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探讨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7例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的表达。结果:87例子宫内膜癌中MLH1、MSH2、PMS2和MSH6四种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2.6%(11/87)、2.3%(2/87)、16.1%(14/87)、6.9%(6/87),总的蛋白缺失率为31.0%(27/87)。MMR蛋白在不同年龄段的表达缺失率依次为:≤30岁为0%(0/2)、31-40岁为43.8%(7/16)、41-50岁为44.4%(12/27)、>50岁为19.0%(8/42)。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MR蛋白缺失率为36.9%,其中高级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8.3%;II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13.6%。MMR蛋白在黏膜内癌、浅肌层浸润癌及深肌层浸润癌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4.3%(3/21)、29.6%(16/54)、66.7%(8/12),10例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有6例存在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MMR蛋白在低年龄段、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表达缺失率高,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常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探讨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7例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的表达。结果:87例子宫内膜癌中MLH1、MSH2、PMS2和MSH6四种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2.6%(11/87)、2.3%(2/87)、16.1%(14/87)、6.9%(6/87),总的蛋白缺失率为31.0%(27/87)。MMR蛋白在不同年龄段的表达缺失率依次为:≤30岁为0%(0/2)、31-40岁为43.8%(7/16)、41-50岁为44.4%(12/27)、>50岁为19.0%(8/42)。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MR蛋白缺失率为36.9%,其中高级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8.3%;II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13.6%。MMR蛋白在黏膜内癌、浅肌层浸润癌及深肌层浸润癌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4.3%(3/21)、29.6%(16/54)、66.7%(8/12),10例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有6例存在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MMR蛋白在低年龄段、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表达缺失率高,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常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特异性相关结合蛋白1(HAX1)和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UALCAN数据库及qRT-PCR分析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AX1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AX1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HAX1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利用GEPIA数据库对HAX1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基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AX1 mRNA和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高表达;HAX1阳性表达和突变型p53的表达中度正相关(χ2=36.468,r=0.551,P<0.05),且均与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血CEA水平以及Ki-67的表达密切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总生存率呈负相关;HAX1阳性表达(P=0.008)、突变型p53表达(P=0.022)、淋巴结有转移(P=0.003)、FIGO高分期(P<0.001)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法(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基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AX1与TP53、MKI67、BAX、CCNE1、POLE1、MSH2、MSN6及PMS2的表达相关。结论:HAX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突变型p53表达正相关,两者表达模式可综合评估该肿瘤的恶性程度、进展情况及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子宫内膜癌的术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摘要] Lynch 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于几种DNA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MLH1、MSH2、MSH6、PMS2)中的一种出现种系突变,或由于EPCAM基因缺失导致MSH2 表达丢失引起。LS是遗传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最常见的原因,其特征为患CRC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风险显著增加,且存在发生其他几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对于LS 的诊断,目前几种临床病理学标准(如阿姆斯特丹标准等)已被用于识别存在Lynch 综合征风险的个体。然而,这些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限,仍有赖于临床医生对LS的警惕并关注其家族史。伴有MMR基因变异的LS相关肿瘤通常具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特征,由于移码突变新抗原的存在,可以激发强大而持久的免疫反应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所以对于LS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会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由于LS是一种基因遗传病,与DNA错配修复缺陷具有独特关系,对其的充分理解对相关肿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ras基因p2 1蛋白在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了66例子宫内膜癌及 2 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中p2 1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p2 1蛋白阳性过表达率均为 5 3 0 3 % (3 5 /66) ,与子宫内膜增殖组有明显差异 ,其过表达与组织分级呈正相关 ,而与肿瘤浸润、转移无关。结论 p2 1蛋白过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分化差的重要指标 ,并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了,有关基因改变致癌的研究日趋增多,许多研究表明抑癌基因PTEN是子宫内膜癌变的早期事件。PTEN基因突变检测可望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一种分子标记物以及临床判断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PTEN基因还有作为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本文就PTEN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相关的子宫内膜癌有着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手段。对新发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的方法检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情况,可以有效地筛查LS相关的癌症患者。本研究探讨MMR蛋白(MLH1、MSH2、MSH6及PMS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共51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连续性病例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8 ~ 81(57.73±8.41)岁。采用IHC染色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标本进行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并且分析MMR蛋白表达缺失情况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只要有一种MMR蛋白表达缺失即判定为MMR蛋白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蛋白全部阳性则判定为MMR表达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结果:51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有138例(26.8%)发生MMR蛋白表达缺失,MLH1、PMS2、MSH2及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是16.3%(84/515)、19.0%(98/515)、5.4%(28/515)、8.0%(41/515)。MMR蛋白的缺失以MLH1和PMS2联合表达缺失(60.9%,84/138)为主;其次为MSH2和MSH6联合表达缺失(18.8%,26/138);MSH2、MSH6和PMS2联合表达缺失有2例(1.4%,2/138);PMS2、MSH2和MSH6蛋白单独表达缺失比例分别为8.0%(11/138)、1.4%(2/138)、10.1%(14/138)。对27例MLH1蛋白表达缺失标本进行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85.2%(23/27)。51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发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转移、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p53异常表达、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及肿瘤伴瘤周淋巴细胞有相关性,而与是否累及子宫下段无关。与pMMR的患者相比,dMMR的患者发病年龄更小,FIGO临床分期多为Ⅲ ~ Ⅳ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多为低分化,肿瘤多无肌层浸润,肿瘤多出现脉管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增多,且肿瘤伴瘤周淋巴细胞更显著,MSH6蛋白缺失患者多无p53异常表达。结论:dMMR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MR蛋白表达情况,并对MLH1表达缺失的标本进行基因甲基化检测,能初步筛查LS患者,对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 ⅡI类肌节同源盒基因2(muscle segment homeobox 2,MS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初步探索 MSX2 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Real-Time PCR 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 MSX2 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使用 CCK8 实验、细胞划痕实验 、Transwell 实验验证 MSX2 基因的表达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结果;MSX2 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旱现高表达,肿瘤分级越低,FIGO 分期越早,MSX2 表达越高.高表达 MSX2 的患者预后更好。MSX2 基因的高表达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结论∶MSX2 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了抑制肿瘤进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PTEN和c-erbB-2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占妇科肿瘤的20%~30%,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技术的发展,基因的检测已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筛查高危人群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又名同源磷酸酶一张力蛋白基,是目前已知的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PTEN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在临床分期早、组织分化程度高以及肌层浸润浅等生物学行为较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而原癌基因c—erbB-2[又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2,HER-2)]高表达的肿瘤侵袭性更强,病程进展快,最终生存期明显缩短,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 ⅡI类肌节同源盒基因2(muscle segment homeobox 2,MS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初步探索 MSX2 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Real-Time PCR 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 MSX2 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使用 CCK8 实验、细胞划痕实验 、Transwell 实验验证 MSX2 基因的表达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结果;MSX2 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旱现高表达,肿瘤分级越低,FIGO 分期越早,MSX2 表达越高.高表达 MSX2 的患者预后更好。MSX2 基因的高表达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结论∶MSX2 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了抑制肿瘤进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