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采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①是否是独生子女对网络成瘾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77,P=0.009<0.01);②户口类型对网络成瘾倾向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6,P=0.037<0.05);③人际交往中的异性交往(t=2.500,P=0.014<0.05)、交谈行为(t=2.236,P=0.027<0.05)、待人接物(t=3.100,P=0.002<0.01)3个维度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④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和异性关系)在网络成瘾的影响路径中起了中介变量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①是否是独生子女对网络成瘾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77,P=0.009〈0.01);②户口类型对网络成瘾倾向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6,P=0.037〈0.05);③人际交往中的异性交往(t=2.500,P=0.014〈0.05)、交谈行为(t=2.236,P=0.027〈0.05)、待人接物(t=3.100,P=0.002〈0.01)3个维度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④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和异性关系)在网络成瘾的影响路径中起了中介变量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者家庭功能方面的特点,为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和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对来自5所学校的68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部分网络成瘾学生进行访谈。结果:1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4.7%;2男女高中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χ2=20.360,P0.001);3来自单亲家庭的高中生比来自非单亲家庭的高中生具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χ2=5.037,P0.05);4高网络成瘾倾向组与低网络成瘾倾向组在沟通(χ2=4.199,P0.001)、角色(χ2=2.034,P0.05)、情感反应(χ2=2.565,P0.05)、情感介入(χ2=3.857,P0.001)和总的功能(χ2=4.310,P0.001)几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感介入(F=37.633,P0.001)可以作为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指标。结论: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功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上网动机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和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对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比较严重;网络成瘾倾向组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组在性别(x2=8.69,P=0.003)、年级(x2=12.58,P=0.002)、生源地因素(x2=7.54,P=0.00...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新时期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方法 355名被试完成Y oung网络成瘾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测试。结果调查发现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3.1%,准网络成瘾组SCL-90得分较高(F=26.90,21.059,23.509,28.931,32.568,18.197,29.029,39.825,37.248,28.495,34.615;P<0.001),准网络成瘾组和成瘾组的P、N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F=15.18,18.103;P<0.001),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年龄和层次负相关,与SCL-90及人格因子相关系数较高,波动在0.310~0.344之间。结论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低,准网络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非网络成瘾组拥有更稳定的人格特点,女性、年龄较大者以及学历层次较高者网络成瘾倾向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拒绝敏感性是否在此中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控制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交往焦虑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对7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控制与拒绝敏感性(r=-0.42,P0.001)、社交焦虑(r=-0.66,P0.001)及网络成瘾(r=-0.64,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拒绝敏感性(r=0.59,P0.001)、网络成瘾(r=0.43,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拒绝敏感性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17,P0.001);②自我控制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t=-22.60,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11,P0.05);拒绝敏感性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t=15.35,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社交焦虑预测作用显著(t=7.90,P0.001);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2.87,P0.01),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1.84,P0.05)。结论:拒绝敏感性、自我控制、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拒绝敏感性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条和后半条路径上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新生的人际交往与自尊的现状及关系,为医学新生中存在交往焦虑的同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2017级医学类学生302名,用罗森伯格量表(SES)和人际交往焦虑倾向量表(IAS)集体施测。结果医学新生自尊均分为(28.5±4.4)分,人际交往焦虑均分为(42.7±9.0)分,男女医学新生在自尊量表(t=3.304,P=0.001)和交往焦虑量表(t=-2.908,P=0.004)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和城市生源地在人际交往焦虑量表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1,P=0.011);独生子女情况在人际交往焦虑量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8,P=0.017);加入社团与不加入社团在人际交往焦虑量表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3,P=0.026);医学新生自尊得分与人际交往焦虑得分呈负相关(r=-0.529,P<0.01),医学新生自尊对交往焦虑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人际交往焦虑水平较高,自尊对交往焦虑有较好预测作用,医学院应该多给予医学新生人文关怀,降低交往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童年期创伤、社交焦虑、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及社交焦虑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交往焦虑量表(IAS)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北京市6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童年期创伤在户籍方面存在差异(t=-3.006,P0.05),在性别方面不存在差异;大学生社交焦虑和手机成瘾倾向在户籍方面不存在差异,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3.789,-4.374;P0.001)。大学生童年期创伤与手机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r=0.381,P0.01),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r=0.199,P0.01);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r=0.571,P0.01)。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童年期创伤与手机成瘾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64%。结论:大学生童年期创伤、社交焦虑、手机成瘾倾向两两呈显著正相关,童年期创伤可以直接或通过社交焦虑间接影响手机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积极心理品质在网络成瘾对学业情绪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量表、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全国13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网络成瘾、学业情绪与积极心理品质之间两两相关显著;(2)大学生网络成瘾均能正向预测积极心理品质(F=57.607,P0.001)和学业情绪(F=76.144,P0.001),而积极心理品质的总分、公正和勇气可正向预测学业情绪(F=38.111,P0.001)。结论:积极心理品质在网络成瘾和学业情绪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社交焦虑和社交网络成瘾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卑氏Facebook成瘾量表》和《意向性自我调节测验》对9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244, P0.001),意向性自我调节与社交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091, P0.01);(2)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交焦虑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网络成瘾,意向性自我调节能负向预测社交网络成瘾;(3)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社交焦虑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同等社交焦虑水平下,意向性自我调节水平越高的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越低。结论: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络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陕西省12~24岁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瘾状况.方法 向陕西省10市1区的6016名青少年发放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上网调查问卷.结果 ①陕西省青少年重度、中度、轻度网瘾的比例分别为0.5%、3.5%、8.5%;②以网瘾得分为因变量,做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结果发现性别主效应显著,F(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后果。方法 2007年10-12月,以职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结果①网络成瘾32人,检出率为6.7%;②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性别、城乡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网络成瘾组在网龄、每次上网时间上高于正常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组在上网次数、在线时间、每天/每周上网时间上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网络成瘾组在线时间更长,上网次数更多;④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的上网内容比较,两组在信息与技术、性与游戏、娱乐放松、网络人际关系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网络态度上,两组的网络效能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网络的消极评价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的网络情感上的比较显示,成瘾组的网络满意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⑤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抑郁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瘾组的得分高于正常组。两组在焦虑、生理后果、行为后果、经济后果、心理-社会后果方面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成瘾组后果更严重。结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上网,而且产生了更消极的生理、行为、经济和心理-社会后果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用Young K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Russell编制的UCLA 孤独量表,对7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网络成瘾组的孤独量表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U=11.52,P<0.01);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羞怯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和《羞怯量表》对湖南省某高校5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6.149,P〈0.01);②大学生羞怯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各因子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9,0.34,0.33,0.36,0.28;P〈0.01)。结论大学生羞怯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编的性健康问卷、网络行为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I-A II)对83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网络成瘾和成瘾倾向率为6.2%,正常使用、使用过度和成瘾倾向比率的性别差异显著(χ2=28.74,13.76,11.66;P〈0.001);②性知识的来源由高到低分别是书籍网络(45.7%)、朋友伙伴(25.9%)、学校教师(13.4%)和家庭父母(2.2%);书籍网络、学校教师和家庭父母来源比率的性别差异显著(χ2=5.89,P〈0.05、χ2=18.62,P〈0.001、χ2=9.71,P〈0.01);③接吻、爱抚和性交等性行为发生率男女差异显著(χ2=4.32,P〈0.05、χ2=9.90,P〈0.01、χ2=4.52,P〈0.05)。结论大学生熟悉并且偏爱对互联网的使用,通过互联网开展性健康教育具有受众优势,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D)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4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3.36%;有网瘾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表现上均差于无网瘾大学生(98.67±10.25/87.28±12.07,47.41±8.84/44.13±7.35,39.24±8.15/45.56±5.13,18.47±3.37/16.71±3.50)。低自我和谐程度大学生在网络成瘾率上显著高于高自我和谐程度大学生(χ2=32.901,P0.001)。大学生网络行为与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r=0.400,P0.01)。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更容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更高,灵活性更差。结论网络成瘾可导致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降低,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准确掌握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检测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使用率89.77%,网络成瘾率8.06%,男生成瘾是女生的2~4倍,男女青少年互联网的使用率差异不显著(χ2=0.27,P=0.59),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9.87,P=0.000);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农村(χ2=17.07,P=0.001)。83.9%的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抑郁、精神病、焦虑、人际关系因子间存在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病倾向,精神焦虑、人际关系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尊量表、孤独量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调查问卷,对14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网络使用特征及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建立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模型。结论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轻度、重度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总流行率达到14.84%;②网络使用时间、娱乐上网、交易上网、人际上网与网络成瘾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③自尊、孤独、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对网络成瘾有很好的预测作用;④网络成瘾是特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与特定的网络使用行为、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青少年成长中心的62学员进行调查。结果①IAD组与正常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4.472,-2.132,5.310;P<0.001;t=6.297,P<0.05);②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惩罚严厉、过于干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616,3.490,7.617,5.960;P<0.001);③IAD组社会支持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④父母的教养方式对社会支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