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108-108,110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变化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O11年9月-2O13年9月收治的3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C反应蛋白浓度正常组( A组)与C反应蛋白浓度异常增高组( B组),每组16例,观察两组在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肌酐、血浆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状况。结果A组血清肌酐低于B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 O5)。结论当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时,则表明患者机体内存在炎症,因此要积极控制微炎症状态的发生,及时改善营养不良的状况,排除贫血,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院治疗的120例尿素症患者,选取60例接受尿毒症常规治疗未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CRP、IL-6、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lb、Hb水平与CRP、IL-6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较高,与患者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44-247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浓度及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3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我院收治的非进展脑梗死者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及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两组血清抵抗素和瘦素。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数以及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抵抗素和瘦素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反应蛋白在进展性脑梗死中升高,血清脂联素降低,颈动脉斑块数增加。C反应蛋白是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的高危因素,亦是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血清脂联素则是防止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营养不良、贫血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透析3个月以上,并抽取其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后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及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CRP正常与异常组之间ALB、Hb有显著差异性(P<0.05),透析后CRP水平升高,血液透析前与血液透析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血液透析患者CRP与其ALB、Hb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RP升高发生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贫血中起重要作用.且CRP升高与血液透析本身的因素及营养不良、贫血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机体微炎性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观察组)和同期35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结果观察组脂联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呈现正相关(r=0.25,P<0.05)。结论脂联素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因炎症反应而代偿性增高,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机体微炎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35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观察组)和同期35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结果 观察组脂联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呈现正相关(r=0.25,P<0.05).结论 脂联素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因炎症反应而代偿性增高,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年男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2例冠脉粥样硬化者(冠脉狭窄〈50%)、86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并选30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进行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同时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等相关指标,计算HOMA-IR指数。结果冠心病组及冠脉粥样硬化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尸〈0.01),冠心病组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P〈0.05),而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1、-0.221,P〈0.05),与HORA-I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47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RA-IR指数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最重要因素(r^2=-0.46,P〈0.01)。结论脂联素参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降低,且其浓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性质。检测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IL-18、CRP和脂联素的水平。结果 24例(60%)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斑块,16例(40%)无斑块;其中不稳定斑块17例(71%),稳定斑块7例(29%)。脑梗死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IL-18、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健康对照组。脂联素与IL-18、CRP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IL-18、CRP与颈动脉硬化易损斑块并发的脑梗死有关;血浆低脂联素水平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演变、进展与粥样斑块的分解和破裂是一种低水平的慢性炎症过程,白细胞介素(IL)-18和C反应蛋白(CRP)为低水平的炎症状态标志物。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近年来研究显示与缺血性血  相似文献   

10.
胡云  徐伟  潘佳佳  童国玉  朱大龙 《江苏医药》2008,34(11):1084-108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37例)和无动脉粥样硬化组(12例).动脉粥样硬化组中又分为治疗组(22例,辛伐他汀治疗12周)和未治疗组(15例).于随访12周后空腹抽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炎症细胞因子.结果 (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和腰围与SAA和白细胞介素(IL)6显著正相关(P<0.01).SAA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比较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无显著相关性.SAA与TG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和载脂蛋白A-I(ApoA-I)显著负相关(P<0.01).hsCRP、TNF-α和脂联素与血脂各成分之间没有相关性.(2)治疗前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TNF-α、SAA和IL-6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而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TG显著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2周后hsCRP、TNF-α、SAA明显下降(P<0.01),脂联素明显升高(P<0.05),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1),HDL-C上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SAA明显升高.SAA与肥胖和HDL-C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秦卫红 《河北医药》2011,33(17):2606-260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脂联素在糖耐量受损(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糖耐量受损患者、55例T2DM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清C-RP、脂联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胰岛素,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采用MINIMOD计算机软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SI)及急性胰岛素反应(AIR),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2DM组、IGT组血清CRP高于对照组,T2DM组、IGT组血清脂联素,对照组,T2DM组和IGT组SI及AIR显著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及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脂联素、AIR和SI呈负相关,脂联素与AIR和SI呈正相关(P〈0.05)。结论C—RP与脂联素在糖耐量受损和T2DM患者血清中表达发生异常改变,且与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其血清水平对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炎症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慢性炎症的状况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情况综合评估法(SGA)结合血清生化参数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将128例患者分为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3组,检测慢性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比较3组的营养指标及CRP水平。结果与营养良好组比较,营养不良2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生化及炎症指标异常(P〈0.05);ESRD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CPR水平呈显著相关性。结论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以及慢性炎症状况,部分营养指标与炎症状况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微炎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60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脂联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二者呈现正相关(r=0·25,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脂联素可以因炎症反应而代偿性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复方α-酮酸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015年12月,并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百令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α-酮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16.52±4.63)ng/L、超敏C-反应蛋白(5.05±1.63)mg/L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21.34±6.52)ng/L、超敏C-反应蛋白(8.96±2.86)mg/L水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复方α-酮酸治疗,能有效改善全身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35例,另选健康对照组20例,所有实验对象空腹采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脂联素、胰岛素、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血糖显著升高(P<0.01)。在代谢综合征组中,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身炎症-免疫指数(SII)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结果:SII高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SII低组,而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显著低于低SII组。MHD患者SII与CRP及RDW呈正相关,而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SII可以反映MH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并且可以作为远期并发症干预治疗效果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明确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6例(冠心病组)和门诊体检正常的患者36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 01),CRP水平明显升高(P<0. 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与CR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急性加重组、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肺功能检查,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并与COPD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控制血糖、血脂、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后,COPD急性加重组、稳定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组显著高于稳定期组(P<0.05);COPD急性加重组、稳定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FEV1%预计值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组、稳定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升高,脂联素在COPD炎症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及健康对照者3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脂、血糖、血压、脉压、脉压指数等指标,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36±2.04)μg/ml vs(6.83±2.24)μg/ml,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脉压指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脉压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脉压和脉压指数高的患者,其血清脂联素浓度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方α-酮酸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时间为2 h,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α-酮酸片,4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营养不良-炎症反应评分(MIS)评分、主管综合营养评分(SGA)、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浆瘦素、血清1,25-(OH)2D3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MIS评分、CRP、TNF-α、瘦素、FGF-23显著降低,SGA评分、BMI、TSF、MAC、Alb、TRF、Hb、1,25-(OH)2D3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α-酮酸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患者微炎症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