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胸苷激酶1(TK1)、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4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L组)、38例健康对照者(C组)血清TK1、β2-MG的水平。结果 L组血清TK1和β2-MG水平分别为(5.46±3.39)pmol/L和(3.60±1.45)mg/L,显著高于C组的(0.83±0.31)pmol/L和(1.82±0.47)mg/L(P<0.01);血清TK1阳性率为91.1%,明显高于血清β2-MG阳性率62.2%(P<0.01)。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血清TK1、β2-MG水平显著下降(P<0.01),并与C组相仿(P>0.05)。结论血清TK1、β2-MG检测对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结肠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的分布情况和诊断价值.方法 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70例胃结肠癌患者(研究组)、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TK1值,分析分布形态,计算基于参考值的阳性率,比较集中趋势,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偏度系数分别为4.975、0.836,研究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7.14% vs 4.17%,P<0.01),研究组的中位数大于对照组(1.56 vs 0.91,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7,临界值为2.025 pmol/L时,阳性似然比为最大值17.8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7.14%、97.92%.结论 胃结肠癌患者的TK1值呈正偏分布,可能预示癌细胞和宿主细胞的增殖状态差异,其阳性率和中位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参考值为2.025 pmol/L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230例肿瘤患者和16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TK1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健康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为6.21%,鳞癌患者TK1阳性率为29.41%,腺癌患者TK1阳性率为46.58%。其中宫颈癌、肺癌、子宫肌瘤TK1阳性率较低,阳性率分别为25%,22%,而肝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TK1阳性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70%,61.54%,54.55%,50%。结论:血清TK1检测在肿瘤的早期发现、治疗评估、预后判断、以及组织分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苏医药》2012,38(3)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对肺癌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A组)和14例健康体检者(B组)血清TK1水平.24例术后获随访6-18个月.其中,无肿瘤复发15例(无复发组),肿瘤复发9例(复发组);随访期同时检测了其他相关肿瘤标记物.结果 A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B组[(2.37±3.74) pmol/Lvs.(0.32±0.42) pmol/L](P<0.01).A组手术治疗后血清TK1水平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血清TK1均较术前升高;无复发组中1例血清TK1升高,其余14例均较术前降低.TK1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论 血清TK1水平升高对肺癌有辅助诊断价值,连续跟踪监测有利于肺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王丽君 《黑龙江医药》2011,24(6):904-90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例肿瘤患者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TK1水平。结果:肿瘤病人TK1阳性率为47.50%,健康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为4%。不同组织类型阳性率分别为鳞癌TK1阳性率为25.0%,腺癌TK1阳性率为54.84%。其它肿瘤阳性率为52.31%。其中乳腺癌、胃癌、肝癌TK1阳性率较高,分别达66.67%、68.75%、71.43%。肺癌及宫颈癌的TK1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2.86%、22.22%。结论:血清TK1检测在腺癌的辅助诊断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对肺癌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A组)和14例健康体检者(B组)血清TK1水平。24例术后获随访6-18个月。其中,无肿瘤复发15例(无复发组),肿瘤复发9例(复发组);随访期同时检测了其他相关肿瘤标记物。结果 A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B组[(2.37±3.74)pmol/Lvs.(0.32±0.42)pmol/L](P<0.01)。A组手术治疗后血清TK1水平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血清TK1均较术前升高;无复发组中1例血清TK1升高,其余14例均较术前降低。TK1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论血清TK1水平升高对肺癌有辅助诊断价值,连续跟踪监测有利于肺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江苏医药》2012,38(3)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变化在鼻咽癌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CL点印迹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28例鼻咽癌患者(A组)放疗前后的血清STK1水平,结果与49名健康体检者(B组)比较.结果 A组患者放疗前血清STK1水平为(1.93±0.63)pmol/L,显著高于放疗后的(1.58±0.40) pmol/L和B组的(1.36±0.86)pmol/L(P<0.05).A组放疗前STK1阳性率显著高于放疗后和B组(39.13% vs.9.52%和10.20%)(P<0.05).结论 检测STK1对于鼻咽癌患者的筛检、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变化在鼻咽癌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CL点印迹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28例鼻咽癌患者(A组)放疗前后的血清STK1水平,结果与49名健康体检者(B组)比较。结果 A组患者放疗前血清STK1水平为(1.93±0.63)pmol/L,显著高于放疗后的(1.58±0.40)pmol/L和B组的(1.36±0.86)pmol/L(P<0.05)。A组放疗前STK1阳性率显著高于放疗后和B组(39.13%vs.9.52%和10.20%)(P<0.05)。结论检测STK1对于鼻咽癌患者的筛检、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胸苷激酶1(STK1)用于中老年人群肿瘤风险筛查的体检意义。方法选取中老年体检对象2210例,采用高灵敏度点印染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血清TK1浓度,根据检测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阳性组(STK1>2 pmol/L)和阴性组(STK1≤2 pmol/L),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阳性组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体检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阳性组106例,阳性率为4.8%,STK1为(7.63±5.27)pmol/L,阴性组2104例,STK1为(0.92±0.67)pmol/L,两组S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K1检测结果阳性组和阴性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性组中,恶性肿瘤5例占4.7%,细胞增殖性疾病49例占46.2%,脂肪肝10例占9.4%,炎症或病毒性疾病30例占28.3%,其他12例占11.3%。结论 STK1与细胞增殖有明显的相关性,STK1可以用于中老年体检人群筛查恶性肿瘤,对恶性肿瘤相关性细胞增殖疾病(癌前疾病)的早期风险筛查具有重要体检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91例胃癌患者、90例胃良性疾病和84例健康人血清中TK1含量,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胃癌组血清中CA199、CEA含量。结果胃癌患者TK1平均水平2.1(0.69~2.60)pmol/L,高于胃良性疾病组的0.91(0.56~1.55)pmol/L和正常对照组的0.96(0.68~1.38)pmol/L(P〈0.01),而胃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TK1阳性率(56.0%)高于CEA(30.8%)、CA199(25.2%)(P〈0.01)。结论 TK1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卵巢肿瘤患者78例,根据良恶性将患者分为卵巢癌组33例和卵巢良性肿瘤组45例,并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对三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E4和CA125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分析.结果 卵巢癌组患者血清中HE4及CA125水平分别为(314.05±121.33) pmol/L、(474.15±148.75)U/ml,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HE4(44.89±12.91) pmol/L,CA125(33.23±9.25) U/ml]与对照组[HE4(30.11±6.80) pmol/L,CA125(17.71±8.93) U/ml],三组患者血清HE4和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和CA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特异性为98.3%,与CA125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E4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检测的准确度为94.4%,与CA125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E4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96.3%,与CA125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HE4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HE4和CA125联合检测卵巢恶性肿瘤具有互补作用,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小蓉  王瑜  王莎莎 《河北医药》2016,(14):2089-2092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动力学标志物胸苷激酶1( TK1)与乳腺癌前病变进程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其在癌前病变诊断准确性和癌前疾病恶性进展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K1抗体对3442例女性体检者进行血清TK1水平检测,其中乳腺病变组1205例,健康组2237例,并对其中90位乳腺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长达3年的跟踪,研究TK1细胞增殖分子与乳腺癌前病变进程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检测对象病情的进展情况,对TK1评估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健康组TK1平均水平与乳腺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镲.05);同时,对比乳腺癌前病变的年龄分布,观察到全年龄段乳腺癌前病变发生率与TK1无相关性( r =0.491, P >0.05)。30岁后二者有相关性(r=0.933, P <0.05),乳腺癌前病变中重度导管内乳头状瘤和非典型增生患者TK1水平高于单纯增生( P <0.05)。当TK1为1.4 pmol/L时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为89.5%,灵敏度为71.1%。对90例癌前病变患者进行6~36个月的跟踪,癌前病变进展组患者,TK1水平复检时较初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K1对于乳腺癌前病变患者恶性进程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有效治疗、预后评估及护理实施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本院就诊与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0岁)52例,回顾其临床病理的诊断结果及其相关受体表达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病理状态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5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中,ER阳性患者共31例(59.62%),PR阳性患者共26例(50.00%),Her-2阳性患者共6例(11.54%).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总体上出现肿瘤直径增大、肿瘤分级升高、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增加的情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ER、PR的表达阳性率不断升高,Her-2表达阳性率不断降低,ER、PR的表达阳性率与Her-2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1、-0.702,均P<0.05).结论 可根据老年乳腺癌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选择适宜的术前诊断方法,积极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对于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血清细胞质胸昔激酶(TK1)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38例肿瘤患者血清和2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TK1水平。结果肿瘤患者TK1阳性率为44.2%,健康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为5.7%。鳞癌TK1阳性率为26.7%,腺癌TK1阳性率为53.3%。其中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其他肿瘤TK1阳性率较高,分别达57.8%、62.1%、53.5%。肺部肿瘤及宫颈肿瘤的TK1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5.4%、14.3%。结论血清TK1检测在腺癌的辅助诊断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改良根治术.实验组40例,行保乳手术.治疗后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手术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候鹏  高峰  巩建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58-276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乳腺良性病变为乳腺良性组,100例健康体检对象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表达量.结果 乳腺癌组CA153和CA125含量为(78.4±23.76) U/mL、(71.3 ±24.7) U/mL;乳腺良性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为(13.4±3.7) U/mL、(20.6±12.4) U/mL;正常对照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为(0.9 ±0.8) U/mL、(19.3±11.3)U/mL;乳腺癌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明显的高于乳腺良性组和正常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5、28.42,均P<0.05);单独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1.0%、24.0%,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为66.0%,单独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明显的低于联合检测C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F =8.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表达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22.31,均P<0.05).结论 临床中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能够有效的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同时,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监控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