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高空暴露的危险性,并在可控制条件下使战斗机飞行员认识高空暴露对人体的影响。这已经成为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的基础内容。传统的训练方法是使用低压舱使飞行员减压到相应高度,同时通过呼吸周围环境空气体验缺氧。试用这种方法体验缺氧,也使飞行员感受了气压变化带来的影响。近年来,也试验了其它方法来进行缺氧训练,有时是为了减少高空减压病,有时是为了避免使用大型低压舱。这些技术包括在地面或中等高度使用低氧混合气。研究人员讨论了4个国家和5个航空医学代表团的普通训练方法,旨在就高空生理训练的不同方法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000m。结果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行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结论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莺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美国空军低压舱训练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是训练安全,第二是训练效果。危险因素分析必须把不同参训群体考虑进去,因此要平衡这些原则,统一压力水平,决定训练频度。舱内陪同人员要体验全部训练内容。参训人员和陪同人员在18000m等效高度暴露前预吸100%纯氧以减低高空减压病的发病率。贴近实际对于保障训练效果很重要,通过提供防护装备并暴露到相应高度达到训练效果。高空停留的时间决定于飞行人员是否感受到危险症状和熟悉特情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 000 m. 结果 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作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 结论 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太空减压病的发病率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太空减压病同高空减压病进行比较,阐明太空减压病应由高空减压病独立出来的必要性。太空减压病与高空减压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相同,但引起发病率有不同的规律(包括影响因素等)和各自独特的特征。为了得对太空减压病有一个系统明确的认识,利于更有效地制定预防方案和建立学科,太空减压病应成为独立的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6.
高空缺氧和加压供氧是航空生理训练的重要内容。目前低压舱配备的KⅡ-18氧气调节器为非加压供氧设备,不能实施加压供氧训练,满足不了高空加压供氧生理训练的需要。用YTQ-1氧气调节器取代kⅡ-18氧气调节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该调节器的小余压接通高度为3.5km左右,影响7.5km急性缺氧训练时的肺泡氧分压,为此,我们提出调整YTQ-1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例1 32岁,歼-6飞行员,飞行时间1600h。经历过3次航空生理训练,体验了缺氧时的主观感觉。在一次高空飞行中发生了缺氧症,当时意识清醒,但记不清飞行高度。主诉缺氧时的症状为“兴奋,头发热”。马上联系起航空生理训练缺氧体验时的感觉,很快确定为高空缺氧,迅速下降到3000m的安全高度,症状得到缓解。返航后检查缺氧原因为面罩漏气。  相似文献   

8.
前言 呼吸100%氧气的预吸氧,必须在暴露于可能发生减压病(DCS)高度之前完成。虽然没有经过试验证实,但历史上把18000英尺(5486.4m)的高度(0.5工程大气压,约等于49.0 kPa)定为高空DCS的理论阈。方法未经预吸氧的男性受试者,暴露于以  相似文献   

9.
飞机座舱高空急速减压严重损害飞行人员的机体功能,致发高空减压病。为了探讨经历高空爆炸减压事件并患有高空减压病飞行人员心理功能改变的性质、范围和特点,我们对在一次训练飞行中因座舱爆炸减压发生高空减压病的  相似文献   

10.
杨代才 《民航医学》1998,8(3):33-33
1996年6月10日17时,由厦门飞往北京的8105航班737型飞机在海拔约8000m高空正常飞行时,困飞机机械故障致座舱失密,使舱内100余名乘客发生急性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症状。  相似文献   

11.
1996年6月10日,由厦门飞往北京的8105航班在海拔8000m高空飞行时,因机械故障致增压舱失密,使乘客发生急性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其中50余名乘客发生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口鼻流血等症状。经抢救小组现场检查:11名乘客鼓膜穿孔;13名乘客血压偏高,心率快;部分乘客轻度机械性擦伤。部分乘客经吸氧、镇静、降压、1%麻黄素液滴鼻、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很快得到缓解,另一部分乘客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高空减压对人体危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减压发生高度;二是减压速度。迅速减压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爆发性或急性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高空寒冷、肺损伤,其它损伤包括软组织伤、应激反应致伤等。因而采取:①机务人员飞行前严格检查飞机;②增压舱失密后机组人员及乘客尽快吸氧;③乘客系好安全带,保持镇静;④飞机紧急下降到安全高度以下;⑤就近机场迫降;⑥做好宣传自救工作;⑦组织迫降机场紧急救护等措施是减少伤亡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体力活动与高空减压病赵民体力活动(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对减压病易感性影响的问题,在航空航天医学中有重要意义,从40年代起已有较多工作报道。现对低气压暴露过程中及低气压暴露前体力活动对减压病易感性影响综述如下。低气压暴露过程研究证明,在低气压不缺氧条件...  相似文献   

13.
国外飞行人员高空生理训练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国外飞行人员高空生理训练的制度、方法以及一些新的进展,以期对我国航空医学工作者有所启示。资料来源与选择主要资料选自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著作。资料引用文献27篇,著作3部。资料综合介绍国外飞行人员高空生理训练的现状、训练内容和方法,并总结分析了低压舱高空生理训练导致的医学损伤问题及目前采取的一些解决措施。结论高空生理训练对于提高飞行人员高空应急能力,保证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低压舱训练引起的减压病等医学损伤问题不容忽视,研究制定安全、科学的低压舱训练方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空减压病是比较典型的航空病,一般在高空意外减压而致病,当飞行人员直接暴露于低压缺氧环境时,在组织、体液中溶解的氮气被离析出来,在血管内形成气泡,有可能栓塞血管,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该病在世界航空界及国内时有报道。其诊断主要依据是高空低气压暴露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现就我院收治的二起7例高空减压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5.
评价伤员能否空运后送的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力降低,会使人体发生胃肠涨气,高空减压病及体液沸腾等;飞行中由于飞机的急速上升和下降,气压的急速变化可导致肺、中耳及副鼻窦的气压性损伤;高空氧分压降低导致急性高空缺氧.战伤伤员伤情复杂,如不加选择的空运后送,部分伤员会加重伤情,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制定伤员能否空运后送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1].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从地面向高空上升时组织体液中处于饱和状态的溶解气体将变为过饱和状态;过饱和超过一定程度,即可有气泡形成,引起减压病的发生。本世纪初,Haldane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减压系数(减压前压力/减压后压力)不超过2时是安全的。故5500m(1/2大气压)一般被认为是高空减压病发病的最低高度。  相似文献   

17.
前言 高空减压病(DCS)是已知的低压舱暴露危险。其危险性随暴露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在有些研究中发现在舱内的观察员和女性发生减压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在8000m以下高度短时间停留过程中出现严重高空减压痛的情况是罕见的。本文介绍一例在模拟7500m高空停留100s时发生的Ⅱ型高空减压病病例。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本例民用商业飞行员暴露在33000英尺(10058m)高度,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可诊断为减压病(DCS)或动脉气体栓塞(AGE)。事件经过 一架大型喷气飞机执行无乘客载物飞行,发生不能增压至8000英尺(2438m)高度事故。飞行员戴氧气面罩,飞机持续上升,在18min爬升到33000英尺(10058m)高度水平飞行4min后,机长突发失能。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在布鲁克斯空军基地Armstrong实验室的计算机数据库中存放着1983年到现在的实验性低气压暴露数据,高空减压病(DCS)的漏报,有的在作战环境中被看出;有的在高空舱训练期间被怀疑。从而使这些来源所记录的DCS症状学的模式产生了偏见。A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