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调查0~3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体质类型,以发现其体质规律,为早期DR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某市多个社区300例早期DR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标准计算各体质分型积分,判定体质类型.结果 中医体质分布由高到低分别为阴虚质(73例)、痰湿质(63例)、阳虚质(53例)、瘀血质(37例)、气虚质(34例)、湿热质(30例)、气郁质(17例)、平和质(1例)和特禀质(0例);阴虚质、痰湿质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DR中医体质主要为阴虚型和痰湿型.  相似文献   

2.
41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与中医体质特征的关系。方法按王琦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方法将慢性肾脏病分类并统计其临床表现在各类型体质中的分布。结果发现41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各型体质分布差异较大,其中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比例最高,分别占25.60%、22.70%和16.90%。结论气虚质与蛋白尿合并血尿密切相关;阴虚质与镜下血尿或蛋白尿有关;阳虚质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有关。上述各种指标的变化均会加重慢性肾脏病的病情及症状,提示上述三种体质可能对慢性肾脏病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某种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我部分社区高血压患者共619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体质辨识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高血压患者体质进行比较,并对不同性别、体重指数及血压控制达标与否等因素与体质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高血压患者异常体质461例(74.72%)显著高于平和体质156例(25.28%),异常体质中以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为主。(2)高血压患者男性痰湿质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高于男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者与未达标者在不同中医体质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病理体质特点是以痰湿质为主,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阳虚质与痰湿质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特征,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干预的预后影响。方法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照组按照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体质辨识后的体质类型进行中医干预治疗。观察200例冠心病患者的体质类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使用量,患者心绞痛复发、再住院及需要支架介入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均非平和质,其中痰湿质占比最高,其次为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前四种体质患者占总数的75.5%(151/2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使用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2.0%、再住院率10.0%、需要支架介入治疗率1.0%均低于对照组的9.0%、22.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体质类型以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居多,中医体质辨识和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临床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0例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体质类型调查,从中找出这些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其发生高血压的关系。结果:2000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居多。女性患者阳虚质、血瘀质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而男性患者痰湿质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中医体质分型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发病密切相关。结论:中医体质研究对于预防和改善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状况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福州地区健康人群中男性与女性体质差异,为该地区的中医治未病以及健康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招募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志愿者使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志愿者进行体质分类。结果男性和女性中医体质在阳虚质、气虚质频数分布差异明显,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频数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福州地区的健康人群中,男性与女性体质分布存在着一定差异,故在临床上需要把握男女体质的差异特点从而预防与诊疗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索护生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以及不同体质对护理技能成绩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中医体质学的内容,开展中医体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使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2011级200名大专护生。结果护生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分析,平和质占43%;8种偏颇体质占57%,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是:气虚质16%、阳虚质15%、阴虚质11%。平和质和偏颇体质的护生护理技能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生中医体质类型对护理操作技能成绩影响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纳入临床观察研究的84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按照小儿中医体质分类标准进行临床分类。结果属于肺热阳盛质28例,占33.33%;阴虚燥红质24例,占28.57%;湿热腻滞质22例,占26.24%;气虚倦怠质8例,占9.52%;属于阳虚迟冷质2例,仅占2.34%;平和正常质0例。结论肺热阳盛质、阴虚燥红质、湿热腻滞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和平和正常质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呈递减趋势,且与临床症状出现的次数成正相关性,说明临床体质特征可以作为辨质调治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的病理体质展开分析,为临床施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随机选择某院110例确诊慢性葡萄膜炎患者,同期选择50例健康人进行参照,结合中医思想从体质展开病理分析。结果: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将患者的体质类型分为和平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不同体质的患者均与健康人群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痰湿质以及湿热质可能是造成前葡萄膜炎的主要因素,而VKH以及白塞氏的相关因素主要是阴虚病理体质,除此外,造成VKH以及白塞氏与气虚质和湿热质有较大的关系。结论:结合病理体质分析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不同体质的患者所产生的葡萄膜炎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黄芸 《上海医药》2015,(2):27-29
目的: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从2013-2014年长风社区健康体检居民6 638例中,抽取老年高脂血症患者638例作为观察组,无血脂异常4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湿质(25.86%)、平和质(10.34%)、阳虚质(9.71%)、阴虚质(5.33%)4种体质类型与对照组(分别为11.19%、18.74%、16.52%、13.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与高脂血症相关。结论: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辨识中的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12-15
目的探讨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与中医体质类型间的关系。方法从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中筛选出91例POP患者和109例骨密度正常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医体质分析发现,POP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依次为阳虚质、阴虚质和血瘀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阳虚质、阴虚质和血瘀质为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瘀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最大。结论中医体质类型与POP之间有相关性,可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索从根本上降低干部保健人群PO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福州地区围绝经期失眠女性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分析中医体质对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影响,为福州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00位符合要求的围绝经期失眠女性为观察组,300名围绝经期无失眠症状女性为对照组,调查分析她们在中医各体质分型比例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的比例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州地区围绝经期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女性更容易失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讨儿童体质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过敏性紫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取70例普通正常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横断面对其体质进行研究并根据相关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对照组儿童中,体质以均衡质为主(50.00%),其次是偏气虚质(21.43%)、偏阴虚质(18.57%)、偏阳虚质(5.71%)以及偏痰湿质(4.29%);观察组儿童中,体质以偏阴虚质为主(47.14%),其次是均衡质(27.15%)、偏气虚质(18.57%)以及偏痰湿质(7.14%),两组儿童在均衡质、偏阴虚质方面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类型相比,偏阴虚质以及偏气虚质儿童患过敏性紫癜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高尿酸血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找出血尿酸升高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排序及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研究发现,性别、ALT、BMI均是血尿酸升高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名血尿酸升高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由高到低前五排列:平和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燥热质。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纳入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具有差异性,20~49岁平和质占比居多、50~64岁湿热质及痰湿质占比居多、≥65岁湿热质、阴虚质占比居多;不同性别纳入人群女性瘀血质占比居多、男性燥热质占比居多。结论 性别、ALT、BMI均为血尿酸升高的影响因素;血尿酸升高人群最常见中医体质为平和质、湿热质和痰湿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类型的高血糖患者与中医经络健康检测仪(TDS)检测数据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7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人群中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同时对患者进行TDS经络值测定,分析体质类型与TDS经络值间的关系。结果367例糖尿病患者中,其中平和体质占25.9%,气虚体质占25.3%,阳虚体质占14.2%,阴虚体质占8.4%,痰湿体质占7.4%,气郁体质占7.1%,湿热体质占6.5%,瘀血体质占2.7%,特禀体质占2.5%。阳虚体质肝经、心经经络值显著低于平和体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阳虚、气虚及阴虚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心经与肝经体质者与平和体质患者TDS经络值相差较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过敏性)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及相关规律。方法按照小儿临床体质的分类标准对纳入临床观察的湿疹、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共354例样本进行临床体质分类研究。结果患湿疹和荨麻疹的小儿分别有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5类临床体质,丘疹性荨麻疹有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4种临床体质类型。3种疾病小儿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均以肺热阳盛质、湿热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所占研究总数的比例分布由高到低呈递减趋势;3种疾病小儿临床体质类型的排序均有相同规律。结论该项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掌握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发生、变化与预后转归的临床规律,对研究制定异病同质同治、辨质论食调养的综合方案、以达"已病防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项颖  白桂春  吴黎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913-1914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前期是其可逆状态.现代中医研究认为体质是人整体特性的综合反映,在生理上表现为功能、代谢等个体差异,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转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1].近年来公认的中医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特禀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九种[2].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婉丽  胡节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02-2603
目的:从生理和生化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标准进行分类,并做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心电图和生化等指标测定。结果:阴虚质、痰湿质和血瘀质分别占2型糖尿病的38.6%、46.3%、15.1%;血瘀质和阴虚质的空腹血糖、血脂均较痰湿质高,血肌酐水平血瘀质组最高,心电图的异常率血瘀质明显高于阴虚质和痰湿质组。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痰湿质和阴虚质是两大基本类型,痰湿质患者多属于肥胖型,血瘀质预后可能要比其他体质的患者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分型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市社区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34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体质分型研究,对9种体质类型的患者进行血脂水平分析,以此来了解中医体质分型与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阴虚质的患者TC明显较其他类型中医体质患者高,对比P0.05,气郁质的TC显著低于其他中医体质类型,对比P0.05,阳虚质和阴虚质的TG及LDL-C显著高于其他中医体质类型,对比P0.05,气郁质的LDL-C显著低于其他中医体质类型,对比P0.05。结论: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的高低与中医体质分型有密切的联系,常可以用于高脂血症中医辨证的相关指标之一,值得在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62-65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的体质特征。方法 2013年5~6月,随机整群抽取淮安市1200名中职女生进行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相关性的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7.0进行χ2检验统计处理。结果 (1)平和质与偏颇质在原发性痛经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平和质和偏颇质原发性痛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偏颇质是淮安地区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易感体质。(3)偏颇质中各类型体质原发性痛经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列:痰湿质(83.33%)血瘀质(81.82%)湿热质(81.25%)阳虚质(79.31%)气郁质(75%)阴虚质(72.73%)气虚质(61.54%)特禀质(57.43%)。结论原发性痛经有好发的中医体质类型,体质调摄可以对原发性痛经早期干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