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治疗儿童脑瘫痉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所致下肢痉挛,收到满意疗效,手术采用全麻,显露L2-S1各脊神经后根,电刺激选择性切断部分后根小束,本组52例中,年龄范围3-14岁,疗效优者42例,良者8例,差者2例,优良率达95%以上,重点讨论了本手术解除痉挛的机理,手术技术与电刺激方法的改进,以及手术适应证、禁忌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一种新方法,SPR手术为解除肢体痉挛、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创造了前提条件.现将我院2002年5月至2009年8月收治入院并进行SPR手术的10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潘少川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简称SPR)在国际上已引起患者、家属和医师们的广泛兴趣。美国早在80年代末期已有18个医院开展了这种手术。由于脑瘫的病理改变不同...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患,医疗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使脑瘫的发病率下降,所以对脑瘫儿童进行合理的康复和治疗依然是一项重要的医学任务,在各种治疗手段中外科手术治疗被认为具有确切的疗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以及周围神经缩窄术可以降低痉挛肌群的张力,从而预防或缓解二次损害的形成,相应地提高运动功能。各种软组织的松解和延长术可以解决脑瘫患者的肌群挛缩,  相似文献   

5.
儿童痉挛性脑瘫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痉挛性脑瘫治疗新进展王汉林,梁秋瑾综述1991年徐林等[1]在国内报道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eteriorrhizotomy,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笔者1993年开展该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就国内外SPR动态和进展作一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跳跃式椎板切除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应用与疗效。方法我们对9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儿采取跳跃式、限制性椎板切除,仅切除L3、L5椎板,保留L4椎板和棘突;为L2、L3、L5、S1(或含S2)后根分束,在神经肌电图监测下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结果9例患儿手术顺利,经随访9~24个月,肌张力均有下降,疗效显著;无脊柱畸形等远期并发症。结论跳跃式、限制性椎板切除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术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深度以及神经肌电监测。  相似文献   

7.
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瘫肌痉挛形成的机制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脊髓中枢的改变。方法:采用丹酰氯-聚酰胺薄膜层析法,测定了24例痉挛型脑瘫、31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及12例SPR后脑瘫患儿脑脊液中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结果: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低于对照组(P<0.001),谷氨酸、天冬氨酸高于对照组(P<0.001),谷氨酸与患儿增高的肌张力呈等级正相关;SPR后,γ-氨基丁酸、丙氨酸、甘氨酸明显升高,且高于正常组(P<0.05),谷氨酸、天冬氨酸明显下降,且谷氨酸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突触前抑制下降、脊神经后根传入纤维侧支出芽、突触再建在脑瘫肌痉挛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SPR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下降、抑制性氨基酸上升与肌痉挛的解除有关,抑制性氨基酸能神经元侧支出芽、突触再建可能参与了脊髓中枢新的抑制易化平衡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后的并发症纪树荣综述张蕴忱审校近年来临床上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又称selectivedorsalrhizotomy,SDR)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用以解除痉...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100例疗效观察外科颜国际,王旭东辽宁武警总队医院(110034)儿科鲁呈丽脑性瘫痪(脑瘫)是脑部病变引起的一组疾病,症状复杂多样。一般治疗效果不佳。1993~1995年我院开展了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  相似文献   

10.
保留椎板和棘突脊神经后根分束切断术治疗脑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分束切断术治疗脑瘫,可以从根本上解除肌痉挛,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感觉障碍及肌力下降。但因多节段切开椎管,对脊柱的损伤大,破坏了椎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及发育,尤其年幼儿易发生脊柱畸形。采用保留椎板和棘突的椎管切开术,可以避免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有限度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SPR)和软组织松解术(LSTR)同时治疗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收集施行LSPR同时行LSTP治疗的痉挛型CP 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3.0~8.11岁,平均5.11岁;随访时间为2年。根据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手术前后运动功能。结果LSPR同时行LSTR对运动功能改善有满意疗效,且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后6个月行矫形手术对比,疗效相差无几。结论LSPR同时LSTR,可改善患者双下肢痉挛和畸形,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同时免去患者2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4,JL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右美托咪定组于术中按0.2μg·kg^-1·h^-1持续泵人右美托咪定。两组术中麻醉维持按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丙泊酚2—6mg·kg^-1·h^-1持续泵人。记录两组不同时段SBP、HR、BIS、PETcO:,记录术中电刺激进行肌电(EMG)监测时患儿体动发生例数、术后躁动例数。结果右美托咪定组EMG监测时HR低于对照组,术中EMG监测时体动例数(0)及术后躁动例数(6.7%)少于对照组(13.3%,13.3%)。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维持,可使患儿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减少术后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13.
儿童轻度痉挛性脑瘫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Peacock在美国开展了脊神经根切断术(SPR)手术[1,2],90年代我国相继也开展了SPR术[3,4],目前SPR手术已逐渐成为痉挛性脑瘫治疗的主流。如何治疗轻度脑瘫以及它的适应证,国内尚未见统一的认识,我院从1993年起开展SPR手术,已治疗轻度脑瘫32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并发症原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办法。方法:对103例SPR术后进行近期疗效观察与远期随访。结果:在术后近期并发症中主要有肠绞痛、排尿功能障碍、局限性感觉异常或缺失及脑脊液漏。远期并发症为髋关节脱位、脊柱畸形、肌无力。结论:SPR术后近期并发症中多为暂时性的,多在术后3周内自愈。而远期并发症则影响治疗效果,正确的处理与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是目前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痉挛性脑瘫是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外科手术复杂,且存在争议,手术的方式和干预时机多样。早期干预方式为分期的单平面手术,目前大量开展的是多平面手术。应用三维步态检测,结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微创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改善患儿预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痉挛性脑瘫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儿行走功能,临床应避免采取更多创伤较大的骨性手术,推崇多学科联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中,痉挛型所占比例最大,造成患儿肌肉痉挛、关节及骨骼畸形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及社交能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一型。在其治疗中曾探索应用了神经阻滞剂、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治疗方法,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因为其具有可以选择性地使肌肉痉挛程度降低以及相对较小的毒副作用,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开辟了脑性瘫痪治疗的新领域。现结合文献,就该型脑性瘫痪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中,痉挛型所占比例最大,造成患儿肌肉痉挛、关节及骨骼畸形学,严重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及社会能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一型。在其治疗中曾探索应用中神经阻滞剂、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治疗方法,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因为其具有可以选择性地使肌肉痉挛程度降低以及相对较小的毒副作用,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开辟了脑性瘫痪治疗的新领域。现结合文献,就该型脑性瘫痪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是由于围生期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不低于0 .2 %。由于低出生体重婴儿成活率的增加 ,世界范围内CP发病率明显增高。CP是造成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 ,由于始终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而成为世界性难题。CP有很多分型 ,其中 2 / 3是痉挛型。因此 ,降低肌张力、减轻肌痉挛成为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以往常用口服药物或手术矫形等方法。目前对痉挛型CP新疗法 ,除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鞘内巴氯芬注射疗法外[1] ,还有肉毒杆菌毒素A(botulinumtoxinA ,BTXA)肌肉注射。BTXA…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胫神经显微切断术矫治小儿脑瘫足痉挛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肢体痉挛,尤其足痉挛是脑瘫以及产伤、新生儿脑炎、脑膜炎等小儿先天性和后天性脑病的常见后遗症。如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满意,可考虑外科手术。本文报告一组以脑瘫为主的足痉挛患儿采用选择性胫神经显微切断术(selectivemicrosurgicaltibialneurotomy,SMIN)矫治的结果。资料与方法患儿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5~16岁,平均9岁。单足或单下肢痉挛6例,痉挛性偏瘫4例,双下肢痉挛4例。病因为先天性因素11例,产伤1例,新生儿脑膜脑炎2例。病程5~16年,均经长期药物治疗无效。14例患儿共行SMIN16侧(12例为单侧手术,2例为双侧手…  相似文献   

20.
痉挛型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痉挛型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治疗许世刚综述潘少川审校痉挛型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足部畸形。该畸形是由足下垂、后足内翻、前足跖屈和内收畸形组成,系因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失去对下运动神经元控制,部分小腿肌肉肌张力增加,肌力不平衡的结果。保守治疗无效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