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骨样骨瘤的CT与MRI诊断。方法9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分析CT与MRI对瘤巢和瘤周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CT与MRI分别有9例和7例表现为有一圆形或卵圆形〈2cm的瘤巢,瘤巢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软组织及骨髓腔水肿。CT诊断准确率为100%(9/9);MRI诊断准确率为77.8%(7/9)。结论临床症状、脊柱侧凸对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MRI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结合CT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24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瘤巢,直径为0.3~1.8 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和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X线、CT及MRI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83.3%(20/24)、100%(12/12)及75%(6/8)。结论:瘤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特征性征象,CT是诊断骨样骨瘤的最佳方法,X线或MRI需结合CT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骨样骨瘤的MSCT诊断与CT引导下切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2例均行普通X线及CT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MRI检查,分析比较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骨质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瘤巢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直径小于20mm,8例中心可见钙化,呈牛眼征。4例呈环征。瘤巢周围可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骨髓水肿、软组织肿胀及相邻关节腔积液。CT术前诊断正确11例(91.7%),普通X线术前诊断正确7例(58.3%),3例MRI检查中1例增强扫描术前诊断正确,2例平扫只提示诊断。7例行CT导引下瘤巢毁损,5例CT引导定位后手术治疗,追访6个月-3年未见疼痛复发及明显并发症。结论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CT对瘤巢显示最准确,MRI则对显示瘤巢周围骨髓、软组织及关节腔情况敏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军强 《吉林医学》2010,(30):5364-5364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骨样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肿瘤位于股骨干12例,股骨颈11例,胫骨干9例。其中皮质型15例,松质骨型10例,骨膜下型和髓腔型7例。X线表现有25例显示瘤巢。14例行CT检查100%可显示出清楚的瘤巢。5例骨样骨瘤病灶MRI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等信号。结论:骨样骨瘤是常见骨肿瘤中体积最小的良性肿瘤,诊断本病的关键是确定瘤巢,X线平片是最广泛的诊断方法,CT扫描是显示瘤巢明确诊断的最佳方法,MRI对瘤巢的骨化病灶显示仍不如CT清晰。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与MRI表现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特点、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 结果 4例具有典型的夜间疼痛加重,13例为髓关节的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为1月~24月,平均9.2月。14例临床诊断为髓关节炎,3例诊断为股骨颈骨髓炎;MRI显示瘤巢10例,股骨颈髓腔水肿17例,关节肿胀17例,其中3例MRI诊断为骨样骨瘤,14例MRI诊断为髓关节炎,诊断的准确率为17.64%。 结论 由于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瘤巢小而难以被发现且髓关节积液明显,是MRI误诊、漏诊的原因,提高对其的认识有助于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2006—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1~37岁,平均年龄24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行CT检查者6例,行MR检查者8例。分析上述3种影像检查对骨样骨瘤瘤巢的显示率。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中20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5~16 mm,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其中16例可以看到瘤巢,显示率为80%;6例经CT薄层扫描均可清楚显示瘤巢,显示率为100%;8例行MR检查,其中6例可显示瘤巢,并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瘤巢显示率为75%。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常规X线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首先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最可靠的方法,MR显示瘤巢不如CT敏感,但却可以清楚的显示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7.
孙东立 《吉林医学》2010,(24):4024-4025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表现。方法:搜集2007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0~41岁,平均26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行CT检查者18例,行MR检查者24例。分析上述3种影像检查对骨样骨瘤瘤巢的显示率。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中60例病灶均是一个卵圆形亮区或者是一个圆形的亮区,直径>5~16mm,在病灶的周围出现骨质硬化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中48例可以看到瘤巢。显示率为80%;18例经CT薄层扫描均可清楚显示瘤巢,显示率为100%;24例行MR检查,其中18例可显示瘤巢,并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瘤巢显示率为75%。结论:瘤巢能够确诊骨样骨瘤。对骨样骨瘤进行诊断一般首先选择常规的X射线,对瘤巢显示的方法中最可靠的是CT,其次是MR,虽然MR有某些缺陷,但却可以清楚的显示瘸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8.
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堃 《安徽医学》2011,(9):1330-1331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 I表现,及不同检查方法在骨样骨瘤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经过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患者32例的影像资料,分析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本组影像检查均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瘤巢,直径0.4-1.6 cm,边缘清晰,瘤巢周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全部患者行X线检查,显示瘤巢24例(75.0%);行CT检查26例显示瘤巢26例(100.0%),行磁共振检查10例,显示瘤巢8例(80.0%)。结论 CT检查对瘤巢的显示率最高,是诊断骨样骨瘤的最准确方法,X线检查使用最广,是骨样骨瘤检查的重要方法,MR对周围组织及水肿分辨率较高,但对钙化或骨化不够敏感,还需结合X线或CT检查判断。  相似文献   

9.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旺  刘小禾 《四川医学》2010,31(1):101-102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评价它们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2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22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0.4-1.0cm,平均0.77cm,其周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22例X线平片仅17例显示瘤巢,19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77.2%(17/22)和100%(19/19),6例MRI检查者仅4例可作出正确诊断。结论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CT检查是诊断骨样骨瘤最准确的方法,单凭X线或MRI的表现可能因未显示瘤巢误诊、漏诊,需结合CT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样骨瘤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为11-26岁。6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可见2例患者存在脊柱侧凸,侧凸顶椎均为病灶所在节段,病灶均偏向凹侧。3倒可见椎弓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改变。6例瘤巢在CT上均清楚显示,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透亮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或骨化,瘤周伴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MRI检出5例瘤巢,表现为T1WI中等信号,T2WI低信号,瘤周均可见4级的骨髓水肿(广泛骨髓水肿)及不同程度的周围软组织水肿。结论CT扫描是诊断脊柱骨样骨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而MRI检查也助于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骨样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样骨瘤患者的X线、CT和MRI老整资料。结果X线、CT对16例瘤巢的显示分别为12例(75%),16例(100%);12例行MRI检查,对瘤巢的显示为12例(100%)。结论股骨是其好发部位,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平片、CT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平片及CT检查,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平片和CT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结果10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点。直径0.5-1,5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X线平片5例显示瘤巢,CT检查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平片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50%和100%。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低场强MR 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结合X线、CT表现,着重分析其MR 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低场强MR I对瘤巢和瘤周结构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骨样骨瘤皮质型14例,髓质型5例,骨膜下型4例,瘤巢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均<2.0 cm,T1W 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 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反应性充血水肿等改变。Gd-DTPA增强扫描,瘤巢大多呈中等-明显强化,瘤周病变轻微强化,无特异性。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的MR I表现具有较为典型的征象,MR I对骨样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提高对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 3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 ,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 2 2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表现及其对瘤周改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 ,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31例X线平片有 2 3例显示瘤巢 ,2 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 ,X线和CT对瘤巢的显示率分别为 74 % (2 3/31 )和 1 0 0 % (2 2 /2 2 )。结论 确诊骨样骨瘤关键在于确定瘤巢 ,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骨样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且行X线和螺旋CT扫描检查的骨样骨瘤病人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股骨6例、胫骨2例、肱骨2例和其它部位2例。CT表现为瘤巢及其周围形成程度不同的反应性骨质硬化,瘤巢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3~16mm,平均9.0mm,中心有钙化7例。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螺旋CT扫描是显示瘤巢的首选检查方法,在骨样骨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诊治并经病理学证实为骨样骨瘤的患者136例,对比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136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74.26%显示有瘤巢,行CT检查的患者111例,全部显示有瘤巢,行MRI检查的患者42例,78.57%显示有瘤巢,CT检查显示瘤巢率明显高于X线和MRI检查(P<0.05)。结论 CT检查瘤巢显示率最高,是最准确的方法,X线检查使用最为广泛,是重要的检查方法,MRI对骨化和钙化的敏感度差,但对周围软组织分辨率高,可结合X线或CT检查应用于临床,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对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3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22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表现及其对瘤周改变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31例X线平片有23例显示瘤巢,2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的显示率分别为74%(23/31)和100%(22/22)。结论确诊骨样骨瘤关键在于确定瘤巢,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诊治并经病理学证实为骨样骨瘤的患者136例,对比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136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74.26%显示有瘤巢,行CT检查的患者111例,全部显示有瘤巢,行MRI检查的患者42例,78.57%显示有瘤巢,CT检查显示瘤巢率明显高于X线和MRI检查(P<0.05).结论 CT检查瘤巢显示率最高,是最准确的方法,X线检查使用最为广泛,是重要的检查方法,MRI对骨化和钙化的敏感度差,但对周围软组织分辨率高,可结合X线或CT检查应用于临床,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症状、体征及X线特点,减少该病的误诊误治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9例。男7例,女2例。归纳所有病例的症状、体征、X线及CT检查特点。结果:全部9例患者均有患侧髋关节持续疼痛夜间加重的特点,及由此所致的跛行和患侧大腿肌肉萎缩的体征。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2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9例X线平片仅5例发现不规则密度减低区,9例CT均清楚显示病灶瘤巢;1例MRI也观察到类似瘤巢的改变。4例同位素检查均表现为病变区核素浓聚现象。结论:疼痛是骨样骨瘤的主要症状,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CT是发现瘤巢的最佳方法。误诊原因是缺乏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骨样骨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术后经1~10a随诊效果良好。结论:无论是骨干骨样骨瘤还是椎体骨样骨瘤,普通X光片往往不能显示出典型的瘤巢,CT、MRI及同位素扫描方能显示出瘤巢,瘤巢所在的部位往往是反应骨最为隆起的部位,瘤巢的准确定位及彻底切除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术中在切除标本内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