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糖胞苷是当今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较有效地药物之一。从1990年起,我们对19例AML的病儿经诱导、巩固获完全缓解后,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强化疗。结果:19例中11例处于缓解,1例治疗相关死亡,7例骨髓复发。11例患儿CR时间为9月 ̄68月,平均40月。其中有4例CCR〉5年,经统计5年生存率达57.9%。5年持续完全缓解率(CCR)达52.6%,其疗效明显高  相似文献   

2.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附5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55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检查、演变及转归,其中RA12例、RAS2例、RAEB18例,RAEB-T10例,CMML6例,非典型的MDS7例。55例中转为急性白血病16例(急淋2例,急非淋14例),占29.1%;本组患者一量发生RAEB-T,则在短时间内转为急性白血病,因而对非典型的MDS血象、骨髓细胞形态作了进一步详细描述,提出了儿童MDS血象、骨髓细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9岁。于98年2月2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_2型”。给予VCP、VCDP、VDLP方案化疗,2月后骨髓完全缓解。为预防脑膜白血病行大剂量氨甲喋呤(MTX)疗法一次(MTX1.1克国产)。于98年4月25日第一次巩固化疗,方案COAP,并再次给大剂量氨甲喋呤疗法一次(MTX1.1克国产)。于98年5月25日第二次巩固化疗,CODP化疗方案后,休息3周,行第三次大剂量氨甲喋呤治疗,剂量2克(进口),治疗前查血常规:WBC1.7×10~9/L、RBC3.96×10~12/L、Hb114…  相似文献   

4.
使用HOAP+DEA方案治疗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36例。21例(58%)先后放弃治疗。19例坚持治疗者,完全缓解(CR)11例(57%),持续完全缓解(CCR)〉5年1例(5.3%),≥2年3例(15.8%),〉1年者2例(10.6%)。总结认为,影响小儿ANLLCCR最主要取决于初治时化疗强度、CR后的治疗措施,及地区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5.
使用HOAP+DEA方案治疗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36例。21例(58%)先后放弃治疗。19例坚持治疗者,完全缓解(CR)11例(57%),持续完全缓解(CCR)>5年1例(5.3%),≥2年3例(15.8%),>1年者2例(10.6%)。总结认为,影响小儿ANLLCCR最主要取决于初治时化疗强度、CR后的治疗措施,及地区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5例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5例儿童ALL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T系ALL占28.2%,B系ALL61.2%,T/B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8.2%,其中髓系抗原表达率21.2%;各组间L1、L2比率、染色体异常及治疗完全缓解(CR)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LL中CD3平均阳性率较CD2、  相似文献   

7.
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现代治疗的疗效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强烈联合化疗方案时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AL),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进行了序贯治疗及随访,总一疗程完全缓解率(CR)为94.4%,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0%;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5%;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100%,1年及2年生存率(EFS)分别为79.91%及50%,总生存率为85%,复发率16.66%。  相似文献   

8.
蒋莎义  陈力军 《临床儿科杂志》2000,18(6):331-332,354
为了研究癌基因MDM2mRNA过度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分型、FAB分型及临床高白细胞性的关系,用RT-PCR法检测了32例急性洒在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MDM2mRNA过度表达与不同型别的关系。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AL)MDM2表达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性白血病(NHAL)组(P=0.0099);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与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间(P=0.7345),L1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L2型间(P=0.8923)的MDM2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提示MDM2mRNA过度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白细胞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儿科6年来收治的97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初治57例,复治40例。初治组中43例采用VDLP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完全缓解(CR)率为100%,复发率为6.9%(3/42),2例为骨髓复发,1例为睾丸白血病复发,无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本采用VDLP方案诱导缓解的另14例初治病人CR率为75%。复治组中VDLP再诱导缓解的CR率为69.2%。非VDLP丙诱导缓解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小儿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突变及其在疾病发生的作用。利用PCR扩增P156基因的外显子1、外显子2,并进行缺失突变分析,利用均一变性凝胶电泳(CDGE(对外显子2进行点突变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急性白血病缺失突变率异常高57例患者中有18例发生缺失突变,只有6例发生点突变,总突变率为31.6%、ALL患者P16基因的总突变率明显高于AML患者,为64.7%,而AML患者P16基因的总突变率只有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极限稀释定量PCR法检测追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ALL)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改良极限稀释定量PCR方法,结果 敏感度平均为4拷贝,对23例初治MRD阳性的患儿在诱导治疗达到缓解(CR)时的MR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1)CR时MRD阴性10例,其中8例在追踪期内亦持续阴性,另2例在追踪过程中MRD转为阳性,经强化疗后MRD渐减少至转阴;(2)CR时M  相似文献   

12.
我科采用个去甲氧柔红霉素(ID)治疗小儿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和朗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LCH)9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对象(1)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6例:男5例、女1例。年龄从8个月~10岁。按全国标准评定[1]高危(HR-ALL)4例,超高危(超HR-ALL)2例。(2)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1例,M6型,3岁半。误诊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年,已多次使用Ara-C等化疗药物,确诊M6型后,经采用HOAP、VP16+Ara-C等方案诱导治疗失败。骨髓:原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IgH和Vδ2Dδ3基因重排微小残留病(MRD)值在判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极限稀释法对ALL完全缓解期(CR)后的意义。方法:运用极限稀释法对ALL完全缓解期(CR)后不同时期的骨髓标本进行IgH和Vδ2Dδ3基因重排的定量检测。结果24例初诊时存在IgH或Vδ2Dδ3基因重排的ALL患者CR后不同时期51例骨髓标本中,MRD〉0.1%者3例,其中2例复发,1  相似文献   

14.
朱英华  施联蓉 《中国小儿血液》1996,1(4):169-171,168
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45例不同病期急性白血病患儿和13例非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原位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治疗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CR)和非白血病患儿共四组病人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急性白血病患儿的DNA非整倍体检出率为41.2%,其中ALL为33.3%,ANLL为60%。ALL和ANLL的  相似文献   

15.
探索应用TCRr基因重排标志及改良的极限稀释定量PCR法检测小儿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可行性,探讨其追踪骨髓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改良极限稀释定量PLR法。结果:敏感度平均为4拷贝。对14例初治阳性病人在诱导达到缓解(CR)时的MR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骨髓复发组MRD定量值平均为0.343%,未复发组为0.004%(P<0.01)。14例中6例CR时MRD阴性,4例在追踪期内持续阴性,2例转为阳性(分别为0.017%、0.020%),化疗后MRD渐减少至转阴;3例CR时MRD平均值为0.077%,在缓解期MRD值渐减少,其中2例临床持续缓解,1例骨髓无复发但发生睾丸白血病,1例CR时MRD值较高,2例持续高值,2例MRD值渐增高,此5例均复发。结论:CR时MRD阳性的病人应持续监测其水平,若持续高值或逐渐增高,复发的可能性大,应加强化疗以防复发。采用极限稀释定量法检测ALL的MRD有简单、敏感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等多项指标监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98例ALL进行了形态学,免疫不客细胞遗传学(MIC)分型,结合Nested-PCR,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核型分析,对58例ALL进行MRD监测。结果:(1)58例ALL进行了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 41例B-ALL中34例(83  相似文献   

17.
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45例不同病期急性白血病患儿和13例非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原位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治疗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CR)和非白血病患儿共四组病人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急性白血病患儿的DNA非整倍体检出率为41.2%,其中ALL为33.3%,ANLL为60%。ALL和ANLL的S期细胞百分比(S%)显著低于非白血病患儿,而CR组的S%与非白血病的S%无显著性差异。2.ANLL组的RNA含量显著高于CR组、非白血病组及ALL组,而后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四组之间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在对9例缓解期病人进行动态观察过程中,有5例检出DNA非整倍体,其中4例在检出DNA非整倍体后33~74天内复发。  相似文献   

18.
小儿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最常见分子遗传学改变,同时分析了分子改变与治疗的关系。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基因融合和超二倍体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应用弱强度化疗方案。而 MLL基因重排和BCR-ABL基因融合则提示预后不好,这些病人最好在第一次缓解后行骨髓移植。白血病病人的基因改变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分析能够更好的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28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细胞形态特征与诱导化疗反应性间的关系。原幼淋巴细胞特征的主要观察项目为胞浆空泡、核仁及凋亡细胞。根据临床分型(标危型和高危型)分别应用DOP或DOAP诱导化疗,上述方案无效者改用VP16、大剂量MTX等有效的药物。结果提示:21例空泡计分≥15,在治疗较短时间内(20.8%)获完全缓解(CR),而空泡计分〈15的7例诱导CR时间显著延长(59.  相似文献   

20.
化疗药物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良的作用及其与Rcl-2表达,临床预后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凉、凋亡指示抗体APO2,7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研究临床治疗相关剂量的化疗药物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细胞的凋亡及其Rcl-2表达率。结果 (1)用临床治疗相关剂量的长春新碱(VDR)、地塞米松(Dex)、柔红霉素(DN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