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之一, 吞咽困难是该术式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 对患者康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围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重视, 为高危人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0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颈椎外伤伴脊髓损伤者术后感觉障碍平面下降,植骨块无塌陷、脱出,金属内植物无移位。术后并发喉上神经牵拉伤1例、喉返神经牵拉伤致声音嘶哑4例、颈部切口血肿1例、脊髓损害加重1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4例,经积极处理,效果满意。随访1~6年,无钛板移动、植骨块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手术风险高,护理人员通过全面掌握骨科大手术相关知识及精心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2例颈椎病患者从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术后病情观察、体位、呼吸道、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42例患者术后X片示钛网、钢板、螺钉位置均良好,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加强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长节段和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85例和B组85例,分别给予颈椎前路长节段和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度数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度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融合节段Cobb角度数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颈椎前路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操作简便,术中创伤小,且术后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维持效果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9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收治的9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9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均达到植骨融合.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术后疗效满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观察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明显比术前高,且患者JOA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增加,观察组JOA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JOA评分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前后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 12例手术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骨性融合达到100%.结论对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应重点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的颈椎稳定性、各项生命指标的观察、监测与处理,呼吸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前后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 12例手术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骨性融合达到100%。结论 对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应重点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的颈椎稳定性、各项生命指标的观察、监测与处理,呼吸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对36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植骨内固定术,术前重视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体位、饮食、并发症护理等.结果36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认为做好颈椎前路植骨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先进行后路手术复位,再行前路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JOA骨髓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JOA骨髓评分为14.03±3.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5±2.67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前后路手术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膝骨关节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脊柱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改良椎管成形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期后路改良椎管成形加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术,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37例患者均未出现重大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15.1±2.3)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效果优64%,良23%,有效13%,平均改善率为79%。结论:在一期后路改良椎管成形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术前后采取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地保证手术疗效,防止重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窒息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136例资料完整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3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X线检查示术后3个月植骨区部分骨性融合;4~5月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生理曲度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血管损伤,无钢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脱出和颈椎假关节形成。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窒息是手术后发生的危急并发症,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有效处理,否则可出现严重后果,做好预防及护理是减少其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为更好地完成医疗干预中的护理配合,创造颈椎外伤患者术后良好的康复条件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9例患者的护理工作,归纳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者均未发生内置物并发症,植骨处获得牢固骨性融合.除6例截瘫患者无恢复,23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认真观察病情,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帮助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时机和方法,是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并给予完善的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和神经损伤并发症,加强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重视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MCSM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32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30例)采用常规颈前路减压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12个月时JOA评分和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两组JO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且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62.7%±3.4%)明显高于对照组(51.8%±2.7%)(P0.05);且治疗组术后优良率(78.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5)。结论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MCSM可充分减压,提高颈椎部位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MCSM的有效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不同手术方法,以提高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3年来行颈前路及后路手术的32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43例;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111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75例。采用JOA评分,分析患者术后改善率。【结果】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改善率分别为81.4%,83.3%,77.2%。【结论】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改善率。  相似文献   

17.
细节管理在颈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颈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例颈椎骨折患者应用细节管理,对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做好健育康教育及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 颈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围手术期中,关注护理细节,运用细节管理,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细节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42例颈椎病和颈椎骨折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避免颈椎骨折脱位加重脊髓损伤,做好牵引的护理,加强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以及卧位进食训练;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护理、伤口引流管的管理及呼吸道护理,进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做好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并给予完善的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和神经损伤并发症,加强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重视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庄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17-7517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病例,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03-03-2010-12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进行规范的总结与分析。结果 21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术前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细致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