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脂肪肝的交互作用对绝经女性胆石症患病的影响。方法 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苗族、侗族绝经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共3 938人。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Mann - 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运用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探讨糖尿病与脂肪肝的交互作用对绝经女性胆石症患病的影响。结果 本次3 938名绝经女性中,平均年龄为59.51岁,胆石症检出率为17.01%,糖尿病检出率为9.09%,脂肪肝检出率为19.86%,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检出率为4.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OR = 1.715, 95%CI:1.325~2.220)和脂肪肝(OR = 1.438, 95%CI:1.162~1.780)均与绝经女性胆石症的患病风险有关。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与脂肪肝对绝经女性胆石症的患病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 = 1.605,95%CI:0.951~2.707),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与脂肪肝对绝经女性胆石症的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糖尿病合并脂肪肝者的患病风险高于无糖尿病且无脂肪肝者(OR = 2.905,95%CI:2.040~4.138),其相加交互作用评价指标RERI(95%CI)、AP(95%CI)和SI(95%CI)分别为1.216(0.115~2.316)、0.418(0.148~0.688)和2.760(1.043~7.3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绝经女性中,糖尿病和脂肪肝均与胆石症存在关联,二者对增加胆石症患病风险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男性居民吸烟、饮酒水平与胆石症患病的关系。方法 在广东省人群脂肪肝现况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成年男性居民,对其吸烟、饮酒水平与胆石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居民胆石症的患病率随着每天吸烟量的增加而升高(趋势χ^25.542,P=0.019),同时随着年吸烟总量的增加而不断升高(趋势χ^27.302,P=0.007),排除胆石症常见影响因素年龄和肥胖的影响后每天吸烟量以及年吸烟总量仍然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每天吸烟量OR=1.269,95%CI:1.018~1.580;吸烟总量OR=1.295,95%CI:1.020~1.646)。饮酒与胆石症的关系是少量和适量饮酒(〈40g/d)可降低男性居民的胆石症的发病,但大量饮酒(≥40g/d)反而会刺激胆石症的形成,呈现“V”形分布。排除胆石症常见影响因素年龄和肥胖的影响后,少量和适量饮酒的保护作用仍然存在(OR=0.537,95%CI:0.313~0.920)。每次饮酒量限制在20g内对胆石症的保护作用最强(OR=0.370,95CI:0.145~0.942)。每周饮酒频率不宜超过7次,饮酒年龄不宜过早,饮酒总年数不宜超过35a。结论 不吸烟、少量或适量饮酒可能对减少男性胆石症患病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肥胖、中心性肥胖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2013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中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人群开展基线调查,收集6685名队列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暴露因素、身体测量指标等信息。随访观察中位时间3.00年,记录队列人群的冠心病发病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队列总计观察人年数为19759.93人年,共有260人发生冠心病,男性101例,女性159例。队列人群总体发病率3.89%,发病密度13.16/千人年。冠心病发病率随BMI升高呈上升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6.761,P=0.009)。中心性肥胖人群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39倍(P =0.019, 95%CI: 1.06-1.82),中心性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77倍(P=0.001, 95%CI:1.26-2.49)。结论 中心性肥胖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BMI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所有调查对象共83 347名。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相关疾病患病情况等信息。并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QOL-BREF)测定其生命质量。测量体重和身高,计算BMI。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BMI分组的人群生命质量的差异;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不同性别人群BMI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结果 83 347名调查对象中,与体重正常组相比,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组的生理维度得分均较低;超重组的心理和环境维度的得分高于其他3组;社会关系维度的得分以肥胖组最高,体重过轻组得分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体重过轻男性的生理(OR=1.38,95%CI:1.12~1.70)、心理(OR=1.29,95%CI:1.08~1.54)、社会关系(OR=1.26,95%CI:1.08~1.47)和环境(OR=1.37,95%CI:1.12~1.67)4个维度的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明显增加。超重和肥胖组男性的生理(OR=0.88,95%CI:0.82~0.94;OR=0.90,95%CI:0.82~0.98)、心理(OR=0.88,95%CI:0.83~0.94;OR=0.83,95%CI:0.77~0.90)、社会关系(OR=0.89,95% CI:0.84~0.94;OR=0.78,95% CI:0.71~0.85)和环境(OR=0.85,95% CI:0.80~0.92;OR=0.79,95%CI:0.73~0.86)维度的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降低。超重组女性的社会关系(OR=0.92,95%CI:0.85~0.98)和环境维度(OR=0.91,95%CI:0.80~0.92)的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显著降低。而肥胖女性社会关系维度的危险度也显著降低(OR=0.86,95%CI:0.78~0.95)。结论 BMI分组不同的人群各个维度的生命质量不同,男性体重过轻组4个维度的生命质量均较差,男性超重和肥胖组各个维度生命质量均较好,女性超重组的社会关系和环境维度生命质量较好,女性肥胖组社会关系维度生命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年轻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评价农村居民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义乌市城郊结合区选择6个村,随机抽取18岁至40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糖检测,描述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布,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 017人,糖尿病(DM)患病率为8.75%,其中男性为8.40%,女性为9.37%。调整性别、年龄后,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家族史(OR=7.234;OR95%CI:3.729-14.033)和肥胖(OR=4.399,OR95%CI:2.701-7.164)、精神紧张(OR=2.753;OR95%CI:1.682-4.505)和肥甘饮食(OR=1.786;OR95%CI:1.043-3.058)。结论:农村年轻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成为农村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原因及预防控制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金昌队列人群胆石症的患病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队列人群制定胆石症的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以进入队列的23136人为研究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最终剔除部分研究对象(未参加B超检查者)后,共20045例,有效率为86.33%。结果胆石症的总患病率为9.87%,男性患病率8.70%,女性患病率11.88%。胆石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无论男女均在60岁以上患病率最高。胆石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60岁以上人群(OR=2.56;95%CI 1.97~3.33)、高血糖(OR=2.02;95%CI 1.61~2.55)、高甘油三酯(OR=1.64;95%CI 1.43~1.87)、高尿酸(OR=1.40;95%CI 1.19~1.66)、超重(OR=1.31;95%CI 1.02~1.69)、煤粉尘接触史(OR=1.25;95%CI 1.03~1.52)。结论女性和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是胆石症患病的高危人群,高血糖、高甘油三脂和超重是该队列人群患胆石症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中心型肥胖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依据苏州工业园区2014年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随机抽取某社区2 000名居民,选取其中健康自然绝经12个月以上的女性323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采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腰围≥85 cm诊断为中心型肥胖,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中TG、TC、HDL-C和LDL-C的水平诊断血脂异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型肥胖与血脂异常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该绝经女性人群中心型肥胖占13.6%(44/323),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9.7%(96/323),中心型肥胖组血脂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43.2%vs 27.6%,P=0.036)。腰围水平与TG及LDL-C呈正相关(TG:r=0.28,P<0.01;LDL-C:r=0.20,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型肥胖组患血脂异常的OR值为2.07(95%CI 1.04~4.13,P=0.039),其中中心型肥胖组TG升高和HDL-C降低的OR值分别为3.81(95%CI1.69~8.60,P=0.001)和3.19(95%CI 1.36~7.52,P=0.008)。结论中心型肥胖是绝经女性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妊娠结局和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检并成功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和新生儿体重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和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3 559名产妇,年龄中位数为28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OR=2.211,95%CI:1.283~3.824)和低体重新生儿(OR=74.612,95%CI:47.581~116.986)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孕前超重(OR=1.552, 95%CI:1.228~1.965)或肥胖(OR=3.273, 95%CI:1.715~6.247)、妊娠糖尿病(OR=1.528,95%CI:1.159~2.015)、子痫前期(OR=77.225,95%CI:18.651~319.759)和早产(OR=1.890,95%CI:1.318~2.712)是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孕前偏瘦(OR=0.732,95%CI:0.608~0.814)是剖宫产的保护因素;孕前超重(OR=2.236,95%CI:1.224~4.083)是产钳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前体质指数和妊娠糖尿病可增加早产和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应加强孕前体重管理和预防妊娠期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当地居民骨密度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黔东南侗族居民5792名进行问卷调查、身高、体重测量,并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密度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5322人,黔东南侗族人群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33.84%、2.76%,男性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职业的居民骨质情况检出率不同(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OR=1.746,95%CI=1.635~1.864)、男性(OR=2.213,95%CI=1.829~2.679)、初中(OR=1.395,95%CI=1.069~1.798)和高中文化(OR=1.292,95%CI=1.066~1.565)检出骨量减少的风险高,离退休(OR=0.681,95%CI=0.508~0.911)、体力劳动人员(OR=0.702,95%CI=0.595~0.828)、超重者(OR=0.782,95%CI=0.681~0.898)、戒烟者(OR=0.695,95%CI=0.494~0.977)检出骨量减少风险低;高龄(OR=1.903,95%CI=1.567~2.311)、男性(OR=8.744,95%CI=5.290~14.451)、体重过低(OR=3.046,95%CI=1.622~5.718)、体重肥胖(OR=3.285,95%CI=1.975~5.464)检出骨质疏松风险高,初中文化(OR=0.511,95%CI=0.287~0.910)骨质疏松检出风险低。结论 贵州省黔东南侗族人群的骨量减少检出率较高,年龄、BMI、性别、文化程度可能是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叶江枫  田俊  张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155-2157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之间的关系,为成人期疾病的生命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福州市5所幼儿园所有3~6岁儿童为筛查对象。以超重肥胖儿童(162人)作为病例,正常体重儿童(843人)作为对照。收集出生资料、饮食行为习惯等,分析出生体重及行为习惯与儿童期肥胖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高出生体重引起儿童期肥胖的OR值为2.099(95%CI:1.385~3.181),调整OR值为1.138(95%CI:1.030~2.003)。母亲糖尿病史及孕前高BMI均是儿童期肥胖的危险因素,调整OR值分别为2.154(95%CI:1.121~4.140)和1.067(95%CI:1.008~1.129),吃西式快餐也是肥胖的危险因素(OR=1.189,95%CI:1.005~1.407);进餐时间延长是肥胖的保护因素(OR=0.957,95%CI:0.927~0.976)。结论高出生体重、母亲糖尿病、吃西式快餐是儿童期肥胖的危险因素,适当延长进餐时间是肥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