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性低血压是指在麻醉状态下将平均动脉压人为的降低到50~65mmHg或基础值的2/3。通过控制性降低血压,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提高术野的清晰度,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脏功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将控制性低血压应用于鼻内镜手术,虽解决了视野小的问题,但如稍有出血就会模糊镜面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等问题,相应带来了一定的麻醉风险、术后出血等问题,为手术配合中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总结了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围手术期控制性低血压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控制性低血压时应用乌司他丁(UTI)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术中需要实施控制性低血压的患者40例,分为2组,UTI组(n=20):于控制性低血压开始前将UTI 20万单位溶于2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注(约10 min);如控制性低血压时间超过4 h,可在控制性低血压开始4 h后追加一次,剂量方法同前。对照组(C组,n=20):不用UTI。分别于控制性低血压前后检测β-葡萄糖醛酸酶(β-GCD)、粒细胞弹性蛋白酶(Gel)、纤维连接蛋白(Fn)、炎性细胞因子和肝、肾功能各指标。结果控制性低血压后,UTI组β-GCD、Gel、TNF-α、IL-6、IL-8、AST、ALT和尿NAG、RBP、γ-GTP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而Fn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UTI通过抑制Gel的升高以及Fn的下降,降低β-GCD活性,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TNF-α、IL-6和IL-8的生成和释放,保护肝、肾功能,从而达到围手术期控制性低血压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法,不仅可以减少术中患者出血,更重要的足给手术操作提供了方便。目前,本院对腭裂,乳房再造,头、颈、颜面和其它一些大面积的手术,估计其失血较多又不宜使用止血带时,常采用硝普钠行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现谈谈我们的配合体会。  相似文献   

4.
心脏手术后早期急性低血压状态往往会引起急性肾衰竭、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10月~2010年3月,我们共行心脏手术235台,术后早期发生急性低血压有31例;为了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急性低血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1例发生急性低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心脏手术后早期发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用于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手术中效果。方法:选择32例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实验组给予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对照组给予硝普钠行控制性低血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相似,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无血压反跳和反射性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结论: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用于PDA结扎手术,降压安全、稳定、可靠,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逐步控制性减压在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合并脑挫伤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65例ASDH合并脑挫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中,观察组195例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对照组170例采用常规标准大骨瓣快速减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脑干移位、大面积脑梗塞、术中低血压及术后高颅压的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ASDH合并脑挫伤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导致生命器官灌注不良的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致低血压,一般伴随于创伤、败血症、大面积烧伤和许多大手术。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原因相对明确。而体外循环后呈现的低血压与一般术后低血压相比,在诊断和处理上均有所不同,当判断低血容量、心肌功能损害、心脏周围填塞及血管运动反应等原因对产生低血压的作用也是困难的,这些原因都可能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中,因而常造成诊断与处理困难,且成为心脏手术后早期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为了降低体外循环术后死亡率,熟悉引起体外循环后低血压的可能原因,才能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正  相似文献   

8.
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994至2002年间心脏手术后发生ARF的患者108例,同期未发生ARF的患者152例为对照组。结果 ARF组术前肌酐清除率(CCr)和左室射血分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跳时间、手术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P〈0.05,P〈0.01),术中输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基础CCr、术后低血压、术后再次开胸和心脏手术时间可预示心脏术后是否发生ARF,OR分别为3.04、0.97、9.66、11.61、1.32。结论 术前心力衰竭、基础CCr降低、术后低血压、再次开胸术及手术时间延长是心脏术后发生ARF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实施控制性低血压对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视神经管减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持续控制性低血压组)和B组(步进控制性低血压组),n =20。检测并计算手术开始时(T0)、切蝶窦前1 min(T1)、切开视神经鞘膜后1 min(T2)和送入术后恢复室后10 min(T3)的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Da-jvL),并进行鼻内镜术野质量评分(SESFQ)、手术时间(OT)及观察统计术后24 h内有肌肉酸痛和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结果 两组患者T1、T2和T3时点的Da-jvL较T0均有明显增加(P <0.05),A组T1、T2和T3时点的Da-jvL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T2时点的Da-jvL较T1和T3有明显增加(P <0.01);B组T1和T2时点的SESFQ评分明显高于A组(P <0.05),且B组T3时点的SESFQ评分明显低于T1和T2时点(P <0.05);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组(P <0.05)。结论 步进式控制性低血压技术能有效改善围术期组织细胞不良代谢,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能提高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控制性降压能降低血管张力,减少手术野出血。但降压过程中由于低血压导致组织低灌注可能引发组织缺氧和酸中毒的风险。本研究采用异氟醚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旨在观察该法的可行性及对血乳酸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脊柱手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玉君  糜丽梅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38-1339
脊柱手术时间较长,术中不易止血,失血量较大.控制性降压能够减少手术出血及输血量,为手术者提供干净的手术野,降低手术难度.而术中护理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术中控制性降压是否顺利以及术后是否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2.
钱冬兰 《护理学报》2014,(21):54-55
总结8例开胸术后早期出血患者应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护理。遵医嘱正确应用硝酸甘油,由于控制性降压为非生理状态,具有潜在风险,如脑供血不足,低血压反应等,硝酸甘油泵入的速度及降压效果因人而异,护理人员在保证降压药物匀速持续泵入的同时,需加强生命体征及重要脏器功能的观察,做好有创血压的监测与维护,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保证降压治疗安全实施。本组8例开胸术后早期出血患者采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均取得迅速、确切的止血效果,避免了2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血液稀释对控制性降压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控制性降压期间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脊柱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用0.01%硝普钠进行控制性降压,将MAP维持在60~70mmHg;通过静脉采血和输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血液稀释,将Hct降至25%~30%;测定血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结果控制性降压组β2-MG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单纯控制性低血压可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联用血液稀释则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193例,记录患者年龄、麻醉方法、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总时间、出血量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年龄、手术种类、失血量及术中低血压总时间长短是POCD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须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150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有42例出现急性脑膨出,发生率28.0%,其中有13例低血压,29例低氧血症,17例发生了迟发性血肿。术后半年随访,仅8例死亡,病死率18.8%。结论对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早期实施手术,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和低血压以及呼吸机的合理应用是预防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点。治疗的关键是采用标准脑外伤大骨瓣开颅、控制性降低血压、普鲁泊福麻醉镇静、过度换气、亚低温和及时清除迟发性血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介入心脏手术相关的低血压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1968例介入手术发生低血压174例低血压发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84%,其中迷走反射为主要原因,年龄大,女性更易发生迷走反射,动脉穿刺组迷走反射的发生率高于静脉组,迷走反射更容易发生于延迟拔管组。结论迷走反射为介入术后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年龄、性别、穿刺方式、拔管时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32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半年随访,仅5例死亡,病死率15.6%。结论:对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早期实施手术,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和低血压以及呼吸机的合理应用是预防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点。治疗的关键是采用标准脑外伤大骨瓣开颅、控制性降低血压、静安麻醉镇静、过度换气、亚低温和及时清除迟发性血肿。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为鼻内窥镜手术中进行控制性低血压的可行性。方法40例ASAI-Ⅱ级鼻息肉或慢性鼻窦炎病人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用异丙酚、芬太尼诱导,手术开始时瑞芬太尼组(R组,n=20)加瑞芬太尼0.2~0.5ug·kg-1·min-1,平均动脉压降至60mmHg时减量;硝酸甘油组(N组,n=20)加硝酸甘油5ug·kg-1·min-1,平均动脉压降至60mmHg时减量,间断注射芬太尼,两组术中均用七氟醚呼末浓度为2%左右维持麻醉。结果瑞芬太尼组达目标收缩压需(121±21)s与硝酸甘油组(62±9)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均能维持控制性低血压。两组术中出血、手术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可提供控制性低血压,无需辅助其他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控制性饮食与常规禁食相比,对患者手术效果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取改进的术前控制性进食方法,由责任护士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对照组按照传统术前禁食6h、禁饮4h,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各项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观察指标比较,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均无误吸病例。结论通过术前控制性饮食,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口渴、饥饿、低血压、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手术中期病人低体温原因分析与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手术中期指病人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完毕转入复苏室之前这段时期[1].术中低体温根据程度可分为轻度34~35.9℃、中度32~33.9℃、重度<32℃[2],根据类型可分为控制性和非控制性.控制性低体温适用于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手术的低血流期,以降低基础代谢的需要而保护重要器官;非控制性低体温能引起病人严重的并发症,即使是轻度低体温(34~36℃)也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