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过度使用倾向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过度使用(internet overuse,IOU)倾向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Beard修订的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修订版对262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IOU倾向组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及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正常组(t=2.28~5.42,P均<0.05,如,总分:138.5±25.3/148.6±25.7),精神质和神经质量表的得分高于正常组(49.4±10.5/45.0±9.7,55.7±11.2/47.2±12.0,P=0.000),掩饰性得分低于正常组(41.7±9.9/47.4±8.9,P=0.000);两组内外倾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t=0.77,P=0.441)。IOU倾向组学生中男生掩饰性得分高于女生(42.5±10.5/39.7±8.0,P=0.024),神经质得分低于女生(54.8±11.8/58.0±9.2,P=0.015)。结论: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倾向者具有时间管理差、精神质倾向、神经质倾向及纯朴性的人格特征,并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辅导机构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自尊、学习满意度量表对16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年级与时间监控观(r=-0.295,P<0.05)和学习满意度(r=-0.279,P<0.05)呈显著负相关.②时间效能感(F=5.431,P<0.01)、时间监控观(F=2.382,P<0.05)和学习满意度(F=2.536,P<0.05)在自尊不同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③时间效能感对学习满意度的标准回归系数(r=0.428,P<0.01)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 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对辅导机构中学生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网络成瘾患者与在校非网瘾初中生的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进行对比研究,为网络成瘾者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1名非网瘾初中男学生(对照组)和65名网游成瘾男患者(研究组)进行创造力倾向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的测量,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均高于研究组(t=2.65,3.61;P0.01)。其余因子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中除想象力与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得分无相关性外,其余创造力倾向与自我效能感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29~0.50,P0.01)。研究组仅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挑战性呈正相关(r=0.25,P0.0,5),其他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网瘾男初中生与在校男初中生相比,表现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网络成瘾患者与在校非网瘾初中生的创造力倾向和自我效能感进行对比研究,为网络成瘾者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1名非网瘾初中学生(均为男性,作为对照组)和65名网游成瘾男患者(均为初中生,作为研究组)进行创造力倾向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的测量,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均高于研究组(t=2.65,3.61;P0.01)。两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除想象力与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得分无相关性外,其余创造力倾向与自我效能感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29~0.50,P0.01)。研究组仅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挑战性呈正相关(r=0.25,P0.0,5),其他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网瘾男初中生与在校男初中生相比,其创造性倾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差异,但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低,因此对网瘾初中生治疗中应加入学业指导,提升其学业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校及家庭因素对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考试焦虑量表(TAS)对上海市162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权威型及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的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显著高于忽视型教养方式家庭(F=3.923,P<0.01),民主型家庭的高职生时间监控观得分显著高于忽视型及溺爱型家庭(F=3.892,P<0.01),民主型家庭的高职生时间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忽视型家庭(F=4.560,P<0.01);综合测评成绩在0%~25%的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时间价值观、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得分均显著高于综合测评成绩在50%~75%的学生(F=3.588,3.643,2.909,2.991;P<0.05),综合测评成绩在75%~100%的学生时间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显著高于综合测评成绩在50%~75%的学生(F=3.643,3.588;P<0.05);高度焦虑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时间监控观得分低于低度焦虑和中度焦虑组(F=3.608,4.429;P<0.05)。结论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高职生时间监控能力与时间效能感更强,时间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更有可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通过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训练,可有效降低高职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方法 根据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筛选出网络成瘾者50人,并抽取控制组被试50人,运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数据.结果 ①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16.67,P<0.01),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得分上也低于对照组(t=17.2,20.61;P<0.01);②在艾森克量表比较中网络成瘾者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5.86,-34.18;P<0.01),在内外向性方面网络成瘾者明显偏内向性(t=13.95,P<0.01).结论 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职生网络成瘾、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方法,于2016年6月从某高职院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取了大一年级学生的8个班级425人,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定量表(G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进行调查研究。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及Pearson相关分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评估中介效应。结果:男生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1.78,P0.05);网络成瘾越高的被试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越低(F=2.46,P=0.08),且在不成熟应对方式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上得分均显著更高(F=28.82,17.51;P0.001);网络成瘾各个因子与应对方式的不成熟应对、混合型应对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相关显著(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成熟型维度、不成熟型维度相关显著(P0.05);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成熟性应对方式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成熟型应对方式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探讨网络成瘾、自我效能和孤独感三者的联系,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为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降低孤独、网络成瘾行为提供指导。方法:方便抽样法抽取华北理工大学21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网络成瘾总体状况处在一个正常使用网络范围的水平;自我效能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性别在自我效能感(t=2.160,P0.05)上存在显著的差异;(3)不同年级在自我效能感(F=4.717,P0.01)、孤独感(F=3.367,P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网络成瘾(F=1.973)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两两比较后发现大一与大二、大三在自我效能感、孤独感上有统计学意义,大一与大四在自我效能感上有统计学意义;(4)不同专业在孤独感(F=4.489,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网络成瘾(F=1.589),自我效能感(F=2.134)上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5)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与孤独感(r=-0.228,P0.01)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在网络成瘾与孤独感(r=0.360,P0.01)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6)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网络成瘾对孤独感进行回归分析中,在P=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自我效能感、网络成瘾能够很好的预测大学生孤独感。结论: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孤独感越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普遍较高,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大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处于正常使用网络范围水平,网络成瘾越严重孤独感水平越高。回归分析显示网瘾和自我效能感能对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2620名中学生施测。结果:诊断为互联网过度使用者有64名,占2·4%;互联网过度使用组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低于对照组(129·7±25·3/150·0±28·5,t=4·27,P<0·01),各因子得分也较对照低(如时间效能感29·5±6·5/35·2±7·1,其他因子相差也在项目满分的10%左右,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作为保护因素对互联网过度使用有影响(OR=0·78,95%CI=0·69~0·88)。结论:互联网过度使用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较差,可能是造成互联网过度使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2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和成就动机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心理控制源、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及时间管理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F=2.836,4.685,4.897,3.834;P<0.05);②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成就动机相关不显著;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与成就动机有显著的正相关(P<0.01);③高低时间管理组在心理控制源、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t=3.11,-5.95,-5.10,P<0.01);④心理控制源对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对成就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受年级因素的影响,心理控制源得分低则时间管理倾向和成就动机得分高,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上网动机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和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对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比较严重;网络成瘾倾向组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组在性别(x2=8.69,P=0.003)、年级(x2=12.58,P=0.002)、生源地因素(x2=7.54,P=0.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社会自我概念存在的认知偏差。方法随机选取某师范学院2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范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①在自我评价实验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不同联合任务中反应时无显著差异(F=0.219,P>0.05);②在行动度测试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不同联合任务中反应时无显著差异(F=0.529,P>0.05)。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对社会自我概念的自我评价中存在认知偏差,对自我行动度的评价也存在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量工具(YDQ)将800名大学生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应用自编背景信息调查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量表对其进行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情绪孤立(t=3.273,P=0.002)、社交孤立(t=5.904,P=0.000)、情绪孤独(t=4.721,P=0.000)、社交孤独(t=5.679,P=0.000)4个维度上差异显著。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独4个维度与网络成瘾相关非常显著(r分别为0.133、0.206、0.223、0.254),大学生的情绪孤立(β’=0.099,P=0.000)、社交孤立(β’=0.154,P=0.000)、情绪孤独(β’=0.134,P=0.000)、社交孤独(β’=0.167,P=0.000)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结论孤独感是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对网络成瘾的治疗应当考虑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执行功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 通过网络成瘾测验筛选,对30名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及汉诺塔测验.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上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汉诺塔测验的第一步时间和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网络环境下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孤独感的状况及差异。方法采用手机网络成瘾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人口统计学变量相匹配的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倾向者以及严重手机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比例明显比社团医学生的比例高。社团与非社团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差异显著(F=358.99,18.13;P0.001);感情孤独感差异显著(F=33.15,P0.05);②医学生是否属于社团成员与其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与感情孤独感均呈显著的相关(r=0.126~0.494,P0.01);③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社团成员对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社会孤独感和感情孤独感的影响作用显著(P0.001)。结论网络环境下是否是社团成员对医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孤独感的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方法根据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 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筛选出网络成瘾者50人,并抽取控制组被试50人,运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数据。结果①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16.67,P<0.01),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得分上也低于对照组(t=17.2,20.61;P<0.01);②在艾森克量表比较中网络成瘾者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5.86,-34.18;P<0.01),在内外向性方面网络成瘾者明显偏内向性(t=13.95,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情况、手机网络使用自控力特点及其与手机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本信息问卷、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自控问卷对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现象比较普遍,并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存在手机网络成瘾现象,但比例不大;②手机网络成癌总分不具有性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职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量表进行调查,通过网络成瘾程度和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网瘾程度的被试在退避(F=7.02,P<0.01)、幻想(F=13.45,P<0.001)、自责(F=7.03,P<0.01)、合理化(F=8.59,P<0.01)等应对方式的使用上存在差异显著;随着幻想(F=14.59,P<0.001)、自责(F=8.40,P<0.001)、退避(F=10.39,P<0.001)、合理化(F=7.00,P<0.001)等应对方式程度的加深,用户的网络依赖程度也会不断加重。结论中职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与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757名大学生完成自制问卷调查,包括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拒网自我效能量表、自编的基本情况表.结果 ①大学生人群中网络成瘾(IAD)者占7.9%,男性成瘾率高于女性成瘾率(χ=13.93,P<0.01);②男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女大学生(t=2.6...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网络成瘾测验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Scale,TADS)对246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1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26.4%;2中学生准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17.9%,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2.1%;3网络成瘾组心理问题检出率(46.9%)高于正常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网络成瘾量表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过度使用网络对于心理健康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