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3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30例对照组的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时的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Spean-nan法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同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GF与S-100β水平呈正相关。在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GF与S-100β蛋白可作为预测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二者相结合进行评价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评价S-100b与NSE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对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S-100b及NSE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T扫描,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NSE浓度在起病第1、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达峰值。脑梗死组患者血浆S-lOOb浓度明显升高,36小时达到峰值。血浆NSE与S-100b含量与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临床疗效越差血浆NSE含量越高(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与S-100b含量升高,且随病程发展不同时期升高的程度不同,其含量可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NSE与S-100b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及预后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b蛋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TNF-α、S-100b蛋白水平变化,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判断是否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另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9例(38.0%)于7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发病后第1d、3d、7d、14d外周血IL-6、TNF-α、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第14d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当天IL-6、TNF-α水平与入院时体温、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52、0.61,P均<0.01),S-100b蛋白峰浓度与IL-6、TNF-α峰浓度呈正相关(r=0.52、0.61,P均<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蛋白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和S-100蛋白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36例脑梗死忠者急性期,恢复期和30例对照组的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栓测,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不同视经功能有缺损程度时的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Speannan 法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怀期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同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GF与S-100β蛋白可作为预测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二者相结合进行评价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5.
周晶 《中原医刊》2011,(2):45-46,4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CRP、IL-6和IL-8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血清IL-18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性(r=0.819,P<0.001).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清IL-18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性(r=0.847,P<0.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血清IL-18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SE、IL-6和IL-8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NSE、IL-6和IL-8水平组间逐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清NSE、IL-6和IL-8水平组间逐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NSE、IL-6和IL-8水平可能是早期判断梗死病灶大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和7 d血清IL-1β、IL-6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在发病后1、3和7 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越大,则血清IL-1β、IL-6水平越高,其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0.01),但中度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23例为观察组,依据梗死面积又分为大、中、小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6、IL-8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P<0.05);其中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可能是早期判断梗死病灶大小的重要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组.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针剂30mg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7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于入院6h内和入院后第2、3、4、5、6天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第2~6天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升高.依达拉奉能降低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从而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颢  王文田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4):1145-1146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S-100B蛋白与尿激酶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uPA)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30例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浆S-100B和uPA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蛋白、uPA含量在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S-100B和uPA含量与脑梗死程度均呈正相关(P<0.001);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和uPA对于判断脑梗死范围大小、病情变化及预后神经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浓度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组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增高.NSE和S-100B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浓度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随机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 d进行NSE、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4、30 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4、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发病后3、7、14 d血清NSE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7、14 d S-100蛋白含量降低(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含量 ,并与 3 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恢复期两种细胞因子有下降的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结论 :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IL 6和TNF 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IL 6和TNF α的测定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80例对照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及比较;应用CT测定出血体积并于发病1个月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10天较其他时间明显下降,仍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其浓度与出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且S-100B蛋白含量随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S-100B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早期敏感的检测指标,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将S-100B蛋白测定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和估计预后的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沈晓明  马丹  王兴山 《华夏医学》2002,15(2):141-14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d,3d,7d的血清IL-6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在1,3d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1天达高峰,而第7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L-6升高的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结果:IL-6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在影响像学这前用来预报脑部损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三台县人民医院100例发病72 h 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10 mg/d 口服,连用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 检测两组患者血清 IL-6水平,并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14 d 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 IL-6降低不明显(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 IL-6水平,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吴松笛  韩仰东  夏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08-1310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3、5、14天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测定,评价其与脑梗死灶体积、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发病第1、3、5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在第3天达峰值,在第14天下降至与正常对照组相同水平;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梗死灶体积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测定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