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喀喇昆仑山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慢性高原病(CMS)发病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CMS青海标准,对喀喇昆仑山驻防1年的223名官兵进行健康检查,并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3名官兵中,45人患有CMS,患病率为20.2%.其中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CMS患病率分别为29.6%、35.2%、30.8%,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4.1%)和海拔3700 m组(7.4%)(P<0.05或P<0.01);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96.7±21.0)g/L、(200.0±18.1)g/L、(197.6±17.1)g/L,也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180.1±15.2)g/L和海拔3700 m组(183.6±17.2)g/L(P<0.01).本次调查CMS患病率较2005年明显降低,其中海拔5380 m组由85.7%下降至29.6%,海拔4300 m组由43.5%下降至4.1%(P<0.01).结论 喀喇昆仑山驻防官兵CMS患病情况较5年前明显改善,但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健康保护问题仍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2.
驻西藏阿里高原某部队慢性高原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驻西藏阿里高原部队慢性高原病(CMS)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国际CMS诊断记分系统对驻西藏阿里高原海拔4300m某部队315名官兵进行CMS患病率调查。结果:西藏阿里高原海拔4300m某部军官和士官的CMS患病率为38.3%,义务兵为20.7%,13名藏族官兵未发现CMS患者。总患病人数中,轻度CMS占85.7%,中度占14.3%,无重度CMS患者。结论:军官和士官较义务兵患病率高与高原服役时间较长有关。国际CMS诊断标准是否适合长期在高原执行特殊任务的平原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驻喀喇昆仑山和西藏阿里高原部队慢性高原病(CMS)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国际CMS诊断记分系统进行CMS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驻喀喇昆仑山海拔4 300,5 100和5 380 m 1年的某部队CMS的患病率依次为37.0%,67.9%和92.9%;驻西藏阿里高原海拔4 300 m某部军官和士官的CMS患病率为38.3%,义务兵为20.7%,13名藏族官兵未发现CMS患者。总患病人数中,轻度CMS占85.5%,中度占13.0%,重度占1.5%。结论随海拔升高,CMS患病率增高,军官和士官较义务兵患病率高。国际CMS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长期在高原执行特殊任务的移居人群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错畸形在口腔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山南地区是一个以藏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为了解在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错畸形的患病情况,我们对该地区藏族、汉族青少年错畸形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调查对象选择山南地区9所中学5158名12~20岁的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要求被检查者为恒牙错,且无口腔畸形史,其双亲均为汉族或藏族,其中:男2449名,女2709名,藏族3527名,汉族1631名。1.2调查标准与方法均以个别正常为标准,按Angle分类法进行统计,调查工作由口腔正畸医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口腔检查。2结果2.1错畸形的患病…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高原环境对人体听力的影响情况,我们运用电测听技术,对不同海拔地区人体分别进行了听力检查,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检查对象:分别在青岛(海拔10m)、西宁(海拔2260m)、花石峡(海拔4500m)三地区选择35名健康成年男性为受试对象,西宁和花石峡地区受试者均为移居当地5年以上的平原人。全部受试者为20~50岁的体力劳动者,经体检无耳疾、眩晕、耳鸣等病史。2检查方法:用同一台丹麦产72型电测听仪由专人操作,检查均在静室内进行,各处噪音测定数值相近,在此忽略不计。结果不同海拔地区人体听力检测结果见表1,2。从表1、表2中…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有关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流行病学调查已有较多文献资料[1],但有关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CMS的情况尚未见相关报道。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下称塔县),平均海拔4000m以上,2014年5月,我们采用国际CMS诊断标准,对160例世居塔县的塔吉克族人群进行了CMS患病率调查,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原施工人员人群发病特点,笔者于1991年5月~9月在海拔4300米高原地区,对某步兵团976名施工人员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与同地区493名居住人员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施工人员高原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居住人群,现报道  相似文献   

8.
拉巴桑珠  刘铭  索朗央珍 《武警医学》2016,27(12):1196-1198
 目的 了解久居3600 m海拔的居民到海拔5000 m地区作业6个月后对精神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高原某单位66名入驻海拔5000 m地区作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66名被调查的人员到海拔5000 m地区作业6个月后,分别有39.4%和48.5%发生夜间多梦现象和平时担惊受怕的情况;而半夜惊醒和失眠报道率分别高达87.9%和93.9%;有16.7%的调查对象分别报告在高原期间曾有过情绪失控,并有10.6%的自感患有精神疾病。结论 海拔升高对工作人员的整体精神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多有报道多梦、半夜惊醒、失眠、担惊受怕等情况,尤以失眠、半夜惊醒情况为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高原病(CMS)诊断计分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国际CMS诊断计分系统对喀喇昆仑山海拔4 240m5、001m和5 300m驻防一年共95名青年的调查,并将CMS诊断计分、Hb、SaO2与心电图改变对比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组CMS诊断计分和Hb均较正常心电图组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海拔5 001m组与5 300m组CMS诊断计分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4 240m组(P<0.01)。海拔5 001m组和5 300m组与4 240m组比较,Hb增高,SaO2降低,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海拔5 300m组Hb又高于5 001m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海拔5 001m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4 240m组增高(P<0.05),海拔5 001m组和5 300m组右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均较4 240m组增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结论:CMS诊断计分的高低与心电图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MS)患者视网膜改变的特征,为高原眼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移居海拔4300m、5100m、5380m10个月以上的407名男性青年采用CMS国际诊断标准[1]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确诊为CMS的179人采用YZ-6B型强光源检眼镜分别进行视网膜检测,并行图表式记录。结果CMS患者眼底视网膜乳头充血、动脉痉挛、静脉怒张、视网膜渗出程度均为,发生率100%。结论CMS患者眼底呈暗红色,主要以动静脉比例增大为主,血管柱紫青或紫黑色,尤其是静脉增宽,似腊肠状,出现血管增多,并见乳头显著充血,网膜渗出。与急性缺氧期视网膜改变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