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观察与护理方法的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对264例病人。采用卧床休息、镇静止痛、溶栓、吸氧、扩血管药物的治疗、观察和护理,216例病人痊愈出院,39例好转出院,3例病人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死亡,4例病人并发心律失常死亡,2例病人并发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要严密观察胸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监护血压、心率,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动脉变化,做好溶栓疗效观察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二便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Mydardlo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心肌大面积坏死而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危重,是AMI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中心自2000年以来救治24例AMI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CG和心肌酶学系列检测均系心梗演变期,其中广泛前壁16例,广泛前壁加下壁2例,广  相似文献   

3.
2006年4月~2007年4月,我们对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血管扩张剂药物治疗,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62.5岁。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12例,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8例。心力衰竭均得到了纠正。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起病突然,来势凶猛,并发症多,除及时正确诊断,进行综合治疗外,耐心细致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1989~1995年,我院收治AMI20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205例AMI中,男性144例,女性61例,年龄3~91岁,住院45~90d,平均50d。痊愈140例,好转32例,死亡25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8例。2护理体会2.1休息 心肌梗塞后的缺血损伤区,可随心肌血流的改善而逐渐恢复正常,也可随缺血的继续或加重使梗塞区伸展或扩张。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可以减…  相似文献   

5.
对 1998年 5月~ 2000年 10月的 3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严格指导和监护下进行有计划的活动和功能锻炼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本组 31例患者中男 18例,女 13例,年龄 39~ 84岁,其中心肌前壁梗死 9例,前侧壁梗死 5例,前间壁梗死 4例,下壁梗死 4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5例,前壁合并下壁梗死 4例。全部病人无严重心肌并发症,即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无心力衰竭、无心原性休克。 方法: (1)床上功能锻炼 :适于住院 5天内的病人。第 1天绝对卧床休息,翻身与日常生活护理都由护士帮助完成;第 2天开始作低水平活动,…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6年~2007年5月共收治脊柱骨折致高位截瘫病人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47.5岁,因车撞致伤男性4例,女性4例。因在煤洞作业致伤3例,因醉酒失足致伤1例,经治疗护理能独立行走3例,能扶拐站立5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2例,转院治疗2例,住院时间最长为121天,最短为2天,平均住院61.5天。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病情险恶,常因并发心源心休克、左心衰竭等合并症死亡,所以对急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左心衰竭32例,在维持硝酸甘油有效血药浓度,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纠正心力衰竭等方面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均经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且因入院时间较晚(>12h)失去溶栓机会的患者,其中男22例,32~76岁,平均582岁,女10例,61~81岁,平均674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15例,前间壁8例,下壁5例,下壁及正后壁4例。其中心功能Ⅳ级5例,心功能Ⅳ级15例,其中12例为偶发左心衰。发生梗塞前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脑梗塞2例,心律失…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的五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治荣 《现代康复》1998,2(10):1146-1147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D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恢复较慢,受不良刺激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再梗塞。AMI传统疗法中的卧床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过长。目前我国AMI的卧床休息时间为1~2周。Wenger于车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系统的康复程序.主张病人早活动、早下床、早出院。这就要求护士具备现代的护理技术.使病人在最先进的康复护理下恢复健康。我院1997年3月~1998年2月为46位AMI病人制定了5期康复护理计划,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使AMI病员住院时间由4周缩短至1周。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不仅破轻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也取得了相当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阎秀英  杨志敏  贺丽霞  张阴凤 《护理研究》2004,18(19):1754-175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不仅病死率高 ,而且急性心肌梗死不易及时诊断。本文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 ,探讨护理要点。1 资料   1996年 11月— 1998年 9月经本院急诊室收入院的 3 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老年病人 ,占同期收入院的787例急性心肌梗死的 4.1%。其中临床资料完整且不合并其他心脏病的 2 4例病人为观察对象。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 60岁~ 92岁 ,平均 71.5岁。2 诊断标准2 .1 AMI诊断标准 ①持续胸痛 >2 0min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无胸痛病人有符合AMI的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的动态衍变 ;②心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股动脉穿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对心肌梗塞伴左心衰竭和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机械性辅助治疗措施,本文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 自2005年6月至12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患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50—81岁,均置入主动脉球囊治疗。我们总结这些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治疗2—11天内,所有9例病人均康复。术后的护理要点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出凝血时间,仔细护理身体皮肤上的穿刺点。结论 对于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病人,仔细观察其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等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宗战  宋玉美 《临床荟萃》1993,8(4):182-18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均经反复检查HBSAg、抗HBC、抗-HA与EB病毒抗体为阴性者,男16例,女5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10岁。病因: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9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发病诱因:急性心肌梗塞伴左心衰竭12例。心律失常伴左心衰竭9例。Ⅰ~Ⅱ°心衰者6例,Ⅲ°心衰以上者15例。发病至入院最长5天,最短12小时。左心衰竭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是有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位心肌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笥循环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衍变。近此年来 ,临床上开展了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既静脉溶栓治疗和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治疗。溶栓治疗可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以限制心肌坏死范围 ,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也显得非常重要。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入院后应立即送进监护室 ,除了要安定患者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绝对卧床休息 ;吸氧 ;镇痛 ;少量多餐饮食及预防便秘等一般护理外 ,溶…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起病急、病情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老年病房近年来收治的老年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1~1995年间我院共收治老年AMI病人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60~87岁。 2 观察及护理 2.1 严密监护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脉搏等体征,每小时记录一次,必要时可做心电图。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2 卧床休息 AMI病人在病后一周内(特别最初48小时内)病情变化大,病死率高。而坏死心肌初步愈合需2周,基本愈合需4周,因此,卧床时间不应少于2周。 2.3 缓解疼痛。病人持续剧烈疼痛,说明心肌严重缺血,病情仍在发展,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和心衰,在心电监护的同时,根据病情选用合适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海平 《全科护理》2010,8(4):324-325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左心衰竭均得到控制,无一例因左心衰而死亡。[结论]针对性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6.
并舒吉为二硝酸异山梨醇的静脉制剂,具有扩张动静脉,降低空壁张力及体循环阻力,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痉挛,增加心肌供氧的作用。我科手1994年1月以来,采用德国生产的异舒吉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30例,变异性心绞痛8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2用药方法2.1异舒吉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0ml内。开始以50ug/min速度滴入。根据患者情况每5分钟增加10~20ug/min,保持患者收缩压不低于…  相似文献   

17.
左心衰竭是老年人常见急症之一。我科自1987年3月至1996年1月共收治65例急性左心衰竭的老年患者,均获成功。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9.2岁。急性心肌梗塞40例,其中再发心肌梗塞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脑病3例;肺梗塞2例;风心病3例;尿毒症3例;药物过敏2例(分别为胞二磷胆碱及1.6二磷果糖),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例。2临床特点2.1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日常生活比较安静、动作缓慢,出现左心衰时症状多较缓和,表现常不显著不典型。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8.
1 一般资料 1986年~1992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164例。其中男98例,女66例,男女比例为1.5:1。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38岁。透壁性AMI128例,占78%,非透壁性AMI36例,占22%。泵衰竭23例,心律失常85例,心脏破裂1例。 2 治疗方法 除卧床休息,吸氧、止痛、利尿及对症治疗外,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左心衰竭均得到控制,无一例因左心衰而死亡。[结论]针对性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传统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 80例 ,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现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按 197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 ,对 1999年 2月至 2 0 0 2年 6月在本院住院的 16 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80例。治疗组 :男 5 8例 ,女 2 2例。年龄 4 8~ 85岁 ,平均 (6 9± 7.1)岁 ;对照组 :男 5 3例 ,女 5 7例 ,年龄5 0~ 83岁 ,平均 (6 8± 6 .5 )岁。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常规给予卧床休息 ,持续低流量吸氧 ,抗感染、祛痰、平喘、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