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儿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虽然很低,但危害性极大,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儿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症状并非非常典型,往往容易忽略脑卒中的存在而可能漏诊.明确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危险因素,争取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现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对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存活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脑损害.它的发病机制复杂,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方面.而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现已得到普遍认可,可降低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改善预后.现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可加重原有的OSAS,两者互为影响.近年研究发现脑损伤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升高[1],本研究通过检测青年脑卒中合并OSAS患者血清NSE水平,探讨NSE水平与青年脑卒中合并OSA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原发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方法对56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进行原发性疾病分析,采用鼻饲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常继发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肺炎、败血症等.其中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首位.治疗上采用鼻饲药物,疗效满意,治愈率80.4%(45/56).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是引起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常见原因,治疗采用鼻饲,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彭海涛 《中国卫生产业》2012,(27):104+106-104,106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同期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对多种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分析,糖尿病病史、高血糖、内外动脉狭窄等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卒中的临床病情发展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在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对相关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尽最大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生成素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生期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I))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是引起新生儿死亡或幸存儿神经发育障碍、智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入开展HIBD的研究,探索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国内外围生医学的热点。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缺氧缺血性损  相似文献   

7.
儿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虽然很低,但危害性极大,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儿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症状并非非常典型,往往容易忽略脑卒中的存在而可能漏诊。明确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危险因素,争取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现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对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非常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医疗花费比例高等特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2000年开始,国内和国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致死、致残率占脑卒中的60%~80%。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综合效益较大,针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等的综合防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医疗花费大有益处。现就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急救、治疗、康复等问题作以阐述,以期增强基层医生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规范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高危因素,以期早期给予正规治疗以减轻或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1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发育商变化,对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7%、13.5%、24.6%.48小时内入院者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0%、5%、15.6%,超过48小时入院者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18.8%、34.4%.新生儿期后治疗与否,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率分别为9.5%和16.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5%和40%.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产科儿科合作程度、家长对疾病认知程度及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早期正规及序贯治疗等是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赵晓莉 《中国保健》2008,16(5):130-131
目的探讨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110例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等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心源性脑栓塞,和同期中老年人比较,病情恢复快,预后好,死亡率低.结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病变部位以脑叶为主,常见原因是动脉硬化与心源性栓塞,而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等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Neonatal cerebral infarction or neonatal stroke is a well recognised cause of neonatal seizures. The awareness of its existence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s low and it is not even mentioned as a cause of neonatal seizures in most books. Many of the affected neonates are well, without any evidence of neurological disturbances between seizures. Awareness of its existence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s critical for the diagnosis of this problem. Early diagnosis can lead to early intervention, which may mean a better prognosis for these children.  相似文献   

12.
神经影像学在新生儿脑卒中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脑卒中是新生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亚临床状态,极易漏诊,以至延误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以往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提高了新生儿脑卒中的诊断率,而且也为了解脑损伤程度提供了依据,并可据此选择适当的干预措施,判断预后.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手段有:头颅超声波检查、计算机头部断层扫描和磁共振.在新生儿脑卒中诊断中,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该文介绍了神经影像技术在新生儿脑卒中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世界各国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由于围生期供应脑部的血流量减少或完全阻断所致,幸存新生儿大多存在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远隔缺血性后处理作为目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兴疗法,具有易操作、廉价、安全等优点。并且能够通过减少梗死面积,减少脑水肿,改善神经细胞以及调节各种细胞通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损伤。本文通过远隔缺血后处理对于神经细胞的形态、信号转导通路以及预后的影响几方面简单阐述了远隔缺血后处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世界各国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由于围生期供应脑部的血流量减少或完全阻断所致,幸存新生儿大多存在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远隔缺血性后处理作为目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兴疗法,具有易操作、廉价、安全等优点。并且能够通过减少梗死面积,减少脑水肿,改善神经细胞以及调节各种细胞通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损伤。本文通过远隔缺血后处理对于神经细胞的形态、信号转导通路以及预后的影响几方面简单阐述了远隔缺血后处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项指标研究2 3 5U对新生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 ,新生大鼠 (<2 4h)侧脑室单次注入 2 μl不同浓度的2 35U ,各剂量组的浓度分别为 0 ,1,5 ,10 μg/ 2 μl,观察α辐射体对新生大鼠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其结果在各组中 ,张耳、体毛生长、萌牙时间未见明显差异 ;而开眼时间、游泳运动、听觉惊愕、向亲性行为和 4种生理性反射如负趋地性、平面翻正、抓握反射、空中翻正在不同剂量污染组中均有延迟 ,并有剂量反应依赖关系。提示2 3 5U脑内污染新生大鼠后可导致神经行为发育延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梗死(NCI)围生期发病因素及其发病情况,便于早期防治,降低本病的发生率。方法:总结3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进行围生期因素和其它可能病因分析。结果:1年内本院发现6例NCI,占同期住院患儿0.6‰。产前与产时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占83.3%,新生儿出生窒息占30.0%。NCI合并左向右分流先心病36.7%,合并卵圆孔未闭26.7%。临床早期50.0%患儿出现阵发性惊厥,其中80.0%发生于生后72 h内。63.3%患儿缺乏定位体征,且伴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肌张力异常和(或)原始反射异常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颅脑CT平扫或MRI均有阳性发现,75.0%发生于左侧大脑中动脉,而且左侧发生多与右侧,分别为73.9%与26.1%。结论:新生儿脑梗死并不少见,是新生儿惊厥早期病因之一,与围生期孕妇的高危因素、新生儿窒息以及先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及时针对性选择头颅MRI或CT检查是早期确诊主要方法,防治围生期各种高危因素对降低NCI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疾病功能康复、引发卒中因素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卒中不同病期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卒中危险因素可控情况及TCDNi]定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结果:不同脑卒中分期中治疗组经治疗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26,P〈0.05);且卒中引发因素血压、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t=7.39,t=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与对照组相比其在左、右颈内A和左、右椎动脉部分的Vd、Vs、Vm的血流量增加。结论:脑卒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康复治疗更加便捷、经济、安全和有效,适用于脑卒中各期伴有高血压、胆固醇增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而临床又缺乏特异性,导致治疗延迟,死亡率增加。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由于缺乏理想的诊断标志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志物仍在不断探索。本文将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志物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Childhoo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twi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In order to examine neurological outcome in twins,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infants was used. Women entered at the first prenatal visit, with follow-up of offspring to the age of 7 years. Outcome measures were death, cerebral palsy, seizure disorders including neonatal, febrile or nonfebrile, and intelligence quotient. Among a total of 52364 livebirths, there were 1079 twins. Overall, rates of fetal or neonatal death and cerebral palsy were higher in twins. Neonatal and febrile seizures occurred with similar frequency in twins as in singletons. Although twins were much more likely than singletons to be low in birthweight, twins < 2500 g were not at higher risk for cerebral palsy than low birthweight singletons. The risk of cerebral palsy and of nonfebrile seizure disorders was similar in monozygous and dizygous pairs, and in like-sex and unlike-sex pairs. Death of one twin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cerebral palsy and of nonfebrile seizure disorders in survivors, but not with lowered intelligence. Data from this cohort suggest that low birthweight and survival status of the co-twin are dominant predictors of childhood neurological morbidity in twins.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一致认为,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包括乳类选择、开奶时间、增加奶量方式等,对新生儿NEC发病及复发影响较大,但临床对于预防新生儿NEC发生的标准喂养方式,迄今尚未达成共识。笔者拟就预防新生儿NEC喂养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预防新生儿NEC的喂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