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手足口病的护理,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4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护理.结果40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诊断,对症治疗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1].  相似文献   

2.
小儿手足口病64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614-1615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4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64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5例,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和早期干预治疗,同时做好一般护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等工作.结果45例手足口病患儿39例治愈,4例好转出院,2例转院.结论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可减少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死率,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经治疗107例效果满意,1例出现并发症死亡。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以减少患儿重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感染科收治的4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45例患儿无出现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15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针对患儿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58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赵红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79-1380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经治疗143例效果满意,4例自动出院,1例有轻微后遗症,2例死亡,其他均无后遗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李丽娟 《吉林医学》2013,34(1):151-152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总结分析,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工作经验,促进手足口病患儿早日康复。方法:收治手足口病100例,其中较重型20例,对此次收治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经治疗100例手足口病临床治愈、死亡率为零。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观察要点及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要点,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对4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早期密切观察,及时识别肺水肿前兆,为尽早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重视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强调呼吸末正压呼吸(PEEP)的应用与护理,加强吸痰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 4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例突然发生心肺衰竭,病情变化极其迅速,于入院16h后死亡;3例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大量肺出血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不治身亡;44例住院时间为6~14d,平均7d,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密切观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识别肺水肿前兆,为尽早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辅以科学合理全面的护理,对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的治疗、护理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经验,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35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并严格进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结果 100例患儿临床治愈,35例重症患儿转上级指定医院治疗.结论 掌握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避免交叉感染,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轻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社区访视管理及居家护理指导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确诊的352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社区访视管理及居家护理指导治疗.结果 3d内治愈123例、7d内治愈228例.1例患儿发病后第3天出现高热、抽搐并发脑永肿,及时转到专科医院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轻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社区访视管理及居家护理指导,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临床护理在防治手足口病中的作用,总结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2月临颍县人民医院233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入院后的病情监测、消毒隔离、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疹护理、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233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在手足口病的预防、教育、治疗、护理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对住院患儿给予对症治疗,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防止并发症发生以及手足口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EV71致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为护理该病积累经验,探讨HFMD皮肤粘膜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年1~6月因感染EV71致手足口病感染住院的208例患儿进行病房消毒隔离、皮肤粘膜护理及发热和病情观察护理.结果 20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及预防再发感染全部临床治愈出院,住院时间5~31d,平均住院(822±0.4)d.结论 良好的口腔、手、足等部位的皮肤粘膜护理能减轻患儿局部的疼痛,减少患儿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早口康复.  相似文献   

14.
刘文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33-343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手段。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3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43例患儿无1例发生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有效的治疗护理干预手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重预防、重护理,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周春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83-2683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皮疹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40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及疾病传播蔓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短期内救治大批量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预案,修订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及时准备分诊,合理调配资源,强化护士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认真履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等.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在我院住院的2 538例次普通型手足口病病人顺利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治愈率达100%.结论 全院通力合作,人员、措施、制度到位,早接诊、早诊断、早治疗及加强护理是做好大批量手足口病救治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总结42例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观察与护理.通过对本组病人采取加强病情观察,早发现早治疗,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一般护理和药物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42例患儿治愈出院,5例好转自动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及交叉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流行期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护理,减少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减轻患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效率。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4月小儿手足口病流行期收住的56例患儿的预防及护理的疗效观察。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预后良好,有一例患儿出现心肌炎而转入上级医院治疗。结论: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积极的预防和护理,能减少发病率,患儿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姜晓省  崔景芬 《吉林医学》2012,33(4):870-871
目的:总结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庭护理经验和有效方法。方法:对96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家庭护理及隔离措施。结果:对96例患儿通过家庭护理及消毒隔离全部治愈。结论:家庭护理及消毒隔离在手足口病的治疗过程中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15例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我科收治459例1~6岁手足口病,其中合并较严重并发症脑炎的15例患儿,对其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 15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应重视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