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放射治疗中的副反应的发生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重大影响。三维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凭借其靶区高剂量区的三维适形的优势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方式。尤其是针对宫颈癌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副反应、直肠膀胱损伤、以及照射靶区精度的影响,调强放疗相较于传统放疗模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因其解剖学结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治疗手段以放射治疗为首选。调强放疗[1](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1种精确的放疗技术,在提高肿瘤靶区剂量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徐晨阳  刘桂云  江蓉 《肿瘤学杂志》2018,24(10):1002-1007
摘 要:随着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等放疗新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广泛。全文综述新型放疗技术—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在全身各系统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优势、缺点及相关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张江洲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4):433-434,440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指在三维适形照射的基础上对照射野截面内诸点输出剂量进行调整,经过旋转照射使射线剂量在体内空间分布与病变一致,形成高剂量区。调强放射治疗作为1种新的放疗技术具有靶区高剂量三维适形的优点。剂量学已表明和三维适形治疗胃癌相比,调强放疗具有可行性和治疗获益,临床中调强放疗治疗胃癌的经验证实了此剂量学分析,一系列报道指出了调强放疗对正常组织毒性更低。全世界范围内,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  相似文献   

5.
李俨  孔令玲 《癌症进展》2015,(5):471-475
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使宫颈癌的治疗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IMRT可改善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关系,降低不良反应,但仍存在不少潜在问题。如何推动IMRT的优化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另外,IMRT和腔内治疗的结合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0引言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上世纪90年代调强放疗(IMRT)的出现彻底革新了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不同,IMRT具有高度适形的剂量分布及陡直的剂量梯度,靶区剂量及治疗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这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如果肿瘤组织和高危区没有被包含在靶区内,有可能造成靶区漏照[1-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同时加量调强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3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设定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淋巴结靶区,给予69Gy(2.3×30次);PT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4Gy(1.8×30次)的剂量,设计等角度5野调强计划.结果:5野调强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患者可在6周内完成治疗计划,所有患者完成了放疗,治疗后3个月复查CT,病灶达CR(complete response)占66.7%(36/54),PR(partial response)占 33.3%(18/54),总有效率(CR+PR)达到100.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患者进行同时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优势明显,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可耐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的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辉  李晔雄 《癌症进展》2005,3(5):449-460,493
适形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能够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改善前列腺癌的无生化失败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调强适形技术可使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三维形状的适合度大大提高,显著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照射体积,在照射剂量提高的同时并未增加直肠和膀胱的毒性反应.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的治疗体位宜选择仰卧位.临床靶区需要包括整个前列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靶区还需要包括精囊和盆腔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腮腺癌术后不同放疗计划剂量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腮腺癌靶区位于头部的一侧,形状凹形,用何种照射方法可以更有效的使靶区剂量均匀及保护危及的器官,是目前讨论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比较采用二维常规、三维适形、正向和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对腮腺癌术后靶区进行放疗计划设计,重点分析比较调强技术在保护正常器官和改善靶区适形度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比较5种腮腺癌术后靶区照射技术,包括二野对穿照射(2F-2D)、二维电子线+X线混合照射(X+E)、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正向多子野调强放疗(multi-segment radiotherapy,MSRT)照射.随机选择8例腮腺癌术后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上述5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60 Gy,2 Gy/次,共30次.分别比较这5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器官受照剂量,同时比较2种调强技术放疗计划时间和实施治疗时间.结果:在靶区覆盖方面,3DCRT的V_(95%)和适形指数(CI)(97.5%和0.78)明显优于二维照射(77.9%和0.45)(P<0.01),但劣于IMRT(99.1%和0.85)和MSRT(99.7%和0.81)(P<0.01);两调强技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MSRT的实施时间(平均治疗时间5 min)明显短于IMRT(平均治疗时间15 min).在正常器官保护方面,脑干、脊髓和对侧腮腺的受照剂量,IMRT(19.4、28.1和8.5 Gy)和MSRT(17.0、28.O和0.8 Gy)优于3DCRT(25.4、37.7和1.8 Gy)更优于二维(51.7、58.8和54.6 Gy),但同侧中耳、眼球、眼晶体和下颌骨的受照剂量5种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3DCRT、MSRT和IMRT技术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正常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二维照射技术,而调强计划(包括IMRT和MSRT)优于3DCRT计划,但MSRT在靶区覆盖、正常器官的保护上与IMR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计划的执行效率优于IMRT技术.  相似文献   

10.
调强适形放疗(IMRT)是一种新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肿瘤中运用IMRT,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靶区,增加肿瘤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