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乳腺导管内癌及原位癌由于病灶小,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触诊难扪及,病变的诊断常常由于乳头溢液而发现,以往多通过钼靶X线摄影术诊断.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及原位癌已越来越为临床医师关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9枚乳腺导管内癌及原位癌超声声像图,以探讨其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内癌及原位癌由于病灶小,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触诊难扪及,病变的诊断常常由于乳头溢液而发现,以往多通过钼靶X线摄影术诊断.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及原位癌已越来越为临床医师关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9枚乳腺导管内癌及原位癌超声声像图,以探讨其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超声与病理,从病理角度研究此类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分别观察45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其中非特殊型浸润性癌41例,导管原位癌4例)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组织结构,建立声像与病理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声像与病理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结论认识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超声与病理的联系,从声像细节改变分析病变本质,对提高此类疾病超声诊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是上皮细胞增生达到恶变的早期阶段。乳腺原位癌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超声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一直存在难点。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04/2008—12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原位癌52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与X线钼靶摄影对照,分析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乳腺原位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超声检查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乳腺原位癌患者(原位癌组)和30例乳腺增生(腺病)患者(良性组)的声像图特征,包括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并与钼钯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原位癌的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块型、片状低回声型、导管扩张型、单纯微钙化型,分别占55.81%(24/43)、30.23%(13/43)、9.30%(4/43)、4.65%(2/43).7例(16.28%)伴有微浸润,均为导管原位癌,其中1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正确诊断原位癌34例,乳腺增生 24例,其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9.45%、80.00%和79.0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和72.73%.原位癌组与良性组的微钙化数、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原位癌的声像图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原位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可以治愈的早期癌,但他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因此,研究其浸润机制有助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本文就乳腺导管原位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观遗传学、基因变异、癌细胞迁移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癌周微环境等方面对其浸润机制做一简要分析,以期为更好地认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依据,最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乳腺黏液腺癌是乳腺浸润性癌的特殊类型[1],由于发病率低,对本病声像图认识不足而造成诊断困难.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声像图特征典型.本研究对乳腺黏液腺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8.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征象,探讨高频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30例乳腺增生病的声像图特征,包括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及血流分布等。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块型、片状低回声型、导管扩张型、单纯微钙化型者分别占57.50%(23/40)、27.50%(11/40)、10.00%(4/40)、5.00%(2/40)。7例(17.50%)伴有微浸润,其中1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正确诊断导管原位癌31例,乳腺增生病24例,其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8.57%、80.00%和77.5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和72.73%。微钙化、阻力指数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增生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对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乳腺导管内癌微小浸润(intraductal carcinoma with microinvasion,DCMI)的声像图改变。 方法使用Philips HDI 3000型超声诊断仪分析8例DCIS或DCMI的声像图,并与病理对照。 结果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5例形态不规则,3例呈椭圆形;边界均不清晰;内部均呈低回声,其中1例伴有囊变;6例伴有点状强回声;病变后方回声均无改变;5例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大体标本均未见有包膜。6例病理诊断为DCMI,2例为DCIS,其中分别有5例和1例伴有粉刺状坏死。 结论DCIS及DCMI在声像图上具有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乳腺不典型导管乳头状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不典型导管乳头状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5例不典型导管乳头状瘤,并将30例浸润性导管癌及30例乳腺纤维瘤作为对照,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三者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异同,目的在于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典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能力.结果 本组中15例不典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均表现为完全实性,其与导管浸润癌纵横比均接近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导管乳头状瘤形态不规则检出率为53.3%,低于导管浸润癌的96.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典型导管乳头状瘤后方声衰减以及钙化均少见(检出率分别为6.7%以及20%),明显低于导管浸润癌(检出率分别70%以及80%),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纤维腺瘤(检出率分别为10%及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导管乳头状瘤以及纤维腺瘤血流分级以Alder0-Ⅰ级多见,而导管浸润癌则以AlderⅡ-Ⅲ级多见.结论 结合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不典型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平滑肌肌动蛋白/角蛋白免疫组化标记法在乳腺疾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原位癌、乳腺癌早期浸润以及浸润性癌共20例进行标记。结果 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和叶状囊肉瘤中腺上皮细胞呈鲜红色,肌上皮细胞连续性围绕并形成棕色花冠样;原位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数目减少,呈细绳样连续或不连续围绕;乳腺癌早期浸润中早期浸润灶及浸润性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和常规二维超声对非浸润性导管癌[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或DCIS伴微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比较经病理确诊为DCIS或DCIS伴微浸润的42个病灶,分析ABVS和常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ABVS和常规二维超声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5.24%、90.48%,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0%、71.0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VS对非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较常规二维超声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乳腺髓样癌的超声表现,归纳其声像图特征,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结果 乳腺髓样癌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包括边界清楚但无包膜、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低而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等.超声诊断符合率81% (21/26),19%(5/26)误诊为纤维腺瘤.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髓样癌诊断符合率较高,分析其误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本病声像图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术(CESM)的强化特点及其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38例临床怀疑乳腺肿瘤的女性患者资料,并以手术或组织活检的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参照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对乳腺肿瘤进行评估分类。统计乳腺浸润癌、原位癌及良性肿瘤的强化程度(轻、中、重度)、强化密度(均匀、不均匀)及强化方式[流入型(Ⅰ型)、平台型(Ⅱ型)、流出型(Ⅲ型)],使用χ2检验比较3者间的差异。 结果138例患者共147个乳腺肿瘤,其中40个良性肿瘤,86个浸润癌,21个原位癌。96.5%(83/86)的浸润癌、42.9%(9/21)的原位癌、15.0%(6/40)的良性肿瘤表现为中、重度强化(χ2=87.878,P<0.001)。91.9%(79/86)的浸润癌、85.7%(18/21)的原位癌、73.5%(25/34)的良性肿瘤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包括环形强化)(χ2=7.036,P=0.030)。90.7%(78/86)的浸润癌、47.6%(10/21)的原位癌、32.4%(11/34)的良性肿瘤表现出Ⅱ型、Ⅲ型强化方式(χ2=45.683,P<0.001)。中、重度强化诊断乳腺浸润癌、原位癌、良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6.5%(83/86)、42.9%(9/21)、17.6%(6/34);不均匀强化诊断乳腺浸润癌、原位癌、良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1.9%(79/86)、85.7%(18/21)、73.5%(25/34);Ⅱ型或Ⅲ型强化方式对诊断乳腺浸润癌、原位癌、良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0.7%(78/86)、47.6%(10/21)、32.4%(11/34)。 结论CESM上肿块显示为中、重度强化,不均匀强化,流出型(Ⅱ型)、平台型(Ⅲ型)强化方式,对于乳腺浸润癌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P63/SMA在乳腺肌上皮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20例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石蜡包埋标本,对良性病变、原位癌、乳腺早期浸润以及浸润癌进行标记.结果在良性乳腺病变中,可见双标记阳性的乳腺肌上皮细胞呈"花冠状"围绕表达阴性的乳腺腺上皮细胞,在乳腺导管内癌中部分癌性导管外围有一层呈细线状的双标记阳性乳腺肌上皮细胞环绕,阳性细胞与良性病变细胞相比变得更为细长.结论P63/SMA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记物,有助于对疑难乳腺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乳腺恶性肿块"恶性晕"征超声观察及病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高频率超声图像中乳腺恶性肿块的边界特征"恶性晕"形成的病理机制,为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45例乳腺恶性肿块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边界回声和病理切片中肿块的边界组织构成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按照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浸润的程度对病理边界组织构成进行分级.结果45例乳腺恶性肿块中有31例在声像图中出现了边界特征性声像图"恶性晕"征,出现率为68.89%,有"恶性晕"的肿块边缘组织病理分级明显高于无"恶性晕"的肿块(P<0.01).结论乳腺恶性肿块在声像图中出现"恶性晕"的病理机制是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的直接浸润,没有"恶性晕"的乳腺恶性肿块周边主要为纤维组织包绕及淋巴细胞浸润."恶性晕"征可作为超声诊断乳腺癌的边界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微小病变手术前使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90°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加90°定位配套装置对95例临床上不能触及的乳腺微小病变进行手术前90°钩针定位.结果:95例定位均一次成功,手术后病理结果乳腺腺病32例,乳腺腺病伴纤维瘤18例,纤维瘤1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复杂性硬化性腺病,上皮增生活跃1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3例,导管原位癌伴早期浸润1例,浸润癌19例,恶性率达到25.30%.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90°定位准确,方法简便,操作安全,损伤小,是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微小病变手术前理想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2例,共59个病灶,其中原位癌31个,浸润癌28个;应用单因素分析二者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特征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病灶最大径、方位、形态、后方回声、边缘、淋巴结形态、微钙化、血流分级,造影后有无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及片状低回声区范围变化、形态、边界、增强水平,以及弹性成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整、非平行位、微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造影后片状低回声区范围扩大及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弹性成像评分4~5分是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影响因素(OR=14.749、3.750、8.849、3.156、8.301、6.467、5.468,均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p6 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微波 SP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p6 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的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肌上皮围绕 ,p6 3阳性 ;原位癌p6 3染色显示肌上皮呈不连续表达 ;乳腺癌早期浸润灶及浸润性癌 ,p6 3染色显示肌上皮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结论 :从乳腺良性病变到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肌上皮的消失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p6 3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乳腺小管癌的钼靶摄影和超声图像的特征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例乳腺小管癌钼靶摄影和超声表现.结果 在乳腺钼靶像上17例乳腺小管癌中有15例表现为不规则形团块,边缘有毛刺.17个团块中16个团块中心致密.8例小管癌伴有钙化.声像图上见15个低回声团块,边缘不清和后方声影占93.33%(14/15).结论 小管癌在乳腺钼靶图上通常表现为不规则肿块伴中心致密和毛刺状边缘.大多数小管癌在声像图上表现为低回声团块伴边缘模糊和后方声影.尽管乳腺小管癌的钼靶摄影和超声检查不能充分鉴别小管癌与放射状瘢痕.但超声在引导活检和估计多灶和多中心性病变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