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膜血管形成对腹膜透析失超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失超滤的患病率及有关因素。方法 比较失超滤患者和非失超滤患者在透析龄、腹膜透析平衡试验 (PET)结果、腹膜炎、外周血白蛋白 (Alb)、高糖累积量及腹膜血管变化的差异。结果 失超滤患者的透析龄、腹膜通透性、高糖累积量及腹膜毛细血管的生成均高于非失超滤患者 ,但Alb相对较低 ;腹膜炎的患病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尿毒症环境、葡萄糖累积量的增多可能导致腹膜毛细血管的生成、腹膜的高转运 ,与腹膜透析的失超滤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维持性腹膜透析5年、导管出口周围皮肤红肿、疼痛5天"于2015年7月22日就诊于腹膜透析门诊。5年前因"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慢性肾脏病5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每月规律随诊。5天前患者家中洗澡后发现PD导管出口处皮肤原有瘢痕处红肿、疼痛,为进一步诊治来PD门诊。透析方案为2.5%PD液2L每日换液5次,超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腹膜透析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其与腹膜超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hilips飞凡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40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按透析时间分为两组,BⅠ组透析时间<1年,BⅡ组透析时间≥1年)及20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A组)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 (1)三组管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无统计学差异(P>0.05).BⅡ组舒张末期速度(EDV)、时间平均速度(TAVM)、血流量(Q)较A组及BⅠ组均明显增高(P<0.01),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BⅡ较A组及BⅠ组明显降低(P<0.01),而A组与BⅠ组上述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腹膜超滤量BⅡ较BⅠ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BⅠ、BⅡ两组患者RI、PI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89,P<0.01,r=-0.436,P<0.01 ),腹膜超滤量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599,P<0.01);腹膜超滤量与RI、PI呈正相关(r=0.677、P<0.01,r=0.554、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无创地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了解腹膜透析对腹膜功能的影响,其中RI、PI的下降对腹膜超滤功能的损害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PD)过程中并发急性张力性胸腔积液(ATHT)是一种较罕见的急性严重并发症,我们收治2例报道如下:病例1,女性,48岁。狼疮性肾炎、尿毒症,已腹膜透析23个月。PD负超2天,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加重半天入院。查体:心率126次/min,血压  相似文献   

5.
45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管位置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尿毒症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而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管移位是影响腹膜透析技术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观察统计了本院自1999年开展腹膜透析以来45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透析管的位置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具有保护残余肾功能、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居家操作简便、费用低、回归社会等优势[1]。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是PD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腹膜炎会影响腹膜超滤和透析效能,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替代治疗措施,甚至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随着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时间的延长,在非生物相容性腹膜透析液、腹膜炎、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PD患者腹膜超滤能力将逐渐下降,最终会出现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而腹膜纤维化是导致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稳定的慢性PD患者的队列中,体内锌的缺乏率较高。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锌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改善微炎症状态、抗氧化应激反应及抗凋亡等作用,可以延缓腹膜纤维化的进程。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腹膜纤维化的防治所做的探索进行总结与归纳,同时也对锌防治腹膜纤维化的可能的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增加,我国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者也逐年增多。在目前的肾脏替代治疗中腹膜透析(PD)因其具有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宜家庭透析等独特优势,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PD相关性腹膜炎(PDAP)是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PDAP严重影响腹膜超滤和透析效能,妨碍长期PD的进行,导致患者腹膜功能丧失、残余肾功能下降、住院率增加,可造成患者PD技术失败和住院,甚至死亡~([1]),是ESRD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在细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趋于增多.由于透析技术的进展,腹膜透析(PD)已成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首选治疗方法.笔者自1994年1月至1999年3月采用PD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14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failure,ESRF)患者长期生存的一种有效肾脏替代疗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至少10万的ESRF患者应用PD,占透析人数的10%~15%。然而随着PD时间的延长,PD患者的腹膜因种种原因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以致PD治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肾脏替代疗法。随着腹膜透析龄的不断延长,患者腹膜功能随之出现改变,特征为对溶质转运加快,对水分超滤逐渐减少,直至发生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最终导致腹膜透析失败。反复发作的腹膜炎、长期暴露于生物不相容透析液、较长的透析龄是腹膜功能减退的主要影响因素。腹膜相应的解剖学变化包括腹膜纤维化、血管透明变性和血管形成。为了更有效的评估和预测腹膜功能变化,越来越多的生物标记物用于临床实践。对于保护腹膜功能实施切实有效的措施可以延长PD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针对保护腹膜功能的措施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国际上有关保护腹膜功能相关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无肝素持续血液滤过(HF)与加强腹膜透析(PD)在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中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将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的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血液滤过组和加强腹膜透析组,比较二者对溶质及水分的清除,以及对凝血系统和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二者对水分的清除无明显差异,HF组对肌酐的清除高于PD组(P<0.01)。HF组生存率明显低于PD组(P<0.05)。死亡患者的Glsagow-pittsburgh评分明显低于生存者(P相似文献   

13.
水孔蛋白1与腹膜透析超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孔蛋白1(AQP1)是最早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其分布及分子结构确保了对水的精确选择性,符合计算机模拟腹膜"三孔模型"中超小孔的特征。超滤衰竭(UFF)是长期腹膜透析(PD)的一种并发症,是引起PD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AQP1可介导PD时50%的超滤(UF),其表达或功能降低可能与UFF有关。因此,研究AQP1与腹膜透析超滤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腹膜透析患者超滤衰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4例规律腹膜透析12个月以上的患者,测定患者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水平,计算残肾功能,记录透析龄,根据患者血脂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比较2组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生率,并以超滤衰竭与否分组,比较2组的血脂水平、肾功能、Glu、ALB、Hb的差异;结果血脂异常组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08);超滤衰竭组的透析龄长于超滤正常组(t=7.93,P=0.000);超滤衰竭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超滤正常组(t收缩压=7.360,P收缩压=0.000,t舒张压=4.51,P舒张压=0.000);超滤衰竭组的T-Ch、TG水平明显高于超滤衰竭正常组(tT-Ch=3.450,PT-Ch=0.001;tTG=6.760,PTG=0.000),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超滤正常组(t=-7.53,P=0.000);血脂异常组低转运水平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透析龄长、低水平的HDL为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透析龄长=0.034、P低水平的HDL=0.048)结论①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异常是超滤衰竭发生的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患者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的发生与高TG、T-Ch水平、低HDL-C水平有关;②血脂异常患者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可能是通过降低腹膜转运能力而发生的;③透析龄长、低水平的HDL为腹膜透析超滤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尿毒症腹膜透析模型中膈肌淋巴管形态改变。方法 首先建立5/6肾切除尿毒症腹膜透析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组,尿毒症组,1.5%腹膜透析组及4.25%腹膜透析组。采用FITC-dextran150腹腔注射观察隔肌淋巴管形态改变。结果 在两组透析组中,观察到膈肌淋巴管管径及侧枝数目明显增加,提示存在膈肌淋巴管新生现象。结论 尿毒症腹膜透析模型中出现的膈肌淋巴管新生现象,可能与腹膜超滤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去30年间,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已经成为ESRD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据估计现全球接受PD治疗的ESRD患者达到了200,000人次,每年以大于6%的速度增长[1]。随着腹膜透析龄的增加,腹膜发生形态学改变包括间皮细胞胶原旁区域的增厚和上皮旁区域毛细静脉透明样改变,伴随管腔狭窄或闭塞[2]。腹膜的进行性破坏导致溶质清除不充分,超滤失败和腹膜透析转运性质改  相似文献   

17.
自从Ganter's(1923年)首先使用腹膜透析(PD)治疗尿毒症病人至今,尽管由于透析方法、设备的不断改进,使得PD过程中腹膜感染(PI)发生率大为降低,然而,PI仍是PD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透析管引流障碍影响透析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在美国使用不卧床连续腹膜透析(CAPD)的PI发生率为1.4次/病人年,国内中山医科大学与欧美持平。Oreopolos曾预言,如能避免PI发生,PD将成为尿毒症的较佳治疗方法。目前,有关PI的防治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PI的有关问题作一概述,同时反映近年来PI研究的一些进展。一、病源菌及PI发生的有关因素从感染的透出液中病原菌检查结果来看,G~+菌约占60%,以葡萄球菌占绝大多数。G~-菌约占30~40%,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居多,其次有变形、肺炎、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充分的液体清除是PD治疗的重要靶目标,不充分的液体清除会导致容量超负荷,严重危及PD患者的生命。然而,容量超负荷在PD患者中仍十分常见。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是一种新型PD模式,可以通过高频夜间短留腹获得充足的腹膜超滤量,从而改善容量超负荷PD患者的预后。本文重点就PD患者容量超负荷的流行病学、容量超负荷的危害以及APD在PD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3个方面做一个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常规超声和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腹膜透析对腹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在评价腹膜透析对腹膜影响方面的应用.方法 应用HP 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4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按透析时间分为三组)以及3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腹膜壁层厚度和腹膜IBS值进行检测.结果 (1)三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壁层厚度均大于血液透析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膜壁层厚度随腹透时间的延长而增厚,与透析时间呈正相关(r=0.93);(2)三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IBS%均高于血液透析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腹膜的IBS%随腹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透析时间呈正相关(r=0.71);(3)腹膜超滤功能与腹透时间成反比.结论 腹膜透析效果随着透析的进行而逐渐下降,通过常规超声和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观察腹膜壁层厚度和腹膜IBS%随透析时间发生的变化从而有效地评价腹膜透析对人腹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肾脏病每年的发病率高达10%[1]。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巨额的治疗费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均难以承受[2]。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利用腹膜作半透膜,通过腹透管向腹腔注入腹透液,透过弥散原理清除尿毒症毒素等代谢终产物,通过渗透原理达到超滤脱水,替代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