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不同途径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超  吴性江  韩建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166-3168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给予尿激酶500U/(kg·h),肝素钠10U/(kg·h),微量泵持续24h,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8、12、16、20、24h测定血浆DD值。24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A、B、C组在给药后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h达到高峰,24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3组在治疗前DD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4、 8、12、20、24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h后造影全部通畅,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为50%,C组有效率为58%,A组与B组或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腘静脉导管直接抗凝、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及经股动脉置管溶栓; 动态观察DD变化可以作为抗凝、溶栓的给药指导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采用国产尿激酶(UK)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溶栓后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抗凝及清除自由基损伤等脑保护治疗。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功能转归进行评价,并记录颅内出血及死亡率。结果 28例中造影23例有血管闭塞,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6例,2例发生颅内出血,死亡1例。尿激酶用量在30万~75万U,平均(68.7±11.4)万U。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21例(75%)。溶栓后早期(<24小时)症状加重7例(25%)。结论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杨静  黄忠奎 《华西医学》2002,17(4):510-511
目的:研究动脉溶栓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肢端血管病变。方法:对10例SLE并肢端血管病变者经综合治疗7天无效后,应用尿激酶50万u采用Seldinger经股动脉到达肱动脉或/和Guo动脉行溶栓治疗,每间隔7天一次,并分别于治疗后第7d、14d、21d进行血管彩超检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0例病人第一次动脉溶栓治疗后,1例病人治疗有效;第二次动脉溶栓后,6例病人治疗有效;第三次动脉溶栓后,2例病人治疗有效(其中1例病人经二次动脉溶栓后临床症状有缓解,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所有病人溶栓后无全身出血、局部血肿等副作用出现。结论:动脉溶栓治疗SLE并肢端血管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同时认为溶栓时间窗与原发病的控制、侧枝循环的建立、病变肢体溶栓时有在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超声在诊断肺栓塞及溶栓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肺栓塞(PTE)及评价溶栓抗凝疗效的价值。方法 临床疑似PTE患者130例接受超声心动图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经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核素、螺旋CT综合检查确诊的61例为病例组。其中临床确诊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的35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h、2周、3个月、6个月心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变化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诊断PTE29例,PTE可能性大17例,可疑PTE8例,7例仅表现为右心室轻度扩大和(或)肺动脉高压。下肢深静脉检查发现54例286条血管内血栓。溶栓抗凝后32例有效,3例无效;右心系统血栓27例减小或消失,2例无明显变化。PTE患者右心明显缩小,右室壁运动幅度增强,肺动脉内径回缩,肺动脉压力降低;溶栓后24h各指标好转,2周继续好转,3个月除右室轻度扩大外,各测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6个月各测值与正常对照组间无差异。溶栓治疗后下肢深静脉急性和亚急性血栓明显减少,管腔大部分再通,陈旧性血栓变化不明显。结论 超声诊断PTE安全、无创、价值高,可用于评价疗效和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的7例炎症性肠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病人中6例溃疡性结肠炎(UC)。1例克罗恩病(CD)。5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通过彩色超声24小时内确诊;1例克罗恩病合并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经血管造影24小时内确诊;1例合并中结肠动脉及左结肠动脉血栓形成的,经手术确诊。6例经溶栓、抗凝、扩血管等保守治疗后缓解,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缓解。结论:彩色超声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应早期进行溶栓、抗凝及扩血管治疗。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分为溶栓组、对照组。溶栓组应用生理盐水200ml加尿激酶150万U,在20~30min内滴完,溶栓12h后用低分子肝素7500U皮下注射,1次/24h,共5~7d。对照组1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连用7d。溶栓前、溶栓后24h及溶栓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定及治疗前后血流变检测。结果 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适应症及禁忌症,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塞的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常红  付玉娟 《护理研究》2007,21(5):1365-1366
[目的]评价超早期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加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静脉溶栓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发病6h的脑梗死病人进行溶栓治疗采用囱产UK,输液泵静脉输注,比较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另设40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24h与治疗后7d卒中评分(NIHSS)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基础上,应用国产UK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与常规治疗中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50例,分为溶栓组22例,常规组28例。静脉血清上机检测,动态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h、24h、48h、72h、2周后各时间段血中HCY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组血清HCY的水平在治疗24h、48h、72h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并在48h达高峰(P0.05)。溶栓组血清HCY的水平在治疗24h、48h、72h、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溶栓组血清HCY的水平在治疗24h、48h、72h、2周后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HCY对AMI的诊断、病情进展、治疗的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后综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22例治疗时间窗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后综合治疗,术前及术后24h均行神经功能评价,术后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索。25d后,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法(MRS)评价独立生活能力。结果:24h神经功能评价,14例改善,8例无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MRS评分,16例患者疗效良好,6例疗效差,其中2例死亡。结论:急诊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溶栓后24h神经功能检查改善程度与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溶栓后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35例起病在24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并采取欧洲卒中量表(ESS)及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介入溶栓后患者ESS评分明显增加,介入溶栓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发病6h内介入溶栓治疗患者闭塞血管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率为13/13(100%)、颅内出血率为0.00%;发病24h内介入溶栓后患者闭塞血管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为26/35,颅内脑出血发生率为5.71%,无一例死于实质性出血。结论 起病6h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系统康复治疗方法,治疗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 1998年 10月~ 2000年 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 218例,均经临床和头颅 CT确诊,男 114例,女 104例,年龄 (64.25± 15.47)岁,其中发病后 6h内急诊入院者 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109例。每组含发病后 6h内入院者各 12例。 方法: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抗凝、扩容、细胞活化剂、扩张血管及对症治疗。发病后 6h以内者立即给予溶栓治疗, 1周以内者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康复组患者根据病情及病后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尿激酶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持续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常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维脑路通、20%甘露醇静脉滴注,并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治感染、脑保护治疗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国产尿激酶50~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于30min内滴注,8~12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宁)5000U,2次/d,皮下注射,连续10d。用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在首次溶栓治疗后、治疗后7d、28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每次与前次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首次评分较治疗前高,治疗后第7天、第28天评分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评分较首次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8天的评分与第7天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显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尿激酶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持续抗凝治疗,有较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持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肺癌术后伴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对11例肺癌术后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用溶栓抗凝联合医用弹力袜治疗:尿激酶2万U/kg持续静脉滴注2h,溶栓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30mg静脉注射,1.0mg/kg皮下注射1次/12h,术后第l天选择合适医用弹力袜,使用5~7d,提高治愈效果。结果:11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用溶栓抗凝联合医用弹力袜治疗肺癌术后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甚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疗效。方法:确诊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7~81岁,70岁以上15例。左下肢35条,右下肢5条。患肢较健侧增粗2-7cm。病程多数在1-30天。常规抗凝溶栓治疗33例,介入治疗7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病侧动静脉留置溶栓导管。结果:常规治疗组,3~5天患肢开始缩小。介入治疗组,2天后患肢明显缩小,3例导管留置处皮下血肿。腹部、大腿皮肤青紫明显。两组均抗凝溶栓3~10天。显效3例(均为介入治疗组3/7),有效36例。死亡1例。结论: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溶栓组和对照组,观察溶栓后2h、24h、48h.7d、14d时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变化及总有效率评估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24h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9±7)+,较溶栓前(1±1)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溶栓后总有效率(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7%)。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发病4.5 h内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53例,分为rt-PA组24例和对照组29例,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rt-PA组还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来评估治疗安全性。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改良Rankin(m R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s ICH及死亡。rt-PA组治疗后2 h、24 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 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与常规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塞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建立脑梗塞动物模型,为介入溶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10只杂种犬进行常温和加温到50度后自体血凝块注入致急性脑梗塞形成,经异管脑动脉灌注溶栓,观察血管狭窄,阻塞和再通的情况。结果 常温自体血凝块组,1-4h血管再通率为91%,6-12h溶栓占89%,12-24h溶栓为76%,总复通率占86%,加温至50度组,1-4h溶栓血管再通率为31.5%,6-12h溶栓占20%,12-24h溶栓为5%,总复通率53.6%,结论 常温自体血凝块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高,6h之内溶栓速度快,溶栓时间与溶栓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球囊扩张术后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后经导管直接溶栓对治疗下肢DVT的价值。方法 1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经Guo静脉入路引入球囊导管,自血栓近心端逆行向血管远心端扩张,再行导管局部溶栓治疗。术后每24h静脉造影观察溶栓效果。结果 8例经Guo静脉路径成功完成球囊扩张术及局部溶栓治疗,5例24h完全溶栓,3例72-96h,溶栓剂用量平均106.25万u。结论 球囊扩张术后局部溶栓治疗能快速恢复血液循环,增强溶栓效果,迅速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并发脑出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的疗效和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合适病人46例进行溶栓,以相同时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于24h内、7天复查头颅CT或MRI,溶栓前后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溶栓组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率为43.5%,对照组为16.7%;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性(P〈0.05)。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出血,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19.56%)的比例,与对照组(9.37%);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脑出血共9例,均发生于溶栓后24h内,其原因与栓子溶解后血液渗出,继发性纤溶亢进,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再通后灌注损伤等有关。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是有效的,但可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20.
吕春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299-1300
【目的】评估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6h的AMI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舒降之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病≤4h以内接受治疗45例,血管再通者36例,占80%。发病4h~6h以内接受治疗15例,血管再通者11例,占73.3%。60例中6h内再通者47例,占总例数78.3%。【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AMI,其越早应用效果越佳,血管再通率达78.3%,在无心脏介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情况下,只要认真选择好适应证,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抢救治疗AMI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