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儿科静脉输液患儿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3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不同性格及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余晓芳 《农垦医学》2005,27(1):74-75
我科除了负责住院患儿的一切治疗工作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门诊患儿,还在儿科病区建立了儿科观察室,专门收治需静脉输液的门诊患儿。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儿童的心理护理日益重要。我们在为门诊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中,成功地采用了心理护理,取得了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赖,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军花 《中原医刊》2005,32(8):64-65
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儿童的心理护理日益重要。我们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中,成功地采用了心理护理,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赖,对促进患儿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凤 《吉林医学》2012,(30):6660
目的:了解儿童门诊输液时患儿和家长的护理需求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门诊输液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对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儿及家长对门诊输液的护理需求并分析对策。结果:对输液药品安全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98.00%,对静脉穿刺技术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95.00%,对护理人员主动巡视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90.00%,对门诊健康教育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87.00%,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89.00%。结论:为患儿提供安全全面的输液,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完善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是满足门诊输液患儿及其家长需求的重点,只有做到完善服务才能提高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小儿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小儿输液过程中患儿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家长稳定的情绪及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2011年我院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主要对静脉穿刺,穿刺方法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等资料进行的收集和总结。结果100例患儿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患儿6例,其中2例小差错,4例是由于换瓶不及时导致输液器中产生少量气泡,但经过及时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正确的穿刺方法及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患儿的心理特征,探讨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4月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2 886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6-7月经加强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输液的3 225例患儿作为实验组.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通过面容观察、直接交谈、心理行为观察等方法分析实验组患儿心理特征,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护患冲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4 %,比未加干预的对照组(76.1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整体护理的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分析总结急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3月。2009年5月期间我院急门诊静脉输液患儿95例,输液前后通过加强沟通技巧、给与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输液过程中观察护理等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5%,患者满意率达到96%。结论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要注意加强急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争取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儿有1268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34例)和对照组(634例)。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所有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儿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所有患儿与护士的合作率达96.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所有患儿一次性进针成功率为92.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门诊输液的患儿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与护士之间的合作率,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这样不仅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也给患儿减少了不少痛苦。同时也大大的增进了医患之间友好关系,大大的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作用。方法将658例0月~8岁患儿按年龄段随机分组,心理护理组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常规组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患儿静脉输液起到良好改善作用,说明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患儿家长工作忙、时间紧,如患儿病情不重多选择给患儿临时输液观察,我们成立了一日留观病房,供门诊患儿输液,但由于门诊患儿留院观察时间短多数仅限于输液过程中,所以在输液管理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患儿静脉输液的心理情况及采用相应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观察480例患儿及其家长在行静脉输液时的心理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全部患儿在行静脉输液前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在合理的护理干预下均能配合治疗,大大提高了患儿静脉输液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影响患儿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并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从而大大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郭春梅 《海南医学》2014,(7):1085-1086
小儿静脉穿刺是门诊患儿输液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头皮钢针容易发生肿胀导致反复穿刺,而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已成为临床各科室输液的重要方法,其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保护患儿血管,方便家长的看护。在儿科输液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既解决了护士穿刺难的问题,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和压力,同时还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及了解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强,健康教育工作愈来愈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门诊儿科病人往往因为家长心情焦急,急于就诊,患儿哭闹引起环境嘈杂等原因而使护士从事健康教育的工作有了一定的难度,而在患儿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已在治疗中,家长的心情较为平静,而此过程时间较长,和护士接触的时间较多,输液室的护士可抓住这一时机,在治疗的同时或空隙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儿童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时病人家长的心理状态,以便作出针对性的护理,让病人家长保持良好心态,使患儿接受继续治疗,以利疾病恢复.方法 对2009年我科56例儿童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家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56例病人家长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本组56例病人家长全部配合医务人员,使患儿继续接受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对儿童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时家长的心理状态,作出针对性的护理,让病人家长保持良好心态,使患儿接受继续治疗,以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孟祥娥 《中外医疗》2008,27(36):154-154
患儿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7.
心理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中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做好小儿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来说更为关键,而且在小儿就医过程中尤为重要。当患儿在打针输液时,因疼痛、恐惧、环境及人员陌生等原因会产生各种不适应的表现[1],如:患儿拒绝治疗,治疗过程中持续反抗;有的患儿啼哭不止,直至治疗结束;有的患儿只要看到医护人员就哭闹等。其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一人哭闹其他患儿也会相应加入哭闹的群体中。不利于疾病治疗,甚至会加重病情,同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儿家长产生焦虑心情,进而导致患儿家长不能接受小孩扎针时的哭闹,拒绝接受治疗。因此,做好门诊患儿的心理护理工作,是提高整体护理效果的关键。但做好小儿患者的心理护理难度很大,对于门诊输液室来说难度更大,患儿接触护士的时间比较有限,而且门诊患者多、工作繁忙、流动性大,护士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既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又要完成大量的治疗工作,这就对门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较好的业务知识及技能外,还要学习了解小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利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小儿心理护理;同时又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行为、态度、业务技能、工作技巧、方法等综合素质,以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不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静脉输液患者12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在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给予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满意率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输液满意率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在提高患者的输液满意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也是患儿治疗的重要手段。儿科门诊存在输液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如果护士的治疗不规范或缺乏对护患纠纷的认识,就会引起各种矛盾和纠纷,我科多年来是因为护士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服务态度、输液时的巡视与观察,还有护士的责任心不强,输错液体,漏输液体,或者与患儿家长的沟通问题等发生护患纠纷,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寻找原因,采取防范措施,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门诊患儿输液治疗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将862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干预组,在输液前针对性进行分散注意力、诱导、暗示、音乐、激励、沟通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B组为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输液配合情况及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使患儿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和配合输液治疗,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