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诊断试剂盒,1980年代已在国外相继问世,并广泛应用于动物微生物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市售的病毒酶标试剂盒,多采用抗单一动物IgG的酶结合试剂,在检测上受到动物种类的限制。本试剂盒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酶结合试剂,能检测小鼠、豚鼠和家兔等多种实验动物的仙台病毒抗体。我们在确立最适工作条件的基础上,同国内外同类试剂及常规应用的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了比较,并作了方法学方面的测试。  相似文献   

2.
实验动物颗粒饲料微生物学品质检测方法及其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动物的品质与其饲料的品质密切相关。饲料不仅应满足动物的营养要求,还必须符合微生物学品质标准。在日益发展的实验动物科学事业中,必须建立并健全包括饲料微生物学品质在内的监测方法和措施。近年来,我们对实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品质监测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1989~1990年曾在(财)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ICLAS亚洲监测中心(简称实中研监测中心)进修,初步了解了日本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监测体系,现介绍给大家,以供借鉴。日本实验动物科技发展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以民间为主,形成专业化生产。近三十年来,随着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生命科学和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使日本实验动物科学跻于世界先进行列。80年代初,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委托(财)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设立ICLAS亚洲监测中心,承担日本国内和亚洲地区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监测及有关业务。虽然日本有几家规模较大的实验动物生产公司,如CLEA公司和Charles River公司,但还有众多的中小实验动物生产商,生产的实验动物质量不一。为了提高实验动物质量及有关的技术水平,开发优良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为医用实验动物质量颁发合格证在上海已实施6年。许多单位现已认识到,欲获得动物实验的可靠结果,必须首先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目前,对各种动物的遗传学监测和微生物学监测已成为重要常规业务。1988年7月,我们曾对本市部分单位的普通级昆明、NIH和BALB/c系小鼠进行了全面的细菌分离和病理学检测。迄今时隔3年,随着各单位的动物饲养条件逐步改善,不少单位正在逐步淘汰普通级动物,并趋向于应用清洁级动物。为进一步了解常用大小鼠带菌状况,1991年上半年我们选定本市11个单位,进行了大小鼠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建立并执行全面的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对于确保人员、动物健康和福利,以及实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动物中设置相应的哨兵动物能有效监测实验动物质量。本文对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监测中哨兵鼠选择,哨兵鼠与被监测动物接触方式、时间,哨兵鼠放置位置,每笼哨兵鼠代表被监测群体的鼠笼数,以及检测数量、检测频率和项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1994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颁布实施以来已经跨越20年,使得微生物监测工作有了依据,在促进我国实验动物质量提高,满足科学研究需要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国标本身在伴随着实验动物整体发展而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定位问题、等级问题、检测频率问题等等。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供大家思考,以便集思广益,为配合国家十三五和中长远科技发展计划,修订更科学、更严谨、更适用的微生物标准做好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7.
实验用猕猴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不仅是动物作为实验材料能够得以应用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为做好实验用猕猴的质量控制,提高动物的利用率,我们设计与开发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本文以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病毒监测模块为例介绍了此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应用,以期为猕猴的质量控制和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动物实验作为生物医学的重要研究手段而广泛使用,在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时,病原微生物除了感染动物外,研究人员对实验的安全性危害应有充分的考虑.所以实验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学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1,2],而且还必须对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功能有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高品质的实验动物监测是所供动物品质保证的基本条件。现就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监测质量的控制及评价方面的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体会。一、培养与鉴定一、培养基细菌培养基的选择,是细菌监测质量保证的基础。以绿脓杆菌为例(表1),在110例普通小鼠粪便中,NAC培养基对绿脓杆菌检出率为5/110,而S.S培养基和血平皿上检出率为1/110;34例SPF小鼠粪便则均未检出。故不能盲目选用培养基,养份高不能代替选择性高。对选择性培养基也应正确使用。如S.S培养基仅对沙门菌属、志贺氏菌属有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动物感染寄生虫不仅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而且也使研究工作受到干扰,甚至得出错误结论[1]。在我省由于环境条件、人员素质、饲养方式等因素,实验动物仍有体外寄生虫感染出现。为保证实验动物在实验研究工作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有效控制体外寄生虫,提高实验动物质量,我们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监测等级(啮齿类和兔类)》国家标准(GB/T14922-94)、《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验方法》国家标准(GB/T14926.33-94)的规定对青海省4家实验动物饲养单位的4种219只普通级实验动物的体外寄生虫从虫种、寄生部位及感染情况等方…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和微生物学质量是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新建的屏障式动物实验室内,经清洗、消毒后几乎检查不出空气中细菌及物体表面附着细菌。但经动物实验后,细菌数就逐渐增多。如不严格控制,动物微生物学质量将不合标准。消毒可杀灭动物体内及其生存环境中各种病原体。对化学消毒药品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对病原微生物消毒力强,对实验动物无危害,无残留,不易散发异味,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为此,我所动物实验室于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采用紫外线照射和百消净消毒液喷雾联合消毒动物实验室,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动物实验室内消毒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微生物学检测 ,发现在实验动物的各种群体中 ,存在有致病性真菌感染 ,形成不同程度的感染率。主要病原体是石膏样毛癣菌 (Trichophytonmentagrophytes)、石膏样小孢子菌 (Miorosporumgypseum)和羊毛状小孢子菌 (MiorosporumLanosam)等。这类致病性真菌不仅在实验动物中传播和扩散 ,危害动物群体 ,也常常危害动物实验人员和动物饲养人员。这提示有关人员对此不可忽视实验动物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鲁连城$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沈阳110001…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动管会)于1993年8月20日召开第三届第一次会议。中心议题是审议《第二届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工作条例》、《关于建立上海市级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机构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实验动物微生物学、遗传学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等四个文件,研究确定市动管会工作机构和专家咨询组的职责。各位副主任委员就上述文件分别作了说明,委员们就中心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致意  相似文献   

14.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品质监控的要求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已被公认是不可缺少的“活的精密仪器”。既然涉及精密,就必然要有一定的品质要求和标准,以保证在实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重复性。 197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关实验动物学的机构,都已把实现“实试动物标准化”列为主要的工程项目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实验动物学理事会(ICLAS)都已在世界各地发展、建立了实验动物品质监测咨询中心及网络系统,以推动实现国际上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品质的监控,是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实验用猕猴数量增加,出口需求也增多.皖南山区猕猴属于福建亚种,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对皖南山区猕猴进行实验动物化,建立封闭群和普通级猕猴,可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数量与质量合格的实验猕猴.本文就皖南山区猕猴的野外分布、人工饲育、遗传特征及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皖南山区猕猴的实验动物化工作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的新技术章谷生(上海静安医学化验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品质的监控是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措施之一。按照微生物学控制内容,实验动物分普通、清洁、无特殊病原体、悉生和无菌等五级,每级均明确规定最少必须检测的微生物项目,但对所用的检测方...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黄鼠疫源地1981~2001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内蒙古黄鼠疫源地的疫情进行监测 ,了解疫情动态 ,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内蒙古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监测。结果 :内蒙古黄鼠疫源地在监测的 2 1年中 ,流行年份多达 17个年份。结论 :内蒙古黄鼠鼠疫自然疫源性将长期存在 ,部分地区具备动物鼠疫暴发流行的条件。因此 ,要加强综合性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为实验动物实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和实验动物科技事业工作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方法 在相关单位生产繁殖群以单纯随机抽样原则采样,按照GB 14922.2-2001、GB/T 14926-2001和GB/T14926.21-2008进行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结果 SPF级大鼠批次合格率为73.68%,SPF级小鼠批次合格率为77.78%,普通级新西兰兔批次合格率为60.61%,普通级豚鼠批次合格率为100%.结论 我省2006 ~2010年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前期呈现下降趋势,后期得到较大改善.要继续采取措施加强实验动物管理,消除实验动物种群微生物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编委、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德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0年 3月 3日在京逝世 ,享年 6 4岁。陈先生 1 96 0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 ,1 992年晋升为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十年来 ,长期从事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实验动物学的科研、教学与生产工作。曾对鸡毒支原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与净化、鸡白血病的监测与净化、鸡葡萄球菌病的病原分型与疫苗、动物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分型与防制、SPF鸡的微生物学监测、实验用小型猪选育与医学模型以及非免疫鸡的建立与维持…  相似文献   

20.
小鼠和大鼠是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实验动物。为了提供符合微生物标准的各级实验动物,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大、小鼠微生物学监测系统,内容有。①建立大、小鼠16种病原菌、17种病毒和13种寄生虫的实验诊断技术,并已用于实际监测;②建立无菌监测技术以及已知菌和普通动物的各种菌丛的分离鉴定技术;③收集保存了160种细菌,17种病毒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