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表现,提高首诊准确率,并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22例术前均行CT或MRI和鼻内镜检查,术中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明确诊断。结果经鼻内镜手术后随访5个月至两年半,22例症状明显好转,蝶窦前壁通畅,窦壁光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并非罕见,头痛是常见非特异性症状,可伴有视力下降等颅神经损害及血性涕等症状。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认识,以降低其误诊、漏诊的发生率。方法:分析22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鼻内镜治疗的优势。结果:12例行鼻内镜蝶窦开放术,7例行鼻外筛窦进路手术,3例行抗感染、激素、神经营养药等治疗,头痛症状全部消失,视力不同程度恢复。眼球运动障碍改善,随访3-6个月,1例症状复发,再次行鼻内镜手术后症状缓解。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放疗,随访3年无复发。结论:以头痛和(或)眼部症状为主的孤立性蝶窦疾病,容易造成误诊、漏诊;CT、MRI和鼻内镜的应用,提高了对该病的诊疗水平;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结合动力系统在孤立性蝶窦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经鼻内镜治疗的孤立性蝶窦疾病病人资料。结果:术后随访8~39个月(平均23.5月),手术有效率91.1%。38例头痛均消失,14例视力改善(77.8%),3例复视恢复(60.0%),鼻阻、粘脓性涕、假性脑脊液鼻漏等症状均恢复。1例并发脑脊液鼻漏,经修补治愈。结论:经鼻内镜结合动力系统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对23例病例术前经CT或/和MRI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蝶窦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蝶窦炎症8例、蝶窦真菌感染6例、蝶窦囊肿9例,23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临床上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眼球胀痛等眼部症状,伴回吸涕中带血患者有必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鼻内镜检查,以便早期对孤立性蝶窦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鼻内镜下鼻腔进路清除蝶窦病变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与微创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及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 2 8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 8例病人术前均经CT或 /和MRI及鼻内镜确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蝶窦炎症 6例 (其中伴后鼻孔息肉 4例 )、蝶窦真菌感染 7例、蝶窦黏膜下囊肿 1 0例、蝶窦黏液囊肿 4例(其中 2例侵犯颅底及眼眶、1例至鼻中隔 )、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1例。 2 8例全部治愈。结论 对临床上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眼部症状、回缩涕血有必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鼻内镜检查 ,以便早期确诊。鼻内镜下鼻腔进路联合切割吸引器对蝶窦病变进行微创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蝶窦CT扫描片,分析其病理类型和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CT扫描片显示,21例病例中,翼内型的蝶窦7例(33.3%),翼外型的蝶窦14例(66.6%)。术后病理学检查,霉菌病7例,蝶窦囊肿5例,炎症6例,息肉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19例(90%)一次性治愈,2例复发病例经再手术治愈。结论 对霉菌、囊肿、炎症和息肉等孤立性蝶窦病变,根据蝶窦的类型,选择恰当的鼻内镜进路的术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和视觉损害,全部病例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手术.随访6~14个月,无复发.结论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症状无特异性,不易及时确诊;鼻内镜和CT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在蝶窦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38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35例行鼻窦CT(其中5例同时行MRI),3例行单纯鼻窦MRI,1例行脑池CT造影。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其中有33例采用经鼻腔嗅裂径路,5例采用经前筛一后筛径路(即Messerklinger技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34例病情完全控制,4例部分控制。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鼻部检查多无阳性体征,仅有以头痛为主诉的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常难以确诊。鼻窦CT和MRI是诊断孤立性蝶窦炎的最佳手段,而鼻内镜手术则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4年10月93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病人在鼻内镜下经上鼻道径路行孤立性蝶窦病变处理。鼻内镜下切除上鼻甲后半部分,直接暴露蝶窦前壁及开口,扩大开口,处理蝶窦病变。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2年,蝶窦炎、蝶窦脓肿、蝶窦黏液囊肿、真菌性蝶窦炎、蝶窦息肉等88例病人均无复发。其余5例病人中1例真菌性蝶窦炎术后不久侵入颅内,后经抗真菌及综合治疗痊愈;2例蝶窦顶后壁脑脊液鼻漏1次性修补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1例蝶窦血管瘤未愈。结论鼻内镜下经上鼻道进路是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安全、直接、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首诊准确率和治愈率,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和外科治疗效果.结果:本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和视力损害;影像学检查见蝶窦占位,部分可有骨质破坏;病理检查显示蝶窦炎症8例,真菌病19例,囊肿10例,息肉9例;全部患者经鼻内镜蝶窦开放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绝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检查蝶窦开口通畅,窦腔无分泌物,窦壁光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症状无特异性,鼻内镜和CT或MRI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蝶窦病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本病的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25例蝶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5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手术。结果:25例患者主要以头痛和(或)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其中21例在确诊前经过首诊科室的相关检查和对症治疗。全部患者经CT或MRI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24例术后所有症状先后缓解或消失,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蝶窦病变易误诊、漏诊。诊断本病有赖于CT和MRI检查,CT三维重建可为术前评估提供多方位空间信息,鼻内镜下蝶窦手术使本病的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蝶窦手术2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蝶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和手术体会。方法 :2 1例患者在鼻内镜下进行鼻腔 蝶窦手术 ,其中全身麻醉 2例 ,局部麻醉辅以强化麻醉 19例。结果 :随访 3个月~ 4年。 2 0例痊愈 ,1例出现窦口闭锁 ,行再次手术开放 ,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局部麻醉鼻内镜下蝶窦手术具有视野清楚、损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孤立性蝶窦霉菌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提高对蝶窦霉菌病的认识,以利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孤立性蝶窦霉菌病16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在1985-1998年间收治孤立性蝶窦霉菌病共16例,多数为中老年女性,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回吸涕带血,约上中81%,其次为头痛,占69%,1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和复视,蝶窦霉菌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蝶窦内低密度的组织影伴骨壁增厚和窦内软组织影中有钙化灶,CT检查有利于解病变的范围及性质,全部病例均承鼻内窥镜下行蝶窦手术,手术安全,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结论:蝶窦霉菌病较少见,其头痛,器吸涕中带血等主诉易与其它一些疾病相混淆,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蝶窦霉菌病可采用鼻内窥镜下蝶窦手术。  相似文献   

14.
真菌球型蝶窦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孤立性真菌球型蝶窦炎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孤立性真菌球型蝶窦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0例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或/和涕中带血,主要影像学特征为单侧蝶窦内软组织影,骨壁增厚,中央常可见高密度钙化斑.全部患者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术,定期换药,随访3~18个月,全部治愈.结论 孤立性真菌球型蝶窦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不易发现,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病理学检查可确诊,采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蝶窦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进一步认识孤立性窦占位性病变,提高对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在鼻内窥镜下摘除蝶窦囊肿20例,行蝶窦探查术6例,经鼻外径路摘除囊肿3例,前颅底径路病变切除+视神经减压术1例。结果24例随0.5-4年无复发,1例术后不久囊肿复发,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1例正在放疗中3例失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的诊断及鼻内镜治疗方法。方法:53例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患者均经CT扫描发现蝶鞍区病变并提示了病变范围。8例局限性病变者经蝶窦前壁自然口入路完成手术,2例鼻咽纤维瘤侵犯蝶窦者经鼻中隔中线入路,其余经上鼻道或蝶筛入路暴露病变。结果:53例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中,蝶窦囊肿及脓囊肿23例、蝶窦真菌感染8例、蝶窦出血性息肉2例、垂体瘤切除术后蝶窦炎性肉芽肿1例、蝶窦乳头状瘤5例、蝶窦脑脊液鼻漏1例、蝶窦骨化纤维瘤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侵犯蝶窦2例、筛蝶窦脑膜瘤1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切除病变或修补脑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蝶窦内血肿并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仅作鼻内镜检查,经DSA证实并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治愈;蝶窦恶性肿瘤3例,经蝶筛入路切除蝶窦内大部分肿瘤后辅以放化疗;鼻咽癌侵犯蝶窦2例病理检查证实后行放化疗。结论:蝶窦鞍区病变以头痛、眼部症状为常见症状,CT、MRI及DSA检查对蝶窦病变的及早发现和诊断起着重要作用,鼻内镜下处理蝶窦病变径路多样,选择适当径路可达到直接、安全、微创等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