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加龙骨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所载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方后注:"《小品》云: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小品》即《小品方》,又名《经方小品》,由东晋陈延之所撰,然而原书在宋代已佚,目前仅存高文铸的辑注本和流存于日本的《小品方》残卷[2].二加龙骨汤亦有二加龙骨牡...  相似文献   

2.
二加龙骨汤见于《金匮要略.虚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注文:“《小品方》云:虚弱浮热汗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相似文献   

3.
二加龙骨汤附载于《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下。陈修园注:“《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此方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两,名曰二加龙骨汤。盖以桂性升发,非阴虚火亢所宜。况此证之汗,因虚阳鼓之而外溢,必得白薇之苦寒泻  相似文献   

4.
正黄仕沛(1945—),男,广州市名中医,副主任中医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名誉院长,著有《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续)》《梦回伤寒四大金刚》,深受经方爱好者欢迎。二加龙骨汤出自《小品方》,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小品方》云: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加龙骨牡蛎汤类方共有4首,如《伤寒论》中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闷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这是伤寒误下,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的证治。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下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主之"。  相似文献   

6.
二加龙骨汤附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注文“《小品》云:虚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可知两方证均为阴阳两虚之虚劳所设.《外台秘要》第十六卷虚劳梦泄精条载“疗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陈修园《时方歌括·重可镇怯》同样指出“治虚劳不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吐血,下利清谷,浮热汗出,夜不成寐”.并总结该方“探造化阴阳之妙,用之得法,效如桴鼓.”笔者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证治规律将本方临床中用于治疗因阴阳两虚、阴不敛阳、虚阳浮越出现的诸多病证,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云南省四大名医之一戴丽三先生,尊崇仲景,以善用、活用经方闻名。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出自《伤寒论》,现代医家运用较少。《戴丽三医疗经验选》一书中记载了其运用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治疗疑难杂症和临危重症的病案。其临证谨守阳气虚衰、阴阳失和的病机,运用二方以交通阴阳、收纳元气,温阳利水、促消水肿,阴病转阳、驱邪外出,病后调理、恢复体功,扩展了两方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常江  ;李俊玲 《陕西中医》2014,(9):1158-1160
目的:观察二加龙骨汤治疗虚阳浮越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二加龙骨汤内服,对照组采用刺五加片口服,对于失眠严重者,均给予艾司唑仑l2mg,睡前口服,剂量依据病情和副反应调整,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2.22%,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为69.44%,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及研究期间艾司唑仑片使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加龙骨汤治疗虚阳浮越型失眠症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减少艾司唑仑用量。  相似文献   

9.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医方名著《小品方》在北宋时业已亡佚。但经研究发现,明清时期众多本草、医方、针灸及临床各科医籍均曾多少不一地引录过《小品方》的佚文,有的甚至将《小品方》明列为参考引用书目。尽管有的《小品方》佚文转引自《外台秘要》、《新修本草》等书,但仍有为数可观的《小品方》佚文非转引自他书,而是另有所本。据此认为,《小品方》在明清时期尚存于世。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陈延之《小品方》残卷与张仲景《金匮要略方》条文内容,推测陈延之著《小品方》时当参考过张仲景医书,在454年~473年成书之前有抄本张仲景医书流传。原《小品方》中当含有属于今本《金匮要略方》内容,按照《小品方》残卷前部医学目录记载,这些方剂应出于"张仲景辨伤寒并方",或为"张仲景杂方"。  相似文献   

11.
苏红透骨汤熏洗治疗髌软骨软化症5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透骨汤熏洗治疗髌软骨软化症500例青岛市中医医院(266012)卜昆山金云波关键词苏红透骨汤髌软骨软化症疗效观察自1986年至1995年12月,我科采用苏红透骨汤(自拟方)熏洗治疗髌软骨软化症,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00例病案总结报告如...  相似文献   

12.
<正>犀角地黄汤原名芍药地黄汤,出自唐陈延之《小品方》,因《小品方》原方已佚,今见之于《外台秘要》卷2引《小品方》,由犀角、丹皮、芍药、地黄四味药物组  相似文献   

13.
大黄配伍生石膏对发热兔解热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黄配伍生石膏对发热兔解热作用的实验观察林娜,高晓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在前代,早有大黄与生石膏同用的方剂记载。如《外台秘要》的大黄泄热汤,《备急干金要方》的大黄汤、龙骨汤,《圣济总录》的泻脾赤茯苓汤,《宣明论方》的双解散、防风通圣散,《证治准绳》的牛黄解毒丸,《疡医大全》的石膏汤、双解散,《温病条辨》的宣白承气汤,《医宗金槛》的凉隔白虎汤和凉膈攻毒饮,《重订通俗伤寒论》的白虎承气汤等?...  相似文献   

14.
天津中医学院的高文柱同志既编《小品方辑校》(1983年,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社),复有“《小品方》研究”(附“辑校”后)。前者存在问题甚多,我已撰文评述;后者不惟无补于《小品方》成书时代的考定,且因论证本身存在错误,反会引起混乱。兹特商榷于次: 一、关于郭璞与《小品方》问题高氏论证之一,就是郭璞曾经写过并被《小品方》引用资料而早已失传的《玄中记》,因之由郭  相似文献   

15.
周淳 《中医药信息》2012,29(6):68-69
作者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举太阳病案、太阳少阳病案、少阳及愈合病病案3则,对其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一、《小品方》的成书年代《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小品方》,十二卷,陈延之撰。但未标明成书年代,且无陈延之传略,又《小品方》早已散佚,所以关于《小品方》的成书年代,古今中外学人看法颇不一致。如清代姚振宗说为隋代,范行准、日本岗西为人列为西晋,丁国均、日本有地滋·久保道德等概括为晋代,刘伯冀统  相似文献   

17.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笔者近年来用此方治疗糖尿病收效甚佳,现举病案二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在《伤寒论》教学中开展病案教学的意义,并对常见病案类型进行简要归纳。病案的意义主要有三点,第一,印证原文身临其境;第二、加深理解拓宽思路;第三、模拟重复,树立信心。病案的类型,第一类,有是证用是方;第二类,无是证用是方;第三类,非是证用是方。  相似文献   

19.
对《小品方》中煮散方进行服法、服量、主治病证等方面的初步探讨,总结《小品方》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小品方》中煮散方每次服法、服量依据疾病、个体的差异有明显的不同,其主治病证涉及内、外、妇、儿、金疮急救等多种疾病,但以内伤杂病、妇科疾病为多,对于外感热病可谓是《小品方》创新内容最集中的一卷,其煮散方对于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延之,南北朝宋齐间医家。史书无传,确切的生卒年代不详。《中国医籍考》卷三十谓陈是晋初人,著有《小品方》,原书已佚,其佚方保存于《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心方》中。值得一提的是,秦汉以来的医籍存世者应该较多,但唐代政府只把《伤寒论》与《小品方》两书并列为医家必修之书,足以证明《小品方》的学术价值之高和在当时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