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1],全球死亡儿童中肺炎依然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2].随着对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的深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等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低龄儿童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浙江大学医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00例5岁以下下呼吸道感染(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小儿进行了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常生活中,呼吸道感染属于常发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等受到损害[1]。这种疾病的病原学较为复杂,同时具备季节性流感等特征。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在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较大的占比,使用范围也不断的扩大,诊断过程中主要是依靠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较为常见的呼吸道非细菌病原体,例如:肺炎支原体(MP)、副流感病毒(PIV)、流感病毒A型(INFA)等进行检测,可以及早诊断,尽早治疗[2]。为更好的探讨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在成年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院内感染的好发部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引起该部位感染的病原体发生着较大的变迁,并已被许多报道证实[1,3,4],为了解我院最近呼吸道病原体的变迁和分布状况,对我院近四年的呼吸道标本培养结果作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1]。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病原诊断困难,快速精准的病原学诊断,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2]。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二代测序技术尤其宏基因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是近年迅速发展的病原核酸检测技术,为快速明确未知病原提供了可能[3]。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集其咽拭子样本对呼吸道病原菌类型进行筛查,根据检测结果精准科学用药。结果 所有受检患儿均有相关类型的病原体感染,SP感染率最高,占44%,其次为MP感染;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率为59.0%,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41.0%,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在冬季感染率最高、夏季最低,混合感染率秋季最高、夏季最低,不同季节病原体及感染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可准确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试剂的应用价值,快速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方法对三亚市中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患者1 083例采用呼吸道九联检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感染一种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7.8%,同时感染两种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9%;呼吸道感染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77.8%,非呼吸道感染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26.3%。结论推广呼吸道九联检试剂的应用,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检测以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和用药具有很现实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九项呼吸道病原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细菌病原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九项呼吸道联合检测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 389例血清标本的九项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结果总感染率为42.6%(592/1389),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多见,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4.5%(201/1 389),以支原体感染与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最多。但1岁以下组阳性率较低。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九项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是检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且操作简便的方法,适合1岁以上小儿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有文献报道[1],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其中由包括病毒、细菌等各种传染病病原体感染而致的发热占较大比例[2].  相似文献   

9.
社区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包括病毒性感染、支原体感染以及细菌性感染[1].在该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感染病原体类型的鉴别对及时改善病情有着重要意义.血常规监测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都是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诊断方法,目前对两者在社区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仍存在一定争议.为探讨两者对社区呼吸道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笔者选取来我院诊治的175例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和42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很难培养,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性传播感染.依靠临床症状、黏膜或皮肤破损样本直接查找病原体和血清学结果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因为损伤材料只在发病早期可以获得,加之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存在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潜伏期[1],故对晚期阶段和潜伏期梅毒主要诊断依据是检测其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儿科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以呼吸道感染收入院的患者,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抗体。结果 913例患儿中检出抗体阳性者282例,患儿感染率30.1%,共检出各类病原体384例,病原体阳性检出率42.1%,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病原体感染率分别为19.8%、56.3%、53.4%、75.6%,病原体检出前3位为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4.2%、7.6%、2.5%。结论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艳  韩卫全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59-106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MP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及经人与人传播,可引起散发或小范围内流行.目前,只依据临床表现很难鉴别MP或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荧光基因探针PCR(FQ-PCR)技术在临床标本的快速检测中显示了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对非MP感染患者的研究表明,咽部极少带有病原体[2],因而也是确诊病原体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自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对本院初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咽部分泌物进行MP-DNA检测,旨在为更好的防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是人体被细菌感染、或创伤后反应最敏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儿科疾病中的发病率最高,细菌和病毒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正确地鉴别两者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CRP定量检测是一个理想项目.因此采用灵敏的检测手段、简易、快速、准确了解患儿的病情,有助于临床作出诊断[2].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时期感染性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1]。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也不少见。为探讨池州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本研究回顾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东莞南城区呼吸道感染的九种常见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的检出阳性率,分析检出阳性率情况与年龄、季节、混合感染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性依据。方法统计2013-2017年期间,研究对象为2019例疑似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使用由郑州安图生物的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嗜肺军团菌(LP1)、肺炎支原体(MP)、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结果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中,IgM抗体共检出9种,其中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最为常见,感染率为22.10%,最为常见的混合感染模式为肺炎支原体(MP)和乙型流感病毒INFB混合感染。流行的时间段为春夏二季,容易感染呼吸道病原体的人群为儿童青少年(>1岁,≤18岁),感染呼吸道病原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结论采用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治疗及诊断提供依据,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6.
陶柳萍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485-1485
呼吸道病原体是一类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引起呼吸道和(或)全身感染的病原体,多数情况下此类病原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感染宿主细胞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病程呈自限性,但在一定的人群中,病原体直接或加剧原有病情,能引起严重的疾病。本院采用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方法,对小儿门诊及病区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作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病原体是一类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引起呼吸道和(或)全身感染的病原体,多数情况下此类病原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感染宿主细胞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病程呈自限性,但在一定的人群中,病原体直接或加剧原有病情,能引起严重的疾病。本院采用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方法,对小儿门诊及病区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作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呼吸道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位居医院感染的首位[1].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大量应用于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不断发生着变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将2007年5月-2009年3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痰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9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与老年患者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1 40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1~3型(PIV)等9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 407例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出呼吸道非典型感染病原体抗体阳性816例,阳性率达58.0%,其中LP阳性率最高(20.5%),其次为FLUB(12.4%),MP和FLUA阳性率为第3、4位,分别为11.7%和4.1%。198例老年患者同时检测出2种以上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达14.1%(198/1 407),占总感染例数的24.3%(198/816)。慢性支气管炎非典型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最高(66.9%),其余依次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1.3%)、阻塞性肺气肿(59.4%)、支气管哮喘伴感染(59.0%)和肺炎(48.7%)IgM抗体。结论老年患者呼吸道疾病与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主要病原体是LP、FLUB、MP和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进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应充分重视非典型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黄石地区未成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IgM抗体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同时比较呼吸道感染病原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及黄石爱康医院就诊的15 784例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未成年人患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与年份、季节、性别、年龄段的关系。采集384例未成年人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分别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IgM抗体和多重核酸扩增法检测核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15 784例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未成年人患者中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24.50%,2020、2021、2022年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7.62%、28.70%、2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99,P<0.001);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最高的是肺炎支原体(15.25%),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3.76%),第三位是军团菌(2.15%);春季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为21.66%,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