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67岁。15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腰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低分化的大汗腺腺癌,放疗后出现局部溃疡一直未愈。查体时胸部CT提示左下肺纵隔旁见5.6cm×4.8 cm不规则高密度影(图1),,边缘毛糙、不光整,呈分叶状,肿块内密度均匀,伴左胸少量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无明显增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经皮肺肿物穿刺阴性。  相似文献   

2.
病人女,50岁.无明显诱因咳嗽,有少量血丝痰2年,咳血逐渐加重伴背部疼痛.X线胸片(图1)及CT(图2)均提示左肺多发占位,考虑以肺癌或肺母细胞瘤可能性大.2006年10月全麻下经左侧第6肋后外侧切口行探查术.术中见左肺上叶中部8 cm×6 cm×5 cm肿物,下叶中部可见3 cm×2 cm ×2 cm肿物,均未突出脏层胸膜,行左肺上叶切除,下叶肿物挖除,清除肿大淋巴结.术后病人顺利恢复,10d出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6岁。体检普查胸透时发现上纵隔肿物影4天。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胸部X线片见上纵隔5cm×6cm大小肿物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胸部CT显示气管左侧纵隔内有凹向左肺野的大团块阴影,外缘光滑,密度较均匀,CT值42~78HU。前上纵隔B超于左胸第二肋间探及4.5cm×5.0cm不规则下缘界限清楚的低回声暗区,不随心脏血管搏动。临床诊断:前上纵隔肿瘤。全麻下行左胸前外侧切口开胸,术中见肿瘤位于上纵隔主动脉弓上方,与前纵隔粘连紧密,大小约为5cm×6cm×7cm,呈实质性,稍有活动,表面光滑,包膜完整,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病理检查 大体所见结节性肿物,体积为3cm×2cm×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19岁.2周前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液痰,无血丝,伴左胸持续性针刺样疼痛,无放射痛、发热.查体:左下肺呼吸音减弱,无干湿口罗音.胸部X线片示左下肺野有5 cm×5 cm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整;胸部CT示左下肺有大小为5.6 cm×4.8 cm、密度不均、边缘不整齐的肿块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痰细胞学检查阴性.2002年4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左肺下叶,质硬,约6 cm×5 cm×5 cm,侵及左主支气管、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上叶未见病变,行左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左肺下叶癌肉瘤伴左肺上中叶弥漫性转移.术后2个月死于恶性胸腔积液和肿瘤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9岁.4年前体检胸部CT发现左肺上叶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1 cm大小,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图1).考虑良性肿瘤,未予特殊治疗,随访观察.1周前再次复查CT示左肺上叶肿物较前明显增大,直径约8 cm大小,边缘不光滑,分叶,侵及肋骨及肋间肌(图2).查体仅左上肺呼吸音略低,余未.头颅CT、腹部CT及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全身骨扫描亦未见肿瘤转移征象.2011年10月行左侧开胸探查.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前段,直径约8 cm,侵及相邻壁层胸膜,行左肺上叶、受累肋骨及肋间肌组织切除术,常规清扫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56岁.刺激性干咳2个月.行CT扫描显示右侧胸壁约8.3 cm×6.2 cm类圆形肿物(图1).2008年12月行右胸壁肿物切除术.右胸壁肿物病理示间皮瘤,双相分化(图2),大小约9 cm×6 cm,肺门和第11组淋巴结均未见肿瘤转移.免疫组化:CR(+)、CK(+)、CK8/18(+)、Vim(+)、MC(局部+)、CEA(-)、TTF-1(-).术后未行放化疗.8个月后患者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行颅脑MRI示左颞顶6.4 cm ×4.7 cm肿物(图3),结合病史考虑肿瘤转移.2009年9月行左颞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转移性间皮瘤,肉瘤型(图4).  相似文献   

7.
Morgagni疝2例     
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我们治疗2例Morgagni疝. 例1 女,62岁.左腰酸胀4周,血尿1 d.查体无明显异常.X线胸部正、侧位片示右下肺野大片状阴影:CT提示右前纵隔肿物约15cm×12 cm×10 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位于心包旁,CT值为-110 Hu.腹部B超示左肾小结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9岁。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个月。查体:消瘦,左肺呼吸音减弱。胸部CT示:左肺上叶有占位性病变(图1);颅脑和腹部CT、骨核素断层扫描未见转移灶。2008年3月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肺上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瘤完全位于左肺上叶内,质硬,大小约10cm×15cm,切除左肺上叶,清扫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肺癌肉瘤(鳞癌+纤维肉瘤,图2),纵隔及肺内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3个月返院复查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9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死于肿瘤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囊实性占位8年,无痛性肉眼终末血尿3个月,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泌尿系超声检查示左肾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约7.5 cm×8.0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膀胱左侧壁肿物3.3 cm×1.9 cm,突向膀胱.腹部CT检查示左肾上极实质内可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缘不规则,8.0cm×9.0 cm大小,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增强扫描后见左肾上极团块状密度影,左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球状充盈缺损,约2.5 cm ×l.5 cm.胸部CT检查示双肺结节状密度影,最大直径约1.0 cm,考虑转移瘤.入院诊断:左肾癌、膀胱肿瘤、双肺转移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直径约3.0 cm球形肿物,基底宽,表面有陈旧性血块覆盖.  相似文献   

10.
Castleman(Castlemanps disease,CD)病又称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我们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例1男,48岁.间断咳嗽、咳痰3年,发现右肺部肿物3个月.查体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图1-1)和CT(图1-2)示右肺近肺门处圆形肿物,4 cm×4 cm大小.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隆起;活检报告为炎性组织.2009年10月全麻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物位于水平裂斜裂交界处,4 cm×4 cm×3 cm大小,有纵隔胸膜覆盖,行肿物切除.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4岁。咯血2天。胸部CT提示两上肺巨大肺大疱,两肺可疑结节影(图1)。纤维支气管镜及多次痰检无阳性发现。经对症治疗咯血好转。2010年5月行右侧剖胸探查。术中见右肺上叶巨大肺大疱,极少上叶正常组织,上叶前段肿块约1.5 cm×1.O cm×1.0 cm,快速冰冻示腺癌,遂行右上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右上肺中分化腺癌,淋巴结无转移。3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提示左肺小结节无缩小,再次左侧剖胸行左上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示左上肺中分化鳞癌,淋巴结无转移。随访7个月肿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9岁.因咳嗽1个月,发热7天就诊.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血肿瘤标志物结果正常.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一巨大肿物,大小8cm ×7cm×8cm,壁光滑(图1).胸部CT示上纵隔巨大肿物,呈分叶状,8 cm×9 cm×10 cm大小,凸向左侧胸腔,密度欠均匀,其内未见钙化,纵隔内血管受压,向右、向下移位,见图2.主支气管受压狭窄.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双侧胸腔内少量积液,心包无积液.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5岁,因"体检发现左胸腔肿物合并巨大肺大疱2周"于2011年11月21日入院.无咳嗽、咳痰、胸闷憋气、发热等症状.体格检查:左肺未闻及呼吸音,右肺呼吸音弱,无干湿性哕音.无杵状指(趾)、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血糖3.9 mmol/L.胸部CT示大疱占满左侧胸腔,左肺不张,纵隔右移,左胸腔后部偏下处有一13 cm×6 cm×5 cm大小肿物,边缘光滑,边界清楚,其内部密度不均.于2011年11月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左胸腔探查术.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46岁。因"双下肢乏力伴双眼睑下垂20 d"入院。门诊胸部CT示:(1)前纵隔肿瘤(胸腺瘤)并前纵隔淋巴结增大;(2)左肺少许纤维硬结灶,左肺下叶边缘部间质略增厚(图1、2)。术前予以溴吡斯的明60 mg口服,每天3次,肌无力症状控制良好。行左前上纵隔肿瘤切除术,肿瘤位于肺门前方,大小约7 cm×5 cm×4 cm,实性,边界清,包膜完整且包膜表面血供丰富,活动度可,完  相似文献   

15.
我科2008年7月收治1例右下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ABG,OP-CABG)和右下肺切除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间断性咳嗽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而间断咳嗽,偶尔少量血丝,门诊胸片及CT检查示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巨大软组织块影,范围约5 cm×8 cm,考虑右下肺肿瘤性病变,入院准备手术治疗。术前心电图示HR 58次/m in,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阴性;24 h心电图监测显示ST段下移伴T波低平。心内科会诊考虑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无明显病变,左前降支中段局限性偏心性70%狭窄,左回旋支近段局限性狭窄,中段节段性狭窄40%~50%;右冠无明显病变,呈右优势型,EF值=73%。完善其他准备后全麻下行OPCABG术、右下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胸部正中切口进胸,术中游离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行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升主动脉-大隐静脉-钝缘支搭桥,继而切开右侧纵隔胸膜,行右下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图1,2)。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病理报告为右下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支气管切缘残端及清扫的纵隔和肺内6组淋巴结未见癌组织,病理分期为...  相似文献   

16.
纵隔神经节母细胞瘤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女,6岁.查体发现左胸内肿物.胸部CT示:左后纵隔有实质性肿物,占据大部分左侧胸腔.手术在气管内插管、吸入和静脉复合麻醉下做侧胸切口,开胸探查见左后下纵隔肿物,大小11 cm×7 cm×3 cm,基底宽,与第6~9胸椎椎间孔紧密相连,局部肋骨、横突关节受压变形,部分肿物沿椎间孔侵入到椎管内.切除椎管内和纵隔内肿瘤.  相似文献   

17.
例1 男,69岁.进食梗噎感伴吞咽疼痛2月余.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6~32 cm食管黏膜隆起,活检报告鳞状细胞癌.胸部CT示左肺下叶后段3.0 cm×3.5cm大小的分叶状肿块,肺门、纵隔淋巴结无肿大.2000年5月,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行左肺下叶切除,再行食管癌切除主动脉弓上胃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18.
病人 男 ,6 8岁。胸闷、憋气、胸痛 6个月。胸部X线及CT示前纵隔一大小约 7cm× 5cm× 5cm肿物 ,密度较高 ,边界清 ,未见钙化灶 ,诊断为胸腺瘤。 1997年 4月手术。术中见肿物取代整个胸腺 ,包膜完整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 ,周围散在数个肿大淋巴结。行肿物切除加前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光镜下见肿物由上皮样网状细胞和非肿瘤性淋巴细胞混合组成 (图 1) ,残留胸腺小体 (图 2 ) ,瘤实质内见大量结核结节 ,以增生为主 ,纤维化明显 ,未见钙化 (图3)。淋巴结以变质为主 ,见大量干酪样坏死 (图 4 )。病理诊断 :1.上皮细胞型胸腺瘤并胸腺…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入院.既往4年前因肺癌在我院行右肺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肺腺癌(图1),后转至肿瘤科行放、化疗.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查体:左乳头凹陷,左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约3 cm×2 cm大小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左侧腋窝可扪及多枚肿大淋巴结.乳腺B超:左乳外侧不均质回声区约2.9 cm×1.4cm,内可见多个结节状改变,范围较广,无明显边界.头颅、腹部CT,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 69.2 KU/L,CA153 105.1 KU/L.术中见肿块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示浸润性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探查见左侧腋窝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2 cm×2 cm大小.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12岁.体检发现左胸包块4天入院.无咳嗽、胸痛和咯血等,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示左肺上叶有巨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性质未定.术前诊断:左肺上叶肺癌.开胸探查:肿瘤位于左肺上叶前段,约15cm×12cm×10cm,球形、分叶、质地中等,广泛侵及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瘤体大部分靠近肺门.术中行肿块穿刺及快速冰冻切片均诊断为肺癌,行左肺全切除术.病理诊断:肺乳头状类癌.术后痊愈出院.随访2.5年全身情况良好,胸部X线片示右肺肺门、纵隔等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