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了解深圳市盐田区中小学生溺水发生的知信行状况及溺水高危行为环境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溺水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盐田区6所小学和2所中学,对被抽中小学的三~五年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所有班级学生进行溺水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3 875名中小学生掌握溺水相关知识的仅占6.56%,中学生溺水相关知识掌握水平高于小学生(x2=29.30,P<0.01);对于“如果危险水域竖有危险警告牌会不会去玩耍或游泳”正向信念的总体持有率为89.16%,对于“没有大人陪伴朋友、同学叫去游泳或玩耍会不会去”的正向信念的总体持有率为68.96%,女生溺水正向信念持有率和溺水危险行为发生率均优于男生(x2值分别为35.77,38.32,45.96,P值均<0.01).家附近有游泳池或开放性水域的青少年儿童的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为52.61%.周围环境有危险水域是青少年儿童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溺水相关健康教育,对溺水危险环境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生家长溺水认知和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家长对学生溺水的认知、行为现状,为开展学生溺水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广东省连平县抽取8个乡镇中的9所小学、8所中学,对这些学校的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及其家长(父亲或母亲)分别进行关于学生溺水相关危险行为和家长溺水认知及对学生监护的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3 723名家长和3 723名学生.57.3%的家长知道溺水是儿童青少年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伤害,81.5%、48.3%、45.5%的家长分别知道溺水可以预防、溺水后现场急救知识、癫痫容易导致溺水.9.5%的学生自我报告"在过去1年内曾发生过溺水",并高于家长报告学生溺水发生率(4.4%);26.0%的学生"过去1年内曾在无成人陪伴下去非游泳区(池塘、河流、湖泊等)游泳",而12.0%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无成人陪护下是否去过不安全水域玩耍.学生溺水主要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5或P<0.01);家长对学生监护不当的主要行为发生率,男生家长高于女生家长,中学生家长高于小学生家长(P<0.05或P<0.01).76.4%的家庭周围有池塘/小河/水池等开放性水域,其中81.4%的水域无设立禁止游泳标识;59.3%的家长告诫孩子要远离危险水体,16.3%的家长有意识地改变周围危险水体环境.63.9%的家长表示"每年都对孩子进行预防溺水教育",29.5%的家长通过提高孩子游泳技术预防学生溺水.结论 家长对学生溺水总体认识不足,监管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到位,尤其对男生和中学生.在制定中小学生预防溺水干预措施时,应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力度,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东省农村中小学生发生溺水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溺水干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个农村地区乡镇的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及学生集中填写方式.结果 农村中小学生溺水发生率为5.65%,小学、初中、高中发生率分别为7.69%.5.80%,2.39%,有逐步下降趋势(P<0.01);男生溺水发生率为7.14%,高于女生的4.0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成员常有矛盾(OR=1.179)、经常无人陪护去非游泳区游泳(OR=1.409)、经常单独去野外开放性水域捕鱼(捉鱼)(OR=1.180)、经常在野外水域或池塘里.周围与同伴打闹(OR=1.377)、经常在不知深浅的开放性水域跳水或潜水(OR=1.373)为溺水危险因素,高年级为保护因索(OR=0.864).结论 农村中小学生溺水的危险因素具有多元性. -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波市外来儿童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所城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1~9年级学生共7 60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溺水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年外来儿童在无成人陪伴时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为27.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30,95%CI:1.99~2.65)、高年级(OR=1.23,95%CI:1.18~1.27)、未成年人陪同上下学(OR=1.26,95%CI:1.06~1.51)、会游泳(OR=2.09,95%CI:1.77~2.46)和学校/家周围500 m内有开放性水域(OR=1.75,95%CI:1.52~2.00)是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防范溺水知识知晓率高(OR=0.99,95%CI:0.98~0.99)、正向信念持有率高(OR=0.99,95%CI:0.98~0.99)、同学相处融洽(OR=0.69,95%CI:0.51~0.95)和家人相处较好(OR=0.33,95%CI:0.24~0.4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外来儿童的溺水高危行为发生率高,男生、会游泳可能会增加儿童溺水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连平县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认知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溺水认知和行为情况,为制定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溺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连平县元善镇4所中学和16所小学共9732名学生过去1a中的非致死性溺水认知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2.0%的学生认为溺水是青少年伤害的最主要原因,50.4%的学生不知道乘坐汽车掉入水中后该如何逃生,24.3%的学生不知道当同学发生溺水时该如何做,51.5%的学生不知道当溺水者救上来后如何进行紧急抢救。男生(41.8%)的溺水高危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31.4%)(χ2=850.8,P<0.01)。在无大人陪同下男生到非游泳区游泳比例为40.7%,高于女生(10.7%)(P<0.05)。男生去开放性水域捕鱼、在水域里/周围打闹、在不知深浅水域跳水/潜水比例分别为25.1%,21.7%和19.1%,均明显高于女生(10.7%,12.9%和3.6%)(P值均<0.05)。结论农村中小学生溺水预防知识正确认知率不高,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亟待加强中小学生溺水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2017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确定重点人群,探索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细则》的要求,对全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结果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女生(61.6%)高于男生(55.9%)。城区(61.3%)高于郊区(54.6%)。视力不良检出率小学为46.8%,初中为78.0%,普通高中为89.0%,职业高中为71.0%。轻度、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8.4%、17.8%和32.5%。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学前、小学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关键阶段。城市学生是重点干预对象。学习压力大、室外运动不足、视觉空间小等因素是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另外儿童青春期的用眼卫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溺水与家长溺水认知水平、监护行为的关系,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以降低学生溺水的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在广东省清远市整群随机抽取2个乡镇的18所小学、4所中学的小学3年级至初中2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分别进行关于学生溺水相关家长认知水平和监护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6094名儿童和对应的家长中,11.3%(686人)的学生自报"过去1年发生过溺水",明显高于家长报告学生溺水发生率(4.5%)。在学生溺水相关的家庭情况、家长溺水认知以及家长监护行为等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家人相处不好"(OR=2.065)和"家长带孩子去非正规水域游泳"(OR=1.362)是学生发生溺水的危险因素,"家长溺水认知得分高"(OR=0.869)是学生发生溺水的保护因素。家长对男生看护意识较为薄弱。在让孩子穿救生衣、带孩子去非正规水域游泳、不知道孩子发生过溺水三方面均表现为男生家长监护不当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家长(P0.05)。结论:家长对学生溺水的认知水平和监护行为不容乐观,重点应在男生的家长,对控制学生溺水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睡眠状况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CI结果 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OR值(95%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结论 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海县中小学生溺水预防相关知识和行为水平,为制定溺水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海县8所小学、8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下发的"2016—2020儿童伤害预防项目儿童伤害专题调查"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儿童问卷调查宁海县中小学生溺水预防相关知识和行为。结果共发放问卷4 086份,回收有效问卷4 028份,回收有效率为98.58%。中小学生溺水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83.79%,女生知晓率为88.49%,高于男生的79.04%(P0.05)。小学4~6年级学生、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总知晓率分别为93.62%、85.73%和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去一年无成人陪同去无救生员/救生设备的水域或场所游泳、玩耍或戏水1~6次142人,占3.53%;6次46人,占1.14%。过去一年与主要照看人去无救生员/救生设备的水域或场所游泳、玩耍或戏水1~6次268人,占6.65%;6次146人,占3.62%。男生上述行为发生频率均高于女生(P0.05)。过去一年划船时偶尔佩戴漂浮设备617人,占23.85%;总是佩戴漂浮设备1 344人,占51.95%。过去一年游泳或戏水前偶尔做热身运动901人,占32.84%;总是做热身运动1 270人,占46.28%。结论宁海县中小学校男生溺水预防知识知晓率低于女生,溺水危险行为发生频率高于女生;高中学生溺水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对男生和高年级学生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溺水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连平县元善镇所有中小学校作为干预研究现场,以小学三至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干预过程采用12种健康教育方式,以水域安全和溺水预防知识为主要内容,为期1年.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信息.结果通过1年的强化健康教育,学生溺水知识得分增加了13.21分(95%CI:12.51~13.90);男、女生分别增加了12.77分(95%CI:11.77~13.77)和13.80分(95%CI:12.82~14.78);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增加了15.51分(95%CI:14.30~16.72)、10.78分(95%CI:9.50~12.05)和12.77分(95%CI:11.84~13.71).溺水危险行为发生率从干预前的41.4%降至干预后的32.2%,下降幅度为22.2%;男、女生分别下降了15.6%和35.2%;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下降了13.8%、29.3%、26.3%.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由干预前的5.6%降至2.3%,降幅为58.9%.因溺水需现场救治、门诊/急诊治疗、住院治疗的人次数分别从干预前的399人次、78人次、36人次,降至干预后的175人次、32人次、14人次.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学生溺水相关的安全知识,降低溺水相关的危险行为,减少溺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自我伤害流行特征,探讨自我伤害与自杀相关行为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6所学校初一至高三5 807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中学生35.6%报告发生自我伤害,7.0%经常发生自我伤害行为;女生自我伤害报告率高于男生,初二女生和初三男生是自我伤害发生的高发年级;重点高中、单亲和重组家庭学生是自我伤害的高发人群;自我伤害行为发生越频繁的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越高,与无自我伤害行为发生者相比,经常发生自我伤害行为者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增加5.7~12.3倍。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经常性自我伤害与自杀相关行为密切相关,二者高发年龄一致。应尽早对青少年开展心理行为干预和生命教育,及时发现自我伤害高发人群,开展自杀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地点、时间和现场急救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广东省一个农村地区乡镇的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样本为该镇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班的学生以及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信息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方式采用学生集中填写,调查员现场指导和审核后回收.结果 共调查了9732名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为5.65%,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7.69%、5.80%、2.39%,有逐步下降的趋势(P<0.01);男生发生率为7.14%,高于女生4.03%(P<0.01).没有去医院治疗、急诊治疗和住院治疗的发生率分别为4.52%、0.77%和0.35%.游泳时发生溺水占46.88%,失足跌入水中、跳水、救人和其他原因发生溺水者分别为15.67%、13.79%、6.24%和17.42%.59.94%中小学生溺水发生在下午,其他依次为晚上(15.64%)、中午(14.77%)、上午(9.65%).溺水最常见的发生地点是江、河、湖泊(42.48%),其他依次为游泳池(19.56%)、其他地点(18.39%)、水库(11.39%)、池塘(4.38%)等.66.76%的溺水是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发生的,45.69%的溺水是他人抢救,17.86%的溺水者救起后没有知觉.结论 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高,溺水主要发生在自然水体,游泳是溺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留守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认知水平,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贫困县Z县4所小学1000名学生进行意外伤害情况调查。结果6~8岁(OR=2.175)、男童(OR=2.469)、父母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2.222)是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性格内向(OR=0.246)、独生(OR=0.591)是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保护性因素;不同性格留守小学生对溺水(P=0.006)、烧烫伤(P=0.007)、划割伤(P=0.050)和药品误服(P=0.028)的认知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根据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和认知水平制定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家长、教师等积极进行有关意外伤害预防与应急处置的教育干预,重点加强外向型小学生的意外伤害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充县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针对中学生的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匿名问卷对西充县2008年至2011年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分析4年的调查问卷,西充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对血液传播、母婴传播途径掌握得非常清楚,对性接触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及防护知识有误区。结论应持之以恒地在中学生中开展广泛、深入和持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PurposeMany schools engage in health promotion, health interventions, and servic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utcomes for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chools on student health risk-taking behavior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Method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n = 9,056) of students from 96 secondary schools completed a health and well-being survey using Internet Tablets that included questions on school climate, health risk-taking behaviors, and mental health. Teachers (n = 2,901)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n = 91)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on aspects of the school climate which included teacher well-being and burnout, the staff work environment, health and welfare services for students,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support for student health and well-being. Multilevel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school effects on the health risk-taking behaviors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among students.ResultsSchools where students reported a more positive school climate had fewer students with alcohol use problems, and fewer students engaging in violence and risky motor vehicle behaviors. Schools where teachers reported better health and welfare services for students had fewer students engaging in unsafe sexual health behaviors. Schools where teachers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well-being had fewer students reporting significant levels of depressive symptoms.ConclusionsMore positive school climates and better school health and welfare services are associated with fewer health risk-taking behaviors among students. However, the overall school effects were modest, especially for cigarette use and suicidal behavio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掌握河南省安阳县青少年儿童营养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阳县5所监测点学校学生2008—2010年3年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5 806名中小学营养不良率为27.96%,肥胖率为4.88%,超重率为0.33%;营养不良率中学(40.09%)小学(16.59%),肥胖率中学(3.81%)小学(5.88%);营养不良率女生(32.33%)高于男生(24.19%);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并存,应积极做好各项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present data on trends in foods and beverages offered through the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NSLP) in public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in the years immediately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implementation of new NSLP standards.MethodFrom 2011 to 2013, primary data collection through the annual Youth, Education, and Society study involved use of mailed questionnaires to obtain data on NSLP meals from schools attended by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US 8th, 10th, and 12th grade students (N = 792 middle schools and 751 high schools). Each school was weighted to represent the percentage of target grade students enrolled, thus allowing analyses examining changes over time in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enrolled in (attending) schools with specified NSLP measure outcomes, as well as disparities in NSLP measures based on school characteristics.ResultsSignificantly more US secondary students attended schools with specified NSLP measures in 2013 than in 2011; increases were observed at both middle and high school levels. Increase rates for some NSLP measures were moderated by school characteristics; where this was the case, moderating associations decreased prior NSLP nutrition environment disparities that were especially evident in smaller schools and schools with higher percentages of minority students.ConclusionMeaningful impro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nutritional content of NSLP meals offered to US secondary students; these improvements have reduced prior NSLP meal disparities associated with school characteristics. Schools will need continued help with implementation and compliance monitoring in order to have the best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 environments for US students.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2013年初中生烟草使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陕西省初中生烟草使用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8-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陕西省10个地区共30所中学的初中生,使用全国统一调查问卷,组织学生集中匿名填写。结果 共发放问卷4 633份,回收有效问卷4 298份。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6.5%,男生(11.1%)高于女生(1.7%)。初三年级学生现在吸烟率(9.3%)高于初二年级(7.0%)、初一年级(3.5%)学生(P<0.05)。1周内可支配零钱≥ 31元的初中生吸烟率最高(10.0%),其次是11~30元的学生(6.3%),而≤ 10元的学生吸烟率为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城市学校、年龄大、1周内可支配零钱多、过去1周内家人吸烟天数>1 d、二手烟暴露是学生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陕西省初中生现在吸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多样,应尽早开展控烟宣教减少中学生烟草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