担的原则,在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疗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满足职工的所有医疗需求,而是满足职工的基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分析外科患者欠费产生原因,减少欠费.方法:对2008年外科住院患者欠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贫困、纠纷、意外事故、恶意欠费有关.结论: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扶持力度,科室应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各科室协调和沟通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将使全体人民都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在“温饱”水平上徘徊。对某些疾病的诊治医疗、尤其是对临终病人的关怀,不得不有一个经济上的限度。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不同医疗制度下治愈相同病例的医疗费用的支付差异,通过比较分析以了解医疗制度对治愈相同病例医疗费用的影响,对于进行医疗制度改革,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资料来源本文选择了本院1988年3种常见病的全部治愈病例,资料摘自本院1988年医院住院病人出院登记资料和住院病人疾病主要医疗费用统计报表。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群众对医院服务的呼声由原来的“看病难”转为了“看病贵”。本文仅就病人的负担具体是从哪些方面加重的以及其解决对策,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