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常州某部官兵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院就诊的318例浅部真菌病部队官兵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 受检患真菌镜检阳性率为65.7%,培养阳性率为55.3%,总阳性率为71.4%(227/318).菌种分布主要为:红色毛癣菌113株(64.2%),犬小孢子菌6株(3.4%),须癣毛癣菌7株(4.0%),念珠菌及酵母样菌19株(16.8%).结论 常州某部官兵浅部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占主导地位,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濮阳地区浅部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及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493例,取标本行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浅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患者中有实验室真菌学依据者456例,主要为足癣155例(31.44%),股癣133例(26.98%),念珠菌感染84例(17.04%),癣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36例(7.30%);分离菌株336株,其中红色毛癣菌201株(59.12%),念珠菌78株(23.21%),须癣毛癣菌49株(14.41%),犬小孢子菌6株(1.76%),石膏样小孢子菌5株(1.47%),霉菌1株(0.30%)。结论濮阳地区浅部真菌病中足癣最常见;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念珠菌位于第二,须癣毛癣菌居第三,犬小孢子菌居第四;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浅部真菌病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来本地区浅部真菌病病种及真菌菌种的种类和构成情况,为防治浅部真菌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78例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者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结果本地区浅部真菌病除头癣外城市患者均高于农村患者,城乡之比为2.08:1;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为手足癣482例(58.6%),其次是股癣110例(13.4%);浅部真菌病菌种的分布以红色毛癣菌为主135株(41.4%),其次是须癣毛癣菌63株(19.3%)。结论皮肤癣菌是造成浅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镜检与培养,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降低浅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韶关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种分布情况。方法我们将韶关市皮肤病医院真菌实验室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资料作了统计。结果真菌培养阳性率为63.5%,浅部皮肤真菌病病种依次为足癣424例占21.3%、手癣401例占20.2%、体癣330例占16.6%、股癣241例占12.1%、皮肤念珠菌病151占7.6%、头癣130例占6.5%、甲癣113例占5.7%、花斑癣105例占5.3%、糠秕孢子菌毛囊炎95例占4.8%。病原菌种依次为红色毛癣菌452株占35.8%、须癣毛癣菌297株占23.5%、念株菌198株占15.7%、犬小孢子菌139株占11.0%、糠秕马拉色菌94株占7.4%、絮状表皮癣菌46株占3.6%、紫色毛癣菌24株占1.9%、断发毛癣菌10株0.8%、石膏样小孢子菌3株占0.2%。结论韶关地区浅部皮肤真菌病以足癣、手癣和体癣为主,致病菌种以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念株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徐明  张弘  陈静 《福建医药杂志》2009,31(1):102-103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505例直接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分离培养。结果分离出致病真菌219株,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比例分别为47.03%、40.18%、12.79%。而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绝对优势,为89.32%;酵母菌中光滑念珠菌最为多见;霉菌以曲霉、青霉为主。结论福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另外酵母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萘替芬的临床和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敏蓉 《上海医药》2000,21(2):33-34
真菌是属于真核类的低等生物,种类繁多。据估计,真菌在自然界中至少有10万种以上,绝大多数真菌是不致病的,而且有不少对人类有益,对人致病的真菌不过几十种。真菌的生存能力强,寄生于人体和动物可多年保持活力,这也是真菌病传播广泛的原因之一。 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一般将其分为两大类: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又称皮肤癣菌,浅部真菌病也称皮肤霉菌病或癣,常见的有头癣、手足癣、甲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在我国90%以上的真菌病属于浅部真菌病。90年代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主要是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絮状表皮癣菌。  相似文献   

7.
次氯酸钙抗真菌的体外实验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光河 《医药导报》2001,20(12):753-755
目的探讨次氯酸钙的抗真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琼脂双倍稀释法及中和剂悬液法培养对6种常见致病性真菌进行抑菌实验;观察最小抑菌浓度作用下,3种致病真菌的超微结构变化;随机分组比较次氯酸钙与克霉唑、制霉菌素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次氯酸钙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其最低抑菌稀释度为1∶400;对白色念珠菌和孢子丝菌均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稀释度分别为1∶100,1∶50;能破坏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白色念珠菌的细胞壁,使细胞质、细胞核空泡化,细胞器变性;随机分组对比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其效果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次氯酸钙具有抗真菌作用,能杀灭常见浅部致病真菌,抑制常见深部致病真菌.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菌种构成、分布特点,以及分离菌株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中临床表现及真菌镜检阳性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4 0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真菌镜检、培养以及菌株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 026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甲真菌病1 531例,占比38.03%;手足癣1 100例,占比27.32%;体癣661例,占比16.42%;股癣612例,占比15.20%;头癣122例,占比3.03%。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布以皮肤癣菌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75.78%,其中以红色毛癣菌、指(趾)间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酵母菌占比22.18%,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占比15.10%。4 026例浅部真菌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为1.39∶1。甲真菌病在男性患者中占比34.36%,在女性患者中占比43.12%,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体癣、股癣在男性患者中占比分别为18.25%、17.61%,女性分别为13.88%、11.86%,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4 026例浅部真菌病以21~50岁年龄段多见,头癣则集中在0~10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37株真菌对于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最高的是特比萘芬,敏感率高达97.25%,其次为克霉唑,敏感率达93.82%。咪康唑、两性霉素、氟康唑、灰黄霉素敏感率依次为78.26%、55.61%、43.25%、33.18%。结论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浅部真菌病以甲真菌病最为多见,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分离菌株,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21~50岁为高发年龄段,特比萘芬、克霉唑对浅部真菌病各类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体股癣是人群中常见多发的一种皮肤浅部真菌病 ,多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大小孢子菌等浅部真菌感染引起。给患者带来剧烈搔痒等不适感 ,影响皮肤外观美容 ,具有传染性 ,就诊率较高。我科于 1998年~ 2 0 0 0年采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派瑞松霜治疗体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10月用杭州产的氟康唑胶囊 (商品名为麦尼芬 )治疗甲真菌病 ,现将随访的 31例病人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1例甲真菌病中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 5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0年。手受累甲 10 8个 ,足受累甲 6 3个 ;最少为 1个病甲 ,最多为 2 0个病甲。全部病例真菌直接镜检均为阳性 ,31例病人 2 0例真菌培养阳性 (阳性率为 6 4 5 % ) ,其中红色毛癣菌 9例 ,石膏样毛癣菌 3例 ,絮状表皮癣菌 2例 ,紫色毛癣菌 2例 ,念珠菌属3例 ,青霉菌 1例。1 2 服药方法 氟康唑胶囊…  相似文献   

11.
袁卫红  周起敬 《云南医药》1999,20(3):212-213
引起手足真菌病(简称手足癣)的病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白色念珠菌。该病病程长,夏天重冬天轻,多年不愈,反复发作。常规药物难以治愈。我们用90Sr皮肤敷贴器治疗了15例,疗效满意且不易复发。材料与方法经临床及真菌学检查确诊的...  相似文献   

12.
合肥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梅 《安徽医药》2010,14(6):679-680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近2年甲真菌病致病菌种的分布情况。方法笔者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用真菌培养法对临床症状典型或镜检阳性甲真菌病病甲进行培养。结果共培养出172株致病真菌,其中皮肤癣菌105株,占61.40%,酵母菌47株,占27.48%,霉菌20株,占11.12%。结论合肥地区的甲真菌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为主,且近两年酵母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天津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钦峰  牛余正 《天津医药》2011,39(2):180-181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种分布,对预防儿童浅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临床经验和指导。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门诊176例年龄14岁以下浅部真菌病患儿,取患儿皮损处鳞屑、甲、毛发或分泌物直接镜检并同时接种于沙保罗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置于26℃恒温箱内培养2周后观察结果,鉴定致病菌种,同时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1. 皮肤浅部真菌病中,皮肤念珠菌病在0~1岁发病最高,69例,占皮肤浅表念珠菌病的58.97%(69/117);皮肤癣菌病在5~14岁发病最高,31例,占皮肤癣菌病52.54%(31/59);2. 皮肤浅部真菌病中,皮肤念珠菌病117例, 66.48%(117/176),居首位。其中,致病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87例,74.36%(87/117);3. 皮肤念珠菌病中,间擦部位(口角、颈、腹股沟、外阴、包皮、肛周)发病率最高,64例,占54.70%(64/117);甲次之,20例,占17.09%(20/117);4. 皮肤癣菌病中,体癣(面、颈、躯干、四肢)最多,30例,50.85%(30/59);头癣次之,共24例,40.68%(24/59)。其中,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37例,62.71%(37/59)。讨论: 天津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分布有以下特点:1. 儿童浅部真菌病分布范围广泛,全身皮肤任何部位均可发生;2. 0~1岁儿童以皮肤念珠菌感染为主,5~14岁儿童以皮肤癣菌感染为主;3.儿童皮肤念珠菌感染以间擦部位发病最多;4. 儿童甲真菌病主要为念珠菌感染,其中白念珠菌最多;5. 皮肤癣菌病中, 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14.
1981年10月~83年6月我院皮科门诊对浅在性真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患者共247例按常规采取标本进行镜检、培养鉴定。直接镜检阳性170例,阳性率68.82%,培养阳性124例(其中黑癣1例分离出两种不同菌株,仍按1例计算),阳性率50.20%。培养分离出石膏样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等病原菌共9种125株。  相似文献   

15.
手癣是皮肤癣菌侵犯掌、指间皮肤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病。手癣的致病真菌与体癣和股癣相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临床表现分为三型,最常见也是最难治的是角化型手癣。由于真菌的抵抗力强,不易控制,已成为手足癣的主要病原体。手癣多由足癣感染...  相似文献   

16.
联苯苄唑凝胶治疗浅部真菌病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苯苄唑为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膜的合成,对皮肤浅部真菌如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外用主治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等浅部真菌病。为了进一步观察联苯苄唑凝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以克霉唑乳膏为对照组,对联苯苄唑凝胶(商品名必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了治疗手足癣、体股癣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袁野 《中南药学》2013,(3):207-210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典型细胞核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1],真菌感染在皮肤科较为常见,临床上感染真菌后可引起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感染主要为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毛癣菌,侵犯皮肤、毛发、指甲等角化组织引起头癣、足癣、指癣及体癣等;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曲霉菌等真菌侵犯内脏(如肺、脑、消化道等器官)、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黏膜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大蒜酊抗足癣的主要药效学。方法用体外抑菌试验法,观察复方大蒜酊对8种浅部真菌的抗菌作用;以组胺为致痒剂,观察复方大蒜酊的止痒作用;采用碘-淀粉蓝色反应观察法,观察复方大蒜酊的敛汗作用。 结果复方大蒜酊体外除白念珠菌外,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小于临床用药浓度,即<0.05 mol·mL-1。外用能明显提高豚鼠致痒阈,明显减少小鼠足跖出汗斑点数。结论复方大蒜酊有较好的抗浅部真菌、止痒、敛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汉麻果胶皂苷类成分的主要部位,进行抗真菌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值(M/C)。方法利用D101大孔树脂进行梯度洗脱,通过试管定性试验以及薄层色谱(TLC)法确定富集皂苷类成分洗脱部位,并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其对4种常见致病真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物活性。结果80%浓度的洗脱物对红色毛癣菌、须毛癖菌、犬小孢子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M/C值分别为16,8,2 |ig/mL。结论汉麻果胶皂苷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壳聚糖醋酸液对皮肤浅表真菌的抗菌作用,检测其对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壳聚糖和醋酸溶液的MIC值。结果壳聚糖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MIC值均为2500mg·L-1,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值均为5000mg·L-1;醋酸液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MIC值均为630mg·L-1,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值均为1260mg·L-1。结论壳聚糖及醋酸液对皮肤浅表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