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灸联合砭石穴位按摩对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60例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160例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分为4组, 对照组(n=40)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 按摩组(n=40)给予砭石穴位按摩治疗, 脐灸组(n=40)给予艾绒隔姜灸脐周治疗, 按摩脐灸组(n=40)给予砭石穴位按摩联合艾绒隔姜灸脐周治疗, 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的变化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 按摩脐灸组临床总有效率最高, 便秘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PAC-QOL评分均最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砭石穴位按摩、脐灸均可以改善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二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降低复发率,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在腹泻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70例腹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目的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研究组(n=35).对照组给予隔姜灸治疗,研究组给予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腹痛、腹泻次数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病人68.5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腹泻次数、腹痛情况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提升病人的治疗有效率,降低病人腹泻次数,缓解病人腹痛情况,改善病人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隔姜灸联合穴位埋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暴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咽科病房的气滞血瘀型暴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穴位隔姜灸及埋针干预,干预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伴发症发生情况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听力阈值均有所减低,且观察组患者听力阈值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30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率为87%,优于对照组26例失眠患者的54%(P=0.007).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耳鸣、耳闷、眩晕等伴发症均较之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姜灸联合穴位埋针的中医护理技术有助于提高气滞血瘀型暴聋患者的听力,有利于改善耳聋、耳鸣、眩晕等伴发症状及患者睡眠质量,对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隔姜灸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隔姜灸疗法,对照组口服宫瘤清胶囊,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为8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隔姜灸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5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耳穴压豆配合隔姜灸与药物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配合隔姜灸心俞穴,对照组每晚睡前30min口服艾司唑仑,治疗2周后,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压豆配合隔姜灸心俞穴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效果显著,有效改善睡眠障碍症状优于药物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隔姜灸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科收治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疗法,治疗组给予隔姜灸结合氨溴索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有效率达到61.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隔姜灸结合氨溴索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26-3828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接受哮喘缓解期治疗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基础疗法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基础疗法上于三伏天加用自制咳喘平巴布贴穴位贴敷,同时辅以艾灸,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哮喘症状和肺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试验组患者哮喘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咳喘平巴布贴穴位贴敷法可明显改善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法方便简洁、价廉效高,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在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中应用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科接收的82例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行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和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隔姜灸。比较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四肢倦怠、脘腹痞满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可有效缓解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中医症状及疼痛症状,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隔姜灸神阙穴治疗骨科术后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骨科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隔姜灸组和对照组各27例。隔姜灸组采用脐部神阙穴上盖姜片,点燃艾柱施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诱导排尿的方法。观察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30 min、60 min、120min、6h自行排尿情况。结果:隔姜灸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30 min、60 min、120 min、6h自行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神阙穴可以治疗骨科术后急性尿潴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隔姜灸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法,如听流水声、热敷及按摩等.观察2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有效率.结果采用隔姜灸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法总有效率为98%,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法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隔姜灸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法对治疗产后尿潴留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姜灸对暴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6月的暴聋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加隔姜灸疗法,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听力提高程度、耳鸣及眩晕等伴随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听力提高程度、耳鸣及眩晕等伴随症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聋患者应用隔姜灸疗法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听力程度,改善其耳鸣及眩晕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经颅磁刺激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使用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估各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结合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1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精油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2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穴位按摩,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3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3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1明显下降(t=13.693,P0.001),观察组2(t=9.776,P0.001)及对照组(t=3.215,P=0.003)也有一定下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干预前及干预后3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比较,3组干预后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精油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生姜汁含服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60例骨科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进行骨科术后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姜汁含服配合内关、足三里的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联合生姜汁含服可以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促进进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技术治疗老年病人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41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2例,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灸中极、气海、关元穴,并且施行下肢穴位按摩及情志调护,对照组采用传统诱导排尿方法。结果:两组疗效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隔姜灸配合情志调护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病人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7.
张薇  黄芬  陈娇婷 《当代护士》2021,28(8):89-91
目的 探讨养肝八段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寻求中医适宜特色护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照《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每日1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每日练习养肝八段锦1次,连续干预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第8周HAMA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呈递减趋势,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中医临床症候疗效比较中,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肝八段锦联合穴位按摩可疏肝解郁、健脾和中,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CHB患者的焦虑症状,可作为CHB患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拔罐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选择120例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试验组患者先行拔罐疗法,结束后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WBC和CRP实验室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WBC和CRP实验室指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拔罐可有效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按摩,结合止吐药对患者化疗后呕吐的疗效.方法 选择肿瘤化疗患者11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治疗组(n=60).两组化疗期间均使用格雷司琼葡萄糖3 mg静脉注射,治疗组化疗前2h进行按摩和穴位敷贴内关(双)、足三里(双)、中脘,每天按摩3次,每天更换敷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经过护理干预,有效率治疗组为78.3%,对照组为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1,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按摩有利于降低化疗患者的消化道反应,改善患者的呕吐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隔姜灸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隔姜灸选穴关元、气海、中极穴。两组疗程均为12天。结果:根据中医癃闭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