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温针灸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SF-MPQ评分、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的颈椎JO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明显地减轻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直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易璐  冯晓琳  何江 《河南中医》2023,(10):1586-159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宜春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气滞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低于对照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能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颈椎病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项卫红  胡旻  夏莉娜 《光明中医》2023,(6):1169-1172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庐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护理。对照组行温针灸干预,观察组加用穴位敷贴干预。比较2组关节活动度(ROM)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的ROM评分、NDI评分和VA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的ROM评分、NDI评分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CASCS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型颈椎病给予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干预,可有效改善颈功能、临床症状及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程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5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血清炎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VAS评分、PPI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I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温针灸治疗,A组仅接受温针灸治疗,B组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C组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颈椎牵引。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次后进行疼痛评分和颈椎活动度(ROM)评估。结果:经过12次治疗,三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疼痛评分与A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组患者的颈椎ROM均较治疗前增加,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颈椎ROM与A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温针灸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ROM,减轻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物质、IL-6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物质、IL-6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当前疼痛程度、疼痛分级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三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有效的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痛点针刀闭合松解、颈椎椎间孔注射和针刀松解与椎间孔注射联合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颈椎功能情况,并于3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三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优于针刀组和注射组(P<0.05),且针刀组与注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治疗方案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的疗效优于两者的单一疗法,能更好地改善颈椎疼痛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谢剑峰  楼莹 《新中医》2022,54(10):173-17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温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针灸联合正骨手法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炎性指标,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手法对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了解手法机制及探讨颈曲对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有颈曲改变的颈椎病110例,依据颈曲与骨质增生关系,从X线上将颈椎分为Ⅰ度(平衡态)、Ⅱ度(代偿态)、Ⅲ度(失衡态),对照观察治疗前后X线颈曲变化,统计分析颈椎退变状态与颈曲改善关系。结果:手法总有效率99例(90% ),颈曲有不同程度改善58 例(占71.04% ),具中Ⅰ度(平衡态)改善程度最高。结论:颈曲异变在颈椎病发病过程中起选择性加速或减慢作用。颈曲重建在颈椎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OPLL是否会影响颈椎曲度的改变。方法:用C2和C7椎体后切线夹角测量法,对我院117例OPLL患者与120例非OPLL患者进行颈椎曲度的测量,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OPLL组患者颈椎曲度(-17°±1.4°)~(34°±2.4°),平均:(8.8±1.8)°;对照组患者颈椎曲度(-18±1.3)°~(44±1.8)°,平均:(10.8±1.5)°,P>0.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与颈椎曲度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LEEP)刀宫颈环切术配合苦参凝胶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宫颈病变患者采用LEEP刀宫颈环切术治疗,术后创面涂苦参凝胶,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16min,平均(7.8±0.5)min;术中出血5~50mL,平均出血(8.5±1.5)mL。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者119例(94.44%),不相符者7例(5.56%);病理级别降低4例(3.17%),病理级别上升3例(2.38%);切缘阴性121(96.03%),阳性5例(3.97%)。结论 LEEP刀宫颈环切术配合苦参凝胶治疗宫颈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椎X线影像学的的影响。方法: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采用长期低头位方法制备颈椎病模型。造模后对针刀组、电针组进行治疗干预。各组动物于造模前后、干预后3个时间节点拍摄颈椎X线片。结果:颈椎X线片显示造模后颈椎曲度改变,出现反张,椎间隙变窄,部分见椎间孔变小、椎体前后缘见骨质增生;针刀干预后见颈椎曲度改善较明显,曲度由反张变为较直,部分见椎间孔较治疗前变大、椎间隙有所改善,治疗前后骨质增生未见明显变化;电针干预后见部分兔颈椎反张有改善,治疗前后椎间隙、椎间孔、骨质增生未见明显变化。造模后,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颈椎X线积分均明显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干预后X线积分改善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干预后X线积分改善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干预后X线积分改善程度较电针明显,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干预颈椎病可有效恢复颈椎曲度,改善颈椎X线影像学表现,纠正颈椎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宏荣 《针刺研究》2002,27(4):287-290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92例患者分为穴位注射配合牵引组和针刺配合牵引组。结果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组疗效优于针刺配合牵引组 ,有明显差异。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颈曲与椎--基底动脉在颈椎病病理过程和康复过程中的相关关系。方法:分有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观察1组)、无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观察2组)和健康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施行手法治疗。观察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颈曲值和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它们的相关系数。结果:观察1组的颈曲和LVA、RVA、BA的血流速度普遍低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治疗后,颈曲改善,血流速度明显提高,观察1组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与颈曲呈相关性。结论:颈曲对椎--基底动脉有内在的致病作用。手法可以恢复颈曲形状,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07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55例和药物组52例。针刺组采取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动脉血流,并随访3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椎动脉血流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针刺组复发率亦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颖的颈椎牵引器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一种新颖的 ,可以恢复颈椎前凸曲度牵引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 1 5例颈椎曲度变直的颈椎病患者使用牵引器后的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 :未牵引前的颈曲值 :0 .40 67± 0 .45 98mm,牵引后颈曲值 :1 .2 40 0± 0 .3 1 5 5 mm,两者比较 P<0 .0 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新型颈椎牵引器简便、实用 ,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颈椎前凸曲度。  相似文献   

19.
特色水药罐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特色水药罐治疗颈型颈椎病为例,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拔罐方法。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罐组(47例)、水罐组(47例)、空罐组(46例)。药罐组将45℃的中药煎液倒入自制药罐内进行拔罐;水罐组将45℃水倒入自制药罐内进行拔罐;空罐组自制罐内不放任何东西进行常规拔罐。观察3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药罐组临床治愈39例,显效8例;水罐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22例,有效5例;空罐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药罐组与水罐组不同疗效患者例数构成比及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差值进行比较,P<0.05;水罐组与空罐组比较,P<0.05;药罐组与空罐组比较,P<0.01。结论:特色药罐组疗效优于水罐组,水罐组疗效优于空罐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小针刀并颈椎引伸复位法联合应用治疗颈性眩晕的远期疗效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颈椎引伸复位法、按摩及物理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及物理疗法治疗,分别评定治疗结束后30d及结束后60d的疗效,对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疗程结束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0d、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颈椎引伸复位法,是治疗颈性眩晕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疗效稳定,远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