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喉癌部分病灶局限的患者施行喉部份切除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咽和喉的功能,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2003年1月~2006年8月,我科对16例喉癌患者采用保存功能喉的切除术,经实施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术后病人的说话,吞咽和呼吸功能恢复满意,1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康复出院.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微创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例早期声门型喉癌行气管切开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鼻窦内窥镜引导,采用低温等离子EIC7070-01刀切除喉部肿瘤。结果 6例肿瘤术中切缘送病理冰冻切片,5例未见癌细胞残留,1例有癌细胞残留,扩大肿瘤切除范围,再次送病理未见肿瘤细胞残留。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EIC7070-01刀切除早期声门型喉癌,方法简单、微创、不出血。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保留了较好的发音功能,避免了传统的半喉切除、喉裂开声带病变切除术带来的创伤。  相似文献   

3.
王鑫磊  李玉芬 《职业与健康》2002,18(10):F003-F003
咳嗽是喉癌术后主要症状之一,咳嗽的轻重对伤口的恢复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术后咳嗽症状的观察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在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我科施行喉癌手术58例,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58例患者中男50例,女8例,年龄41~72岁,其中全喉切除术30例,喉部分切除术28例。术前无放疗,常规胸透无肺炎等,术后常规:气管套管;鼻饲营养;喉部不放置扩张子。1.2 术后致咳嗽的可能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①喉癌术后,气管切开造瘘改变了呼吸道的完整性,导致造瘘口周围的呼吸道  相似文献   

4.
黄薏  张磊  周梁 《大众医学》2020,(5):34-36
喉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过去,喉癌的治疗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生命为主,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全喉切除术,术后丧失发音功能,生活质量差。为提高喉癌的疗效和“保喉”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梁教授团队对2010-2015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约2000例喉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对声门型喉癌T1b和部分T2的治疗.方法 采用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对25例声门型喉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4个月拔管率为100%、6个月进食无误咽.重建的声门裂宽度在0.5~0.8 cm,呼吸正常,发音有嘶哑但表达清楚.结论 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对于声门型T1b和部分T2的喉癌是-个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保留功能的结果可靠,基本上可以克服误吸和拔管困难两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1月在医院行喉切除术治疗83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喉癌患者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8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SSI 12例,发生率为14.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患者临床Ⅲ分期以上、术前有气管切开、手术时间>4h、全喉切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显示,患者临床Ⅲ分期以上、术前有气管切开、手术时间>4h、全喉切除是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喉癌术后SSI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分期、全喉切除等指标有关,对相应因素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可减少术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对声门型喉癌T1b和部分T2的治疗。方法采用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对25例声门型喉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4个月拔管率为100%、6个月进食无误咽。重建的声门裂宽度在0.5—0.8cm,呼吸正常,发音有嘶哑但表达清楚。结论改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对于声门型T1b和部分T2的喉癌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保留功能的结果可靠,基本上可以克服误吸和拔管困难两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胃管用于喉癌术后病人的第二种功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喉科(110001)于宝贤任国利喉癌行各种术式的喉切除术后鼻腔下胃管进行鼻饲饮食已成为常规。但用此管对喉癌术后病人排出胃内积存的血性液体尚未见报道。喉癌各种术式均需气管切开插管全麻,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9.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当需行手术治疗 ,术后暂失发音能力 ,这对病人治疗时极易出现心理应激 ,导致情绪波动 ,对手术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对喉癌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3月 ,我科共收治了 12例喉癌术治疗的患者 ,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年龄 3 6~ 75岁 ,平均 5 9 7岁 ;其中声门癌 6例、声门上癌 3例、喉咽癌 3例。手术方式 :部分喉切除 8例、全喉切除 4例。并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文化程度进行深入浅出的宣教。2 方法2 …  相似文献   

10.
刘仕芸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54-1655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东北地区是喉癌多发区.目前,我国对喉癌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其5 a生存率在75%以上,近年来喉部分切除术发展很快,许多资料报道5 a生存率不比喉全切除术低[1,2].喉癌患者做喉部分切除术后,破坏了喉生理功能的完整性,使喉的括约保护作用部分或全部丧失,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误咽.我们分析了喉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误咽的有关因素,并总结了克服误咽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女性的发病率也比较高。本文首先概述了子宫肌瘤的发病概况,然后对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上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了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后腹腔感染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进行治疗的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微创手术组(A组)5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B组)43例,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占42.7%、胆漏占28.6%、残余结石占21.4%、胆道自身炎症占7.14%;B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胆漏、残余结石、胆道自身炎症各占25.0%;A组感染率为25.5%,B组为9.3%,A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胆道(胆总管结石)手术易引起腹腔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上采用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抽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20例患者的病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丙3个小组,分别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势,具体主要包括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残留结石等。结果所有手术没有造成任何人员死亡,其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LC+EST)方法治疗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其它两个小组,而采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合胆囊管道的探查(LC+LTCBDE)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时间均都明显的早于其他的两个小组。但在术后并发症以及恢复时间等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之中,我们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的选择治疗的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微创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方法。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具有术后恢复快、维持了消化道的原有结构等优点,目前已经作为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ESD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何处理好相关并发症对于ESD尤为重要。本文将对ESD主要并发症出血、穿孔及ESD术后狭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黄文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20-3421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患者58例,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经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一组行常规手术治疗。对手术中失血,伤口的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状况,有无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微创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失血量少,创口愈合速度快,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均无并发症出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时,有很好的疗效,术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此技术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经腹胃癌根治微创小切口手术的尝试,探讨我国胃癌患者外科小切口微创手术应用及效果,寻求结合中国国情的胃癌患者的微创开腹手术治疗模式。方法对2009年11月~2010年9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中心收治的胃癌患者进行经腹根治性外科手术并将其的手术分为微创组和常规切口组,且比较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手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从住院总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上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上微创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切口大小上看,微创组患者切口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术后出血、吻合口瘘和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微创小切口手术的外科治疗对我国胃癌患者是一套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各28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生存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9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均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治疗后,对照组接受常规钢板手术治疗,使用钢板或髓内钉固定;治疗组患者使用微创锁定钢板行微创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后治疗和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稍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766,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9,t=12.380;P<0.05);治疗组患者Neer评分中疼痛、功能恢复、活动范围和解剖位置4项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0,t=2.157,t=4.057, t=2.978;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59.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7,P<0.05)。结论: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金科  章远江  许健 《现代保健》2014,(32):119-12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处理乳腺多发良性肿块术中引流的应用及优势,总结麦默通技术的经验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3月106例289处乳腺病灶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细节的不同分成术中引流组54例患者及非引流组52例患者,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106例289处乳腺病灶均完整切除,非引流组出现5例术后出血。与非引流组相比,术中引流可明显降低术后血肿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可达到准确切除及兼顾美容的治疗目的,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并发症少,如采用术中引流的方法更能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且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在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头颅CT影像的定位,选取YL-1型的一次性穿刺颅内血肿手术治疗,就病患的血肿加以抽吸、液化、冲洗以及引流等。结果:给予所有患者微创手术治疗后,血肿在3至6天内大体消失。5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示:15例治愈出院,20例病情显著好转,10例病情得到缓解,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的清除手术是一项操作较为简便,给患者带来损伤较小的技术,用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