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药对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确诊为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药法治疗,其中观察组术后采用加强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胸水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发生胸膜肥厚,未见胸膜反应和积液包裹;对照组48例,胸膜反应3例,包裹形成8例,胸膜增厚18例。且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焦虑程度、疼痛程度、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药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护理难度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中或大量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人持续胸腔引流联合胸腔内注药;对照组单用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胸腔内不注药。两组均予相应护理措施,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胸水吸收时间[(9.84±5.18)天vs.(15.25±9.52)天]、住院费用[(1991.02±316.20)元vs.(2336.80±618.23)元]、治疗后第3个月的胸膜厚度[(1.12±0.18)mmvs.(2.05±0.35)mm]及并发症(胸膜反应率、气胸发生率、胸水包裹发生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患者痛苦少、临床效果好,有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的效果。方法将80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生理盐水20m1加入尿激酶10万单位于胸腔中心静脉导管注射;对照组38例,生理盐水20ml于胸腔中心静脉导管注射,治疗结束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对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抗结核治疗(2HRZE/10HRE)基础上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膜腔注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药;而对照组则除常规抗结核治疗外,仅予以普通胸腔穿刺针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气胸的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药的治疗,痛苦少、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此方法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快速、有效及防止早期包裹粘连.方法 对129例中等量以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按不同的胸腔穿刺抽液术分成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水)、对照组(常规方法抽液)2组,比较不同组别的退热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平均(4.85±2.1)d,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8.62±2.27)d;发生胸膜肥厚3例;对照组退热时间平均(8.74±1.97)d,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13.57±3.1)d,发生胸膜肥厚15例(29.4%).治疗组退热、胸腔积液消失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水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常规抽液法相比,能使退热、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郑春晓  甘艳 《河北医药》2016,(5):751-752
目的: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观察该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的符合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组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时,同时给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抽液总量和胸膜厚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停止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的抽液总量低于对照组,胸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22-323
目的评价直接胸腔穿刺抽液与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直接胸腔穿刺抽液,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胸水基本消失时间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1±4.2)d、(17.2±6.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基本消失时间分别为(6.9±2.1)d、(10.5±4.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安全性好,易于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并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胸水的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明显减轻,胸水吸收较对照组快。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尿激酶注入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影响。方法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加尿激酶组(A组,80例)、胸腔闭式引流组(B组,80例)和胸腔穿刺抽液组(C组,80例)。A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待胸腔积液减少时,尿激酶100000U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膜腔,夹闭导管10h后放开引流,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相同。结果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率A组8.75%明显低于B组30.00%和C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注药后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量短期内均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B组、C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胸腔引流加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杨红旺  张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09-1510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向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加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对照组单纯胸腔穿刺放胸水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加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取得满意疗效,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张志强  马永昌 《河北医药》2010,32(14):1849-1850
目的比较胸膜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脓胸时胸膜腔注入不同药物的疗效,探讨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理想方法。方法将选入的结核性脓胸患者分为2组:A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置入引流加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法)3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引流胸液,每日通过引流管注入尿激酶;B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置入引流加胸膜腔内注入异烟肼法)3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引流胸液,每日通过引流管注入异烟肼;2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EZ/10HR。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12个月时显效率、总有效率A、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内置入加注入尿激酶是一种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管引流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抗结核治疗下,常规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引流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10 ml/次,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 地塞米松5 mg 生理盐水10 ml/次.结果 治疗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沙培林和沙培林与顺铂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净胸腔积液后注入药物,治疗组:生理盐水20 ml+沙培林5KE+2%利多卡因5 ml混合后胸腔内注射;对照组:将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20 ml+沙培林5KE、生理盐水20 ml+顺铂20 mg+2%利多卡因5 ml次序注入胸腔。结果两组在治疗方面疗效相当,在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要少于对照组。结论单用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痛苦少,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中至大量的胸腔积液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28例,治疗组为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组,对照组为传统的胸腔穿刺术组。结果 28例患者置管成功率达100%,其中保留过程中导管脱出1例,无1例患者出现血胸、气胸、胸膜炎严重并发症,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平均引流量、平均穿刺费用、平均住院天数,都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优于常规穿刺抽液术,且安全性好。是治疗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副反应及护理。方法 76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和引流胸水,后给予胸腔内注药。观察组(n=40)白细胞介素-2200万U/次联合顺铂50mg/次胸腔内灌注,对照组(n=36)单用顺铂50mg/次胸腔内灌注,每5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次。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副反应。结果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82.5%,明显优于单用顺铂组50.0%(P<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周平  孙玉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36-1937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肝癌术后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0月32例肝癌术后胸腔积液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和护理。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肝癌术后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引流中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夏月琴  何续逊 《河北医药》2009,31(22):3044-3045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4例,行胸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彻底引流排尽积液后分为A、B2组接受后续治疗。A组(45例)采用药物治疗后予患侧胸腔局部热疗,温度42.5~42.8℃、时间1h,热疗每72小时重复1次。B组(49例)只给予药物治疗及治疗后翻身。结果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6,P〈0.01)。2组生存质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4,P〈0.01)。结论热疗作为一种杀灭肿瘤细胞的有效方法,与药物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管在心衰病人伴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63例心衰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的危重病人(2005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观察组)34例,胸腔闭式引流组(对照组)29例。加强穿刺管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各项指标。结果: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配合以细致的护理,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方法是救治患胸腔积液危重病人的有效措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贵发 《中国医药》2012,7(9):1079-1080
目的 探讨胸腔置管引流术并腔内灌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在充分引流胸腔积液后,观察组胸腔内注入复方苦参注射液25 ml+顺铂40 ~60 mg,对照组胸腔注入顺铂40 ~60 mg,2组均每周1次,共计4次,观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33/39)和59.0%( 23/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卡氏评分提高,改善率为74.4%( 2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 (18/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腔内灌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和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顺铂,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