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308例眼眶肿瘤,年龄6天~81岁。良性肿瘤189例,占61.36%,其中前三位为血管瘤59例,神经源性肿瘤47例,炎性假瘤29例;恶性肿瘤119例,占38.64%,前三位为恶性淋巴瘤(包括泪腺3例)25例,泪腺恶性肿瘤23例,横纹肌肉瘤14例。眼眶继发性肿瘤37例,占12.04%。眶内肿瘤类型达38种。  相似文献   

2.
308例眼眶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308例眼眶肿瘤,年龄6天~81岁,良性肿瘤189例,占61.36%其中前三位为血管瘤59例,神经源性肿瘤47例,炎性假瘤29例,恶性肿瘤119例,占38.64%,前三位为恶性淋巴瘤(包括泪腺3例)25例,泪腺恶性肿瘤23例,横纹肌肉瘤14例,眼眶继发性肿瘤37例,占12.04%,眶内肿瘤类型达38种。  相似文献   

3.
997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孙宏霞  肖利华  朱惠 《眼科》2005,14(6):369-372
目的探讨眼眶占位性病变组织病理学分类及分布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997例眼眶肿瘤手术患者。方法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病理结果。主要指标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良性肿瘤800例,其中前10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169例(21.13%),炎性假瘤98例(12.25%),静脉性血管瘤73例(9.13%),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65例(8.13%1,脑膜瘤63例(7.88%),泪腺多形性腺瘤55例(6.88%1,神经鞘瘤46例(5.75%1,脉管瘤34例(4.25%1,神经纤维瘤25例(3.13%),静脉曲张22例(2.75%)。恶性肿瘤197例,其中前5位依次为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48例(24.37%),非霍奇金淋巴瘤47例(23.86%),继发性肿瘤29例(14.72%),横纹肌肉瘤18例(9.14%),绿色瘤12例(6.09%)。结论眼眶占位病变种类繁多,良性肿瘤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中以泪腺上皮性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1997/2007伊朗亚兹德地区的200例眼及附属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确定肿瘤的人群分布及肿瘤位置。方法:回顾观察性病例报道。我们回顾1997/2007医院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眼眶肿瘤的病例,分析200例连续病例的年龄分布、病理学、肿瘤来源及肿瘤位置。结果:患者200例(男111例,女89例),其中110例(55.0%)为良性肿瘤,86例(43.0%)为恶性,4例(2.0%)为转移性肿瘤。119例(59.5%)为眼睑肿瘤,21例(10.5%)为眼眶,60例(30.0%)位于眼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基底细胞癌(BCC)(25.5%)、鳞状细胞癌(SCC)(6.0%)及黑素瘤(5.5%)。各种类型的痣(15.0%)、皮样囊肿(5.5%)、血管瘤(5.0%)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20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18岁以上及18岁以下。18岁以下患者中,最常见的是良性肿瘤(90.1%),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分别占8.4%和1.5%。然而,18岁以上患者,常见的是恶性肿瘤(51.1%),良性肿瘤占47.1%,转移性肿瘤占1.8%。结论:眼眶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与患者的年龄及肿瘤在眼及附属器的位置有关。在进行活检及肿瘤切除术之前,患者的发病年龄和肿瘤位置可成为我们制定治疗方案的前提,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眼眶肿瘤63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眶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63例(63只眼)眼眶肿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行单纯手术摘除,恶性肿瘤行手术加术后化疗和/或放疗。结论良性眼眶肿瘤中,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对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应采用综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眶内肿瘤手术74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眼眶肿瘤影象学检查及手术径路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分析74例眼眶肿瘤的I临床特征、影象学检查、手术径路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74例(74眼)眼眶肿瘤中良性肿瘤60例,恶性肿瘤14例。良性者海绵状血管瘤占首位(26.67%)。CT检查对眼眶肿瘤的诊断优于B超,眶尖部肿瘤宜首选MRI;眼眶肿瘤术后并发症以视力下降、眼球运动受限为主。结论 就诊时间、适当的影象学检查、手术径路及术者的手术技巧均与眼眶肿瘤的手术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1921例眼眶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小葵 《眼科学报》1995,11(2):101-104
对本院收检的1921例眼眶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分类,对有代表性的肿瘤,容易误诊的肿瘤及眼眶的罕见肿瘤进行讨论。对本文包括的所有病例及病理切片进行复查,疑难及争议病例进行讨论,并采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手段加以证实。恶性肿瘤的前5位:泪腺恶性肿瘤138例(32%),泪囊恶性肿瘤112例(26%),横纹肌肉瘤65例(15%),淋巴肉瘤56例(13%),血管外皮肉瘤31例(7%),良性肿瘤前5位为:窦性血管  相似文献   

8.
3476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类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He Y  Song G  Di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7):396-398
目的:了解眼眶病组织病理学分类及分布状态。方法:对1976-2000年3476例眼眶肿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分类。结果:眼眶病病种有100余种。良性肿瘤2847例(81.90%),其中前10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515例(18.09%),静脉性血管瘤364例(12.79%),炎性假瘤347例(12.19%),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230例(8.08%),神经鞘瘤183例(6.43%),脑膜瘤150例(5.27%),泪腺混合瘤147例(5.16%),黏液囊肿141例(4.95%),静脉曲张132例(4.64%)及神经纤维瘤76例(2.67%)。恶性肿瘤629例(18.10%),其中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129例(20.51%),横纹肌肉瘤75例(11.92%),非霍奇金淋巴瘤65例(10.33%),继发性副鼻窦癌51例(8.11%),转移癌50例(7.95%),绿色瘤32例(5.09%),视网膜母细胞瘤球外蔓延26例(4.13%),脉络膜黑色素瘤球外蔓延23例(3.66%。结论:眼眶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为脉管源肿瘤及血管畸形;眼眶原发恶性肿瘤主要为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纤维硬化型炎性假瘤病理形态不同于其他类型炎性假瘤,提示其发病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儿童眼眶肿瘤58例临床分析张晓,乔治,李运,周芳我院自1975年至1994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眼眶肿瘤58例,占同期住院眼眶肿瘤患者的30.12%。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发病年龄:58例中5岁以下者35例(60.34%),6~10岁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组织学来源,为原发性眼眶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诊断眼眶占位性病变并有病理证实的患者资料。按照病理诊断进行分类,并制成图表,统计分析各类病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眼眶肿瘤共72例,血管源性肿瘤33例(45.8%),涫腺源性肿瘤16例(22.2%),炎症性肿瘤7例(9.7%),眼眶囊肿2例(2.8%),神经源性肿瘤6例(8.3%),淋巴造血系统肿瘤4例(5.6%),纤维、脂肪和间叶肿瘤3例(4.2%),其它未明确诊断的1例(1.4%)。其中良性肿瘤58例(80.6%),前三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24例(33.3%),泪腺多形性腺瘤8例(11.1%),血管瘤7例(9.7%);恶性肿瘤13例(18.1%),前三位依次为腺样囊性癌7例(9.7%),淋巴瘤2例(2.8%),恶性淋巴瘤2例(2.8%)。眼眶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多见于41-60岁,其中41-50岁中年组多达20例,占总体例数的27.78%,该年龄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海绵状血管瘤8例。结论眼眶占位性病变中血管性病变最常见,其后依次为泪腺病变和炎性假瘤,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有利于医生及时的给予正确的诊疗。  相似文献   

11.
56例鼻窦肿瘤眶侵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窦肿瘤对眼眶侵犯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鼻窦肿瘤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和手术入路。结果良性肿瘤51例,恶性肿瘤5例;单纯眼眶入路手术23例,联合耳鼻喉科手术33例,均一次性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良性肿瘤均治愈。无复发。恶性肿瘤术后经综合治疗,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囊性肿物单纯可经眼眶入路手术切除。实体性肿瘤需联合鼻窦手术入路,恶性肿瘤术后应进一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术前应用X线、B超、CT和MRI作检查,通过不同手术方法切除肿瘤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眼眶神经纤维瘤的13例中,孤立型4例(30.8%)、丛状型6例(46.2%)、弥漫型3例(23.1%)。治疗均为手术切除肿瘤并作眼睑或眼窝重建术。结论:彻底切除肿瘤及受有眶内容并作缺损眼睑及眼窝重建术是治疗该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426例眼部肿瘤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426例眼部肿瘤进行病理分析。方法:复习我院病理科1982~1997年间所检查的457例眼科病理资料,对其中的426例眼部肿瘤进行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90例(68.1%),恶性肿瘤136例(31.9%)。按发病解剖学部位分类:眼睑肿瘤272例(63.8%),角结膜肿瘤44例(10.3%),视网膜肿瘤34例(8%),眼眶肿瘤76例(17.8%)。按组织学分类,眼睑良性肿瘤前5位为色素痣83例,各种囊肿39例,基底细胞乳头状瘤34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7例,脉管瘤14例。眼睑恶性肿瘤为:基底细胞癌33例,鳞状细胞癌16例,睑板腺癌10例,恶性黑色素瘤7例。角结膜肿瘤较少。视网膜肿瘤34例,全部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眶良性肿瘤前5位为:各种上皮性囊肿17例,神经纤维瘤10例,泪腺混合瘤10例,炎性假瘤9例,血管瘤5例。眼眶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10例占首位,其余依次为泪腺混合瘤恶变4例、基底细胞癌2例,间叶组织来源的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各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学分类及分布状态。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10年1月226例眼眶肿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良性肿瘤186例(82.3%),其中前6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42例(22.6%),炎性假瘤28例(15.1%),皮样囊肿26例(13.9%),神经鞘瘤20例(10.8%),泪腺混合瘤16例(8.6%),神经纤维瘤12例(6.5%)。恶性肿瘤40例(17.7%),其中泪腺上皮恶性肿瘤11例(27.5%),横纹肌肉瘤8例(20.0%),非霍杰金淋巴瘤5例(12.5%),转移癌3例(7.5%)。结论眼眶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为脉管源肿瘤;眼眶原发恶性肿瘤主要为泪腺上皮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肿瘤的临床资料初步判断眼眶肿瘤的良恶性。方法分析23例眼眶肿瘤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术中所见的肿块特点。结果11例恶性肿瘤中9例为10岁以内的儿童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良性肿瘤平均就诊时间为21个月,恶性肿瘤平均为16.7个月;5例患眼突出度超过健眼6mm者,其中4例为恶性肿瘤;CT对眼眶肿瘤的诊断优于B超和X线;术中所见恶性肿瘤多为鱼肉样或豆腐渣样外观,易碎,不成形。结论肿瘤的良恶性与发病年龄、就诊时间、主要症状、眼球突出度及术中所见肿块特点均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眼眶肿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程度。方法 术前对眼眶肿瘤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检查、必要的穿切活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位置和性质(定位、定性诊断),与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235例经手术切除取得病理诊断结果。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51%,其中良性肿瘤为91.98%,恶性肿瘤为75%。穿切活检准确率87.5%。结论 眼眶肿瘤术前定位诊断,影像检查起决定性作用。肿瘤性质的判断需对其病史、体格检查、影像检查以及必要的穿切活组织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眼球表面肿瘤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眼球表面肿瘤116例,其中恶性肿瘤23例,占19.8%,良性肿瘤93例,占80.2%,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早期局部手术切除预后良好。良性肿瘤中色素痣占第一位,应注意与黑色素瘤鉴别,如怀疑为恶性黑色素瘤,则应及早进行活检或彻底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眼眶神经鞘瘤3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分析1985~1994年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眼眶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孤立性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对不同手术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孤立性眼眶神经鞘瘤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女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多表现为眼球突出,可伴有视力下降、眼部疼痛、眼球活动受限等。均行手术摘除肿瘤。术后视力下降8例(26.7%),不变13例(43.3%),提高9例(30.0%);早期上睑下垂8例(26.7%),眼球活动受限11例(36.7%)。术后随访1.5~10.0年,5例复发,其中1例为低度恶性,4例为良性。大部分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受限者,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应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选择最佳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9.
眼球表面肿瘤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眼球表面肿瘤116例,其中恶性肿瘤23例,占19.8%;良性肿瘤93例,占80.2%。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早期局部手术切除预后良好。良性肿瘤中色素痣占第一位,应注意与黑色素瘤鉴别,如怀疑为恶性黑色素瘤,则应及早进行活检或彻底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岳岩  魏锐利  蔡季平  李由 《眼科研究》2009,27(5):412-415
目的研究眼眶肿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在眼眶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83例眼眶恶性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165例眼眶良性肿瘤组织和6例正常眼眶组织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利用RT-PCR法对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hTERTmRNA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54例(337份)标本中,眼眶恶性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95.2%(79/83)、97.6%(81/83);3.6%(3/83)、4.8%(4/83);3%(5/165)、3.63%(6/165);6份正常眼眶组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的表达。眼眶恶性肿瘤组织与其他眼眶组织相比,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hTERTmRNA表达趋势呈一致性。结论眼眶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对眼眶肿瘤早期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