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I及CT对脑血管病36例诊断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俊琪  吉仁珍 《现代康复》2000,4(5):718-719
目的:介绍MRI及CT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对36例脑血管疾病患在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后复查MRI及CT。结果:36例患中脑血肿18例和脑梗塞12例均获得满意的诊断。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在MRI对脑血与CT检查比较,CT扫描优于MRI检查。MRI对脑血肿亚急性期和脑梗塞早期诊断明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7d之内的病灶,在MRIT1和T2加权像中信号显示不敏感,而在CT扫描显示颅内纵裂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腔隙性梗塞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4例经头颅CT、MRI证实为腔隙性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探查,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腔隙性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多发性斑块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四叠体池脂肪瘤是颅内少见疾病,本文报道3例如下。例1男,49岁。因头疼头晕20年就诊。头颅CT未见异常。MRI检查:T1WI和FLAIR显示四叠体池0-8cm×0-8cm高信号病灶,T2WI未见病变,SPIR和STIR抑脂扫描病变呈低信号(图1、2)。诊断:脂肪瘤。图1 矢状位T1WI显示四叠体池高信号病灶,信号强度接近斜坡及颅骨内脂肪信号 图2 T1W/SPIR抑脂扫描,脂肪高信号被抑制,表现为低信号 例2男,78岁。左侧肢体无力3天就诊。头颅CT提示四叠体池脂肪瘤,病灶CT值-90HU。MR…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塞的脑血流改变特点许治强(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150)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特殊类型。目前已能根据CT或MRI的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但对其颅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尚少。我们对41例经头颅CT诊断的腔隙性脑梗塞进行...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中央性神经细胞瘤CT和MRI误诊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侧脑室中央性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央性神经细胞瘤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0岁-44负,平均年龄30.4岁,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结果 肿瘤位于侧脑室内前2/3,边界清楚,CT平扫呈略高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增强不明显,MRI表现为略短T1,略长T2信号,本组5例中,3例误诊为室管膜瘤,2例误诊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结论 中央性神经细胞瘤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CT和MRI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手段,侧脑室前2/3处发生的肿瘤,鉴别诊断应考虑到中央性神经细胞瘤。  相似文献   

6.
小脑梗塞     
分析经CT扫描或/和MRI检查证实的41例小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局限于小脑的梗塞16例(19.0%),合并大脑半球或/和脑干梗塞25例(61.0%。有中风危险因素者27例(65.9%),其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病是小脑梗塞的主要原因,头昏、眩晕、肢体无力、步态不稳及共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和体征。认为MRI对小脑梗塞的论断最可靠,右确定病灶部位、范围、数量、时相和类型方面都优于CT扫描。  相似文献   

7.
经核磁共振证实的小脑梗塞17例分析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高伟陈保健自核磁共振成像(MRI)问世以来,小脑梗塞的早期诊断获得了满意效果。本文报告17例小脑梗塞均经MRI证实,但CT检查仅发现2例,说明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根据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442例腔隙性脑梗塞MRI分析魏新侠,王翠英,万小平近年来,随着MRI的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塞的检出率较前明显提高。为了探讨腔隙性脑梗塞的某些特点,本文收集了1992年9月~1993年8月,经我院MRI室证实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442例,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9.
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220例腔隙性梗塞病例共292个梗塞灶均为0.25~1.5cm大小的圆形、椭圆形低密度灶,平均CT值为15Hu,33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结论:对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要密切注意其发病时间及进行第二次CT复查,运用薄层扫描技术,以提高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脂肪瘤CT,MRI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管内脂肪瘤的CT、MRI等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CT、MRI扫描所见分析。结果:维管内脂肪瘤CT表现为低密度,CT值为-20 ̄-100Hu之间;MRI检查表现除T1加权相为高信号,T2加权相为中等信号或高信号外,与脊髓交界融合处可有一低信号带等重要标志。结论:维管内脂肪瘤早期确诊困难,手术疗效与确诊早晚呈正相关系。无痛性脊髓压迫病史+CT、MRI特征性改变,可作为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